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二病区

美美

<p class="ql-block">专家传营养 群众享健康</p><p class="ql-block">民以食为天,食以“养”为先!一份合理的营养,是身体能量的加油站,更是健康生活的基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锁“吃对营养”的小知识,把健康主动权握在手里,普外二病区诚邀营养科主任和外聘营养专家莅临,为我们提供科学实用的节日营养指导建议。</p> <p class="ql-block">一、每天坚持饮奶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酸 奶300克、奶粉40克)。</p><p class="ql-block">科学依据: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质。儿童青少 年饮奶有利于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从而推迟其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中老年人饮奶可以减少骨质丢失,有利于骨健康。</p> <p class="ql-block">健康行为∶(1)注意阅读食品标签,认清食品名称,区分奶和含乳饮料。含乳饮料不是奶,配料中除了鲜奶之外,一般还有水、甜味剂和果味剂等。</p><p class="ql-block">(2)酸奶更适宜于乳糖不耐受者、消化不良的病人、老年人和儿童等食用。 (3)奶油、炼奶营养组成完全不同于其他奶制品,不属于推荐的奶制品。</p><p class="ql-block">(4)肥胖人群,以及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和脂性腹泻患者等人群适合饮用脱脂奶和低脂奶。脱脂奶和低脂奶大大降低了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同时又保留了牛奶的其他营养成分。</p><p class="ql-block">(5)不宜饮用刚挤出来的牛奶。刚挤出来的奶未经消毒,含有很多细菌,包括致病菌。家庭中饮用牛奶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加热煮沸。</p><p class="ql-block">二、常吃适量的鱼(每天75克~ 100克)、蛋(25 克~ 50克)、禽和瘦肉(50克~ 75克)。</p><p class="ql-block">科学依据:鱼、禽、蛋和瘦肉是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 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这些食物脂肪含量一般较低,并且鱼类中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p><p class="ql-block">健康行为∶(1)常吃鱼类,尤其是海鱼。 </p><p class="ql-block"> (2)经常吃适量瘦肉,少吃肥肉。肥肉中以饱和脂肪酸为主,不利于心血管疾病、超重、肥胖等疾病的预防。 </p><p class="ql-block"> (3)蛋黄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正常成人每日吃一个蛋。 </p><p class="ql-block"> (4)蛋类食物加工不宜过度加热,否则会使蛋白质过分凝固,影响口感及消化吸收。 </p><p class="ql-block"> (5)畜、禽肉烹调时可用淀粉或鸡蛋上浆挂糊,避免油炸和烟熏。</p><p class="ql-block">(6)尽量不吃“毛蛋”、“臭蛋”。</p><p class="ql-block">三、多吃大豆及其制品,每天摄入40克大豆或其制品。</p><p class="ql-block">科学依据: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及B族维生素,尤其对于贫困地区的人群,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此外,还含有多种有益健康的成分,如大豆皂甙、大豆异黄酮、植物固醇、大豆低聚糖等,尤其对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是一类很好的食物</p><p class="ql-block">健康行为∶(1)多吃大豆(包括黄豆、黑豆和青豆)及其制品,可经常变换品种,如豆腐、豆腐脑、素鸡、千张、豆腐丝等。</p><p class="ql-block">(2)常喝豆浆,特别是对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过敏而不能喝牛奶的人,每天早上可喝一大杯豆浆。</p><p class="ql-block">(3)可以选择一些豆制品作为零食,如豆腐干。 </p><p class="ql-block">(4)熬粥时可以加入一把大豆,以增加豆制品摄入。 </p><p class="ql-block">(5)40克干黄豆换算成其他豆制品的重量:40克干黄豆=120克北豆腐=240克南豆腐=80克豆腐干=30克腐竹=700克豆腐脑=800克豆浆。</p><p class="ql-block">(6)如果不能每天吃大豆或其制品,也可改成每周3-4次,每次70-90克黄豆(其他豆制品按照第5条中的量换算)。 (7)要注意,生豆浆必须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维持5分钟左右才能喝</p><p class="ql-block">四、控制烹调用油,每人每天烹调用油摄入量 不宜超过25克或30克。</p><p class="ql-block">科学依据:高脂肪、高胆固醇膳食(包括摄入过多的烹调油和动物脂肪)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长期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肾性高血压、胰腺炎、胆囊炎等疾病。高脂肪膳食也是发生肥胖的主要原因,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p class="ql-block">健康行为∶(1)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烹调方法,烹调食物时尽可能不用烹调油或用很少量烹调油的方法,如蒸、煮、炖、焖、水滑熘、拌、急火快炒等。 </p><p class="ql-block">(2)用煎的方法代替炸也可减少烹调油的摄入。 </p><p class="ql-block">(3) 使用控油壶,把全家每天应该食用的烹调油倒入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坚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总量。</p><p class="ql-block">(4)少吃油炸食品,如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p><p class="ql-block">(5)在外就餐时,少点油炸类食物,如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软炸里脊等。 (6)尽量不用动物性脂肪炒菜做饭。 (7)不同植物油的营养特点不同,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 (8)由于一部分炒菜的油会留在菜汤里,所以不要喝菜汤。</p><p class="ql-block">五、限制盐摄入,健康成年人一天食盐(包括 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摄入量不超 过5克。</p><p class="ql-block">科学依据: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另外,吃盐过多还可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p><p class="ql-block">健康行为: </p><p class="ql-block">(1)自觉纠正口味过咸而过量添加食盐和酱油的不良习惯,可以在烹制菜肴时放点醋等调味品,提高菜肴鲜味,帮助自己适应少盐食物。 </p><p class="ql-block">(2)对每天食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每餐都使用限盐勺等量具,按量放入菜肴。 (3)烹制菜肴时如果加糖会掩盖咸味,所以不能仅凭品尝来判断食盐是否过量,应该使用限盐勺等量具。 </p><p class="ql-block">(4)使用低钠盐。 </p><p class="ql-block">(5)少放酱油,或者使用低钠酱油或限盐酱油。</p><p class="ql-block">(6)少放味精,因为味精中含一定量的钠。</p><p class="ql-block">(7)如果要使用酱油、黄酱、甜面酱等酱制品,应按比例减少食盐用量。一般20毫升酱油中含有3克盐,10克黄酱中含有1.5克盐。 </p><p class="ql-block">(8)尽量少吃酱菜、腌制食品以及其他过咸食品。 </p><p class="ql-block">(9)查看食物标签,尽量选择含钠(Na)低的包装食品(钠的含量乘以2.5可以折算成食盐的量)。 </p><p class="ql-block">(10)尽量不要喝菜汤,盐溶于水,菜汤中盐含量高。 </p><p class="ql-block">(11)菜肴成熟时或者出锅前再放盐,这样盐放得少菜也会有味道。</p><p class="ql-block">六、坚持一日三餐,进餐定时定量,切忌暴饮 暴食;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适量。</p><p class="ql-block">科学依据:混合食物一般胃排空时间为4小时~5小时,因此,一日三餐中的两餐间隔以4小时~6小时为宜。一日三餐应将食物进行合理分配,不吃早餐、晚餐吃得过饱、经常在外就餐、不科学吃零食等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可增加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p><p class="ql-block">(1)三餐定时定量,一般情况下,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在11:30-13:30,晚餐在18:00-20:00。早餐所用时间以15分钟~20分钟,午、晚餐以30分钟左右为宜。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40%为宜。</p><p class="ql-block">(2)进餐时细嚼慢咽,不宜狼吞虎咽,不宜饥一顿饱一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祝大家吃好喝好 身体健康</span></p><p class="ql-block">图文来源:普外二病区</p><p class="ql-block">整理编辑:刘海东</p><p class="ql-block">审核:李银花 殷振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