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许村坐落于歙县西北部,是一座始于东汉的千年古镇,这里不仅是大学士许国、末代翰林许承尧的故里,更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p><p class="ql-block">村落依山傍水,遵循"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智慧选址,整体布局呈"双龙戏珠、倒水葫芦"之势,保留了规模宏大、工艺精湛的明清建筑近百幢,其中16处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徽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见证着许氏家族"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晴耕雨读,亦耕亦读,将农耕劳作与诗书传教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许村历来文风鼎盛,历史上共诞生四十八位进士,创下徽州村落之最;近现代更涌现"一门五博士""一村五院士"的佳话。如今漫步在许村的青石板路上,依然能感受到这座千年古镇延续着的书香墨韵,体会"耕读传家"的徽州文脉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许村水口亭枕漱亭</p> <p class="ql-block">许村仪耘小学校</p><p class="ql-block">仪耘小学是歙县第一所洋学堂 ,1927年由盐商许家泽(一门五博士的家长)创办,模仿陶行知在南京创立的育才学校,所有的老师都是大学生,学做好人是她的校训,这里出过很多人才 。</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一许氏宗祠惇睦堂(位于金村自然村)</p><p class="ql-block">明万历年间建,四进五开间(五开间祠堂在乡间不多见,据说是因其祖上曾作翰林,经皇上特批而建),通宽13.25米,前进入深10米,清式;中进入深13.8米,明式。徽州地区规模最大的祠堂之一,木雕石刻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许村沉浸式剧场</p> <p class="ql-block">东升大社(乡贤祠)</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二大观亭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7),砖木结构,底层每边长3.5米,占地64.6平方米,建筑面积59平方米,通高11.75米。亭南、北辟门,中穿道路。</p><p class="ql-block">大观亭平面呈八角形,三层檐,楼阁式建筑。一二层八角檐,三层转为四边形,歇山顶。底层外墙花窗呈八卦图形,横坊以斗拱托大梁,天花板饰以锦纹彩绘。大观亭是许村的核心景点。</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三双寿承恩坊明隆庆二年(1568年),徽商许世积乐善好施,他101岁,他的夫人103岁,朝廷因之旌表,勅封“征仕郎晋赠奉直大夫” ,赐建“双寿承恩坊”,许国为其作“行状”。</p><p class="ql-block">双寿承恩坊为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宽7.9米,高9.5米,建筑面积18平方米。坊直柱、下枋、檐板和明间柱前后的四只奔狮等构件为花岗岩,其它花板、梁枋等雕刻构件为砂岩,精美异常。</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四五马坊是明代为了福建汀州知府的许村人许伯升而建造的。古代太守或知府的雅号叫“五马”,故名由此而来。五马坊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宽8.2米,高9.7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直柱等主要构件为花岗岩,其余为砂岩,雕刻精美。</p><p class="ql-block">牌坊还保留了明代早期的重要建筑上雕有的“哺鸡兽”图案,是研究明代的古典建筑的宝贵标本。</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五高阳廊桥又称离合桥,始建于元,横卧在昉溪河上,最初由元代处士许村人许友山所建。开始是座双孔石墩木桥,明代弘治年间改为石拱桥。高阳廊桥长21米,宽5.3米,廊内七间,建筑面积125平方米,是元代古桥与明代楼阁的完美结合,许村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六观察第,为许氏支祠,清初为纪念观察使许天相而建。坐北朝南,三进三开间,面阔9.4米,进深29.1米,建筑面积273平方米。由门厅、享堂、寝堂外加廊庑和天井组成,为徽州常见的祠堂平面布局。</p><p class="ql-block">前进门厅两稍间为八字墙传统做法,大门上方镶嵌有砖质“观察第”匾额。</p><p class="ql-block">1997年,许天相的裔孙许靖华院士(现定居瑞士)捐资1万美金,由县政府修缮并辟为“许村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七邦宪第(大墓祠)于明中叶所建。三进三开间,现中进已毁。门厅为清中叶样式,唯后进保留着明代原貌。梭柱,且柱上铺麻髹漆,柱头有丁头拱,檐柱下有三升斗拱。</p><p class="ql-block">大墓祠的精华为:轩部双步梁上有莲花盘斗,上置花瓶式瓜柱,月梁上有堆云状驼峰,山墙边童柱上有奔浪形叉手。</p><p class="ql-block">祠堂里有两根柱子是金丝楠木柱,很珍贵。</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八大邦伯祠为明嘉靖年间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建,后为长子都福之支祠。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外加一门楼,面阔18米,进深60米,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862平方米,由门楼、两庑、天井、前进、进享堂、中进、后寝组成。</p><p class="ql-block">祠内堂上有楹联一付“堂构喜重新忆冀北归来济济一堂襄盛典 ,贤良怀旧泽仰汀州政绩煌煌百世著英声”为徽州著名的砖质牌坊之一。</p><p class="ql-block">大邦伯第,别称“晶祠”,俗称“官厅”,堂号为“敦本堂”。祠堂中间两柱的对联为许伯升为官箴言“少造一冤一枉乃为官正道;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九许声远宅是许钜垣长子许元镛(1836一1910,字声远)于光绪末年所建的存心堂长房宅,真正的徽派建筑。</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十许有章宅,坐西朝东,三进三开间楼屋,院门左置,石板铺地。正屋右为厨房。后进左侧有书房,五开间。前为窄长天井,门扉及槅扇木雕精细。 许有章宅是许村古建筑群中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十一许社林宅又名金升堂,建于明正德年间,传为许伯升故宅。砖木结构楼房,现存部分为一官第前厅(后进已改,乡人有说二进、有说三进),宅主早年曾将该宅经营成客栈。明代住宅建筑,是研究明代民居建筑形制和工艺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十二大郡伯第坊于明末所建。四柱五楼,宽9.6米,高8.6米,水磨砖砌,梁坊雀替等处有细致雕刻,花团锦簇。三层檐四角翘起,带鸱吻,中脊两端装鳌鱼,字板上大书“大郡伯第”,小字为“赐进士第湖广武昌府推官唐中楫晖为中宪大夫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重立。</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十三大宅祠因宋钦赐“大宅世家”许克复而得名,属许氏宗祠的一个支祠。大宅祠坐东朝西,开间12.7米,入深35.6米,三进三开间,后进栏板有净瓶荷叶,乃明代风格。左右山墙上嵌有“云溪堂帖”刻石十五块,所以又称云溪堂。</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十四三朝典翰坊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间三楼,四柱冲天,石质花岗岩,梁柱光洁,现状完好。坊上有“三朝典翰”、“奕世承恩”等题字,是为明朝崇祯的中书舍人汪伯爵和他的儿子汪德章而立。</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十五 薇省坊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四柱三间五楼,宽8.8米,高11米,直柱花岗岩,梁柱花板砂岩,雕刻精美,为湖广参政许琯而立。</p> <p class="ql-block">国保之十六双节孝坊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双柱一楼,花岗岩石质,高4.7米,宽2.9米,有月梁。平板枋中部立一小“圣旨”牌,牌上立一小宝顶。字板上刻“旌表故民许俊业继妻金氏妾贺氏双节孝坊”,是歙县最小的石坊。位于许村镇政府西侧的环泉自然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