<p class="ql-block">在四川泸州,有两天的时间,可以去哪里?可供选择的地方太多了,我们选择:去乐山,去看享誉世界的乐山大佛。</p><p class="ql-block">这是乐山街心公园的巨大的树雕。</p> <p class="ql-block">看乐山大佛是我多年的心愿,如今终于要实现,我怎能不激动?于是,一大早,我就来到了旅馆旁的大渡河边,远眺大佛。</p><p class="ql-block">湍急的大渡河。</p><p class="ql-block">提起大渡河,不由得想起毛主席“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著名诗句。从小就知道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故事,红军战士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一直铭记在心中。今天终于近距离地走近了大渡河,宽阔的江面上,激流奔腾,河水呼啸而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渡河边上的一个二层飞檐歇山顶古亭,这里也是一条著名古街的终点。可惜,尽管我思竭虑尽,也没能认出这上面的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竭尽最大能力所拍到的大佛。但是距离太远了,我对大佛又一无所知,远观的不清楚让我想象不出大佛的真实面貌。</p><p class="ql-block">期待近距离见到大佛时的激动。</p> <p class="ql-block">坐公交车到达大佛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还有1.8公里才能到达景区大门,我们决定:步行。一来1.8公里对于我们经常日行万步的人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二来可以好好的看看景区的风景全貌。</p> <p class="ql-block">通往景区大门的路上,四川特有的小叶榕树夹道林立。它们的树干苍劲嶙峋,枝叶密布,形成了巨大的绿色屏障。清晨的零星小雨没能阻碍太阳的升起,阳光透过树叶投射出斑驳光影,在潮湿微润的景区大道上绵延铺展。</p> <p class="ql-block">小叶榕的气根展现了惊人的生命力,一条条地垂挂下来,千条万条,像流向地面的溪流。我知道,一旦它们接触大地,就会立马生出强大的根系,给榕树以强有力的支撑。不得不赞叹这种自然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虬枝粗壮,嶙峋自然。</p> <p class="ql-block">路上到处都是与佛有关的元素。</p><p class="ql-block">般若,念bō rě ,在佛教中意为“终极智慧”或“辨识智慧”,特指如实认知事物本质或智慧。</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雕刻在红砂岩上。路上随处可见这种红色的岩石。这种岩石质地疏松,容易雕刻,但也因为松软容易风化。</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所在的山叫凌云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濒临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是乐山大佛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巨大的繁体“乐”字。</p> <p class="ql-block">雕刻在红砂岩上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全名叫“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人们为了叫起来顺口,记起来好记,就给大佛冠以了“乐山”之名。</p> <p class="ql-block">走了1.8公里,终于来到乐山大佛景区的正门。</p><p class="ql-block">很气派,很壮观,闻名遐迩的乐山大佛应该配得上这样的大门和广场吧!</p> <p class="ql-block">它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哦!</p> <p class="ql-block">苏轼题写的大大的“佛”字。</p> <p class="ql-block">我特别崇拜苏东坡,在他写的大“佛”字下留个影。</p><p class="ql-block">穿过这个“佛”字,上333级台阶就可以近距离地走到大佛身旁啦!</p> <p class="ql-block">到达大佛前所见第一景:龙湫虎穴。</p><p class="ql-block">看介绍说:古代的凌云山森林茂密,九峰叠翠,常有白虎出没,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常有青龙腾跃。相传,白虎和青龙受佛法感召,化为石龙、玉虎,共同为佛的守护神。佛经中有“天龙八部,西天白虎”之说,“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是唐朝诗人岑参的题诗,故有“龙湫虎穴”之胜景。</p> <p class="ql-block">所见第二景:兜率宫。</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尊造于明代的笑哈哈“大肚罗汉”佛像。</p><p class="ql-block">“兜率”在梵音中的意思是“知足”,是弥勒佛的住处。五代时有个僧人叫契此,体形肥胖,常常挂一个布袋出外行乞。他出语无常,预示吉凶,坐化时念偈语“米勒真米勒,分身千百亿”,后人遂将他视为弥勒佛的化身。</p><p class="ql-block">弥勒佛的大肚可真是大啊!“大肚能容容天下可笑之事”嘛!</p> <p class="ql-block">所见第三景:载酒亭。</p><p class="ql-block">亭子始建于宋代,现在的这个亭子是80年代重建的。</p><p class="ql-block">亭名取自于苏轼的诗:“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p> <p class="ql-block">到达乐山大佛的山门。</p><p class="ql-block">高高的山门上“乐山大佛”四个字是乐山名人郭沫若书写的,门两边的八个字分别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东去”“西来”对仗十分工整。这还是一个藏头联哦!两联的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大佛”,寓意“大福”。希望每个来到乐山大佛景区的游客都能“大福大贵”,撰此联的作者也是有心了!</p> <p class="ql-block">走近大佛身边,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高高的大佛依山凿成,面江端坐,神情肃穆,大气磅礴,从山顶到山脚全是它的地盘。</p><p class="ql-block">第一眼看到它 ,竟然不是激动,而是:震撼!!!</p><p class="ql-block">它的高大真是令人震撼呐!它的坐姿高71米,头部高度14.7米,肩宽足足24米,一个耳朵就有三层楼高。它的一个脚面就能同时容纳200个成年人站立,可以同时放三辆小汽车和四辆大卡车。可见它的大啊!</p> <p class="ql-block">说实在的,第一眼看到大佛的时候,除了震撼之外,心里同时涌上的竟然还有“心疼”。</p><p class="ql-block">仔细望去,它全身长满青苔,通身斑驳。由于风化严重,还有岩石剥落的痕迹,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历经沧桑磨难,阅尽世间冷暖的老者在无言的俯视芸芸众生。</p> <p class="ql-block">是啊!它如何不让人心疼?</p><p class="ql-block">它开凿于唐代的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前后历经约九十年时间才完工,距今已有1300多年。1300多岁的长者,它就是这么始终如一地以这样一种姿势临江危坐,如此怎能不让人心疼?</p> <p class="ql-block">您再瞧它的脸:眉心黝黑,右脸风化,石块剥落,鼻子发黑,头部和面部显出斑斑驳驳的痕迹,又如何让人不心疼?</p><p class="ql-block">补充:后来才知道,大佛身上有两处不是岩石材质的,你知道是哪两处吗?是耳朵和鼻子。它们是用木头雕刻好以后拼装上去的。木头材质被雨水浸湿更容易发黑,尽管经过多次修缮,它的鼻子仍是黑色的。</p> <p class="ql-block">从大佛的左边看大佛。</p><p class="ql-block">同样的失去光泽,同样的斑驳沧桑,让人心疼不已。</p><p class="ql-block">转念一想:一座历经一千三百年的大佛,没有被毁,而是依然完整地屹立于三江汇合处,供后人瞻仰膜拜,欣慰之情又油然而生了。</p> <p class="ql-block">近距离看大佛的发髻。据说这样的发髻有一千五百多个呢!发髻是由比手掌大的石块逐个镶嵌上去的呢!你看它排列整齐,与头部浑然一体,不得不佩服唐代雕刻的精湛工艺。发髻上有好几处排水系统,大佛的身体内部也有完整的排水系统,这就是大佛历经1300多年还屹立的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在走往佛脚的山道上,看到了“海师洞”。旁边立着乐山大佛的修建者、海通法师的大理石立像,还有一个“凌云山海师洞记”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海通法师立像。</p><p class="ql-block">海通法师当年结茅凌云寺,目睹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患频发,常致船只倾覆、人员伤亡,以慈悲为怀的他见不得这人间悲苦,希望通过建造巨型弥勒佛像减煞水势,永镇风涛,保障航运安全。</p> <p class="ql-block">海通和尚四处化缘,历经20多年的艰难,终于筹得一笔修建大佛的资金。开凿之日,万众瞩目,人们奔走相告。</p><p class="ql-block">却不料有一个见财眼开的地方官吏趁机刁难,声称要收取建造和保护费方可开工。海通禅师十分气愤,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说完立马拿出尖刀,自剜其目,用盘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大吃一惊,吓得赶紧逃离现场,从此再也没为难过他了。</p> <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由于工程浩大,海通禅师没有等到大佛完工便圆寂了。后由两任西川节度史先后捐出自己的俸禄才得以续建,从公元713年到公元803年,跨越了唐玄宗、唐代宗和唐德宗三代,经历90年时间才最终完成,海通法师的心愿得以实现。</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它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三江汇流处。</p><p class="ql-block">当年的水势应该是更壮阔浩大,更汹涌澎湃吧!</p> <p class="ql-block">三江汇流,视野开阔。</p><p class="ql-block">江水依然不息奔流,但水势平缓,没有波涛汹涌,也不够宏伟雄壮,看来乐山大佛真的是把水患给震住了哦!</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高山就是峨眉山。我竟然与峨眉山还有交集哦!恕后再叙。</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看到了苏轼,拾级而上就是“东坡楼”。</p><p class="ql-block">看到“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句子,心中忽然一热,这不就是苏轼一生最好的写照吗?</p> <p class="ql-block">院墙外有苏东坡一生所到之处的足迹展。</p> <p class="ql-block">“问汝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特选取这三处的足迹以纪念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苏东坡。</p> <p class="ql-block">排队下佛脚。</p><p class="ql-block">如我一样怀着膜拜之心而来的游客还是挺多的。</p> <p class="ql-block">仰拍大佛。由于光线的原因,我在景区保安的遮阳伞下几乎以匍匐的姿势才勉力拍到了这个效果。</p><p class="ql-block">这个角度大佛身上的青苔更清楚了,更显沧桑斑驳,对它的“心疼”又增加了几分。</p> <p class="ql-block">留影一张,纪念我到过世界最高大的弥勒佛脚下。</p> <p class="ql-block">后来有人告诉我说,我去乐山大佛的那天正好是佛祖的诞辰日,有人甚至拍到了佛光,我的这张照片似乎有光照,它是不是也可以说是佛光呢?</p> <p class="ql-block">是不是佛光我并不知道,但我尽可能地拍出了大佛的全身像,我是尽力了的。</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佛脚。</p><p class="ql-block">指甲盖都恁大。</p> <p class="ql-block">即将和乐山大佛告别,很有些依依不舍,在三江汇流处再留影一张,逆光怕什么,我来过看过就是最好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景区除了大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外,一路的摩崖石刻也让我不能忘怀。这些石刻,年代不同,内容迥异,风格多样,书者千面,能够在大佛的身边拥有一席之地也是值得赞叹的。</p> <p class="ql-block">走往景区出口,“东方佛都”几个大字吸引了我。明知是新造的,也经不住80元的门票65岁以上的老人全免的诱惑,决定进去看看。</p><p class="ql-block">“来都来了”是我的旅游原则,能够看看是一定要看看的。原本以为,不就是一些类似殿宇式的建筑,里面雕刻一些佛像吗?要论雕刻的佛像,能有比乐山大佛年岁最久体型更大的佛像吗?快去快回,<span style="font-size:18px;">20分钟绝对搞定,我对自己很有信心。</span></p><p class="ql-block">哪知,不能以为……!!!</p> <p class="ql-block">我带着自信,开心地乐呵呵地走向佛都。和老伴约好20分钟在山门等候(他没有看)。</p><p class="ql-block">结果……</p> <p class="ql-block">我这是在干什么?是去看“佛都“吗?我怎么整个儿都在爬山?一路上尽是这种山路,茂林修竹,绿荫蔽日,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望不到“佛都”的影子。</p><p class="ql-block">“佛都”在哪?我简直要怀疑“佛都”存在与否了!上上下下不知道走了多少山路,遇上了几个游玩“佛都”回来的游客,他们告诉我,从这里@$&%*^_^#+~~~~就可以到“佛都”所在的地宫。总之,还有很远。</p><p class="ql-block">想到与老伴20分钟的约定,一看手机,早已过去半个小时,我还没有走到地宫。20分钟搞定?我真是太天真了!对不起,只能让他等着了!</p> <p class="ql-block">就在我穿过这一片茂密的森林,心里打鼓精疲力竭走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忽然眼前一亮,看到了这个……</p><p class="ql-block">“东方佛都”。</p><p class="ql-block">我终于走到了“东方佛都”。</p> <p class="ql-block">迎面而来的是这一尊释迦牟尼大佛坐像。是世界上少有的山中坐佛,通体高33米,在原石上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不愧是“佛都”啊!各种各样的佛像让人目眩神迷。</p> <p class="ql-block">这是千手观音佛,也是在原石上雕刻而成。有很多人在此请香膜拜。观音面前有水有酒有零食,并且长灯永照。她的待遇是很好的。</p> <p class="ql-block">越往里走,越感觉“佛都”的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这哪里是简单的几间佛像石刻展示厅啊,这简直是把一座山两座山整几座山都挖空了呀!地宫里,巨型石刻雕塑比比皆是,挤挤挨挨、满满当当全是神态各异的佛像造型。这些佛像造型生动,表情丰富,动作夸张,栩栩如生。佛教故事有连续性 ,很好地阐释了佛教的思想和文化。还有各种佛的详细介绍。佛教故事和人物在“佛都”里可以说是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且这些佛像,每一尊都显示了精美的雕刻技艺。它们</span>线条流畅优美,人物繁而不乱,故事多而不杂。主次分明,高低错落,起伏变化间能让人感受到了佛教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可惜我实在是个佛教文化的门外汉,除了看个热闹之外,再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我是不是亵渎了这些神明?我不知道,但我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走了这么远的山路特地来看它们的,我应该是心中有佛的。</p> <p class="ql-block">大型佛雕。</p> <p class="ql-block">现在才明白这个景区为什么叫“东方佛都”,因为在这里集中了东方各国佛教的精华,印度,柬埔寨、尼泊尔,还有中国西藏、大理,彭山、乐山等等佛派都能在这里找得到,可以说这是一个东方的佛像雕刻教科书的完全版。我被这许多佛像吸引,又被深深震撼。这得是多大的工程啊!需要多少个能工巧匠才能雕刻出来!反正我想象不出。</p> <p class="ql-block">这长达四分钟的视频仅仅是我在其中的一个地宫里看到的不足四分之一的佛像,“佛都”里有多少佛可想而知了。而且我看的仅仅只是西宫的一小部分,东宫南宫北宫的里还有比这里多得多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佛都”果然名副其实,它超大的体量,不知道有没有游客能够把它走完看全的,反正我是走不完看不全了。 </p> <p class="ql-block">太多了,看不完,根本看不完。想着和老伴的约定,别说二十分钟了,已经一个小时二十分钟过去了,还只是看了个皮毛,我不由得着急起来,匆匆忙忙地走完了西宫(其实我已记不得是东西南北的哪一个门那一座山头了)。</p> <p class="ql-block">返回时再次遥看端坐于高山之上的连心山大佛,不免又想起了乐山大佛。</p><p class="ql-block">想不到与乐山大佛毗邻的竟然有这么许多<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生晚辈”(仅指雕刻时间)</span>,1300岁的大佛应该不孤单了吧!1300后的雕刻技艺、雕刻水平,雕刻手段比它那时候都高超了许多,它也是欣慰的吧!</p> <p class="ql-block">看完西宫,忍痛返回。一座山,上阶梯,下阶梯;两座山,上下阶梯;我不知上下多少阶梯,反正在中午的阳光里我一直在上上下下。又累又渴的我感觉这辈子把山都爬尽了,最后终于在一个小时四十五分钟后找到老伴与之汇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回程路上,回望殿宇森严的“佛都”,飞檐翘角掩映在绿荫之间,更显佛家的庄严与神圣。</span></p><p class="ql-block">以五个多小时,一万八千多的行走步数,结束了乐山大佛和东方佛都的游览之旅,累并快乐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