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到雪窦,为平生大恨!”千余年前苏东坡的这句深情慨叹,载入《奉化县志》,也道出这座浙东名山令人魂牵梦萦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座千年名山,雪窦山以弥勒道场闻名,但其“名”远不止于此,更源于其融汇自然奇观、帝王梦境与文脉墨韵的深厚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因此 游玩雪窦山整整用了7个小时,观了四个瀑布,竟然最后只剩下远远拜一下弥勒大佛了,你相信吗?</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乘坐景区车到达第一站三隐潭。隐潭包含上,中,下三部分,目前只能走到上中,然后返回。</p><p class="ql-block"> 具体来说就是三隐潭瀑布群,由上隐潭、中隐潭和下隐潭组成,位于雪安寺之西2.5公里。它是浙东罕有的阶梯瀑布,三处瀑布各相隔约500米,三瀑形成了上中下三个风姿迥异、奇幻幽深的瀑潭。上隐潭瀑布以幽险见长。中隐潭瀑布以清丽取胜。下隐潭集瀑、洞、潭、峰四者于一地,奇秀双绝。三隐潭幽谷,最美的峰石在下隐潭。这里峭壁直削,壮如石城。附近有一座石笋,穿空而上,岩体楚楚动人,自古称之“美人岩”。</p> <p class="ql-block"> 修筑雪卖山的游步道,是1928年至1931年蒋介石为家乡游览办的一件好事。他1932年1月9日游隐潭见“道路皆已完成,而第一潭之路更好,心颇乐也。</p> <p class="ql-block"> 走了很陡的两三段台阶后,到上隐潭。山水是雪窦山最原始的风骨。“山上有乳峰,乳峰有窦,水从窦出,色白如乳”——这不仅是雪窦之名的由来,也构成了其最核心的自然与文化意象。一路伴着溪水走台阶,累并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 隐潭龙王三兄弟,为将恣孽的“九头鸟〞 除之,假传玉帝御旨,借得银河之水,但因水过量而殃及百姓,天帝知晓大怒,贬三龙继续修炼。青龙驻守 “祈兩潭〞,即上隐潭,专司雨水,造福于当地百姓,故手执五</p><p class="ql-block">谷;黄龙居住在“百宝滩〞的中隐潭,手捧元宝,专助诚信之人,有财神龙王之称 ;紫龙则隐居在“封官坛〞之下的下隐潭,颇受读书人的喜欢。当地百姓为感龙王之德,特供奉三龙王像以志纪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隐潭形成于晚侏罗世九里坪组时期,距今约1.35亿年左右,由火山活动后期喷溢出的熔岩构成。由于原始地形较平缓,在岩浆凝固时垂直裂隙发育,因此,在水流不断冲蚀下,形成了地势陡峭的地貌景观。</p> <p class="ql-block"> 中隐潭形成早于上隐潭。距今约1.4亿年左右,为凝灰质砂岩,低洼地段曾形成湖泊 ,据说若仔细寻找,还能找到当时曾生长的蕨类等植物化石,甚至还可见到鱼化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相传南海龙王女儿小龙女,与东海龙王太子青龙情投意合。青龙潜匿上隐潭后,小龙女时常殷勤探看。一日,小龙女从祈雨潭跃出水面,跳到东边山头。千百年来,小龙女把祈雨潭当宝镜,一直梳理着她的如瀑长发。</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中隐潭,原路返回,乘坐景交车到徐凫岩。</p> <p class="ql-block"> 徐凫岩瀑布在雪卖寺之西6公里,它以高瀑直泻, 绝壁齐云的壮美景色,蜚声江南。相传这里有仙人骑凫徐徐升天而得名。徐凫岩岩顶海拔667米,瀑布一流至底,落差达242米,堪称 “华东第一瀑”。</p><p class="ql-block"> 除了瀑美,徐凫岩还以绝壁环列胜景,动人心魂。唐朝大诗人刘长卿、皮日休、陆龟蒙、方干等大批诗人,曾在此留连咏叹。</p><p class="ql-block">徐凫岩除有“华东第一瀑” 和名人留點等,还有房车营地、玻璃栈飞拉达等游客参与性项目。</p> <p class="ql-block"> 进景区没多远,就看到岩登桥,这是一座石拱桥,位于徐凫岩瀑布口路上的筠溪支流直岙溪上,长10米,宽6米。初建年代不详,1910年前后重建,为雪卖山通往四明山腹地的要津之一。徐凫岩曾是浙东唐诗之路东支线的主要游赏地,历代文土游历不绝。民国时期,蒋介石多次与民国要人在此驻足留连,1949年3月,籍介石与吴忠信、张治中等同游此地,称这里“美丽奇别,世无其比”,将徐凫岩瀑布与美国的黄石公园瀑布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仙人洞了。很早以前,有个鹤发童颜的仙人走到“鞠猴岩”陡险岩边,仰脸朝天喊“快来吧,接我回去!“说完 一只形似野鸭子、实为仙鹤的大鸟从空中飞来,降落在这个仙人身边,载着他很缓慢地飞向天空。从此,就有了〝徐凫岩”之称呼。而仙人曾经居住的洞府,便是“仙人洞”。</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过程中遭受通缉,孤身一人回溪口,逃往雪窦寺时天未亮在雪窦寺门上敲了几下,不见有人开门 便往徐凫岩方向,躲在“仙人洞〞平安至天亮,故而民间传说“仙人洞〞依旧受飞升的仙人庇荫。</p> <p class="ql-block"> 经过很多的台阶,还有云梯后感觉已经精疲力尽之时,传来了瀑布声,终于看到了~彩虹潭,也是徐凫岩瀑布。这里也能看到山腰处飞拉达少男少女们勇敢身影。</p> <p class="ql-block"> 彩虹潭,名副其实。徐凫岩瀑布的水源来自“踌躇谷",汇聚于“直岙村”水流过谷穿林,飞騰而来,至“鞠猴岩〞直泻悬崖,声如雷鸣,震撼山谷,经阳光照射,形成彩虹倒挂,五颜六色,无比绚丽。石壁下部,水帘与岩壁相隔有几米宽绰的空间,如入纱罗帐中,又似进入水帘洞穴。石壁底下有潭,潭深不见底,水清如碧,寒风吹拂,响声聩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恋恋不舍,原路返回,乘车到千丈岩。</p> <p class="ql-block"> 千丈岩弥勒大佛道场。五代僧人契此(即布袋和尚)于雪窦山修行,以其“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亲切形象将深奥的佛理化作生动的生活智慧。他圆寂前留下的“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偈语,为弥勒形象的中国化转型提供了关键的民间依据与信仰内核,雪窦山也因此被尊为弥勒根本道场。</p> <p class="ql-block"> 与之相映的是,千年古刹、南宋“五山十刹”之一的雪窦寺,曾是禅宗高僧重显弘法之地,其《雪窦颂古》开创了以诗喻禅的新风。</p> <p class="ql-block"> 千丈岩瀑布如银河倒泻、白练悬空,宋真宗赐名“东浙瀑布”要近距离感受,需乘坐缆车。</p> <p class="ql-block"> 下缆车后向前走不远看到一座石拱桥。这座桥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千丈岩瀑潭旁。置身桥头仰视,只见苍崖接天、飞瀑倒泻,令人油然生发“高山仰止”之感,是故以“仰止桥” 命之。瀑底仰止桥与崖顶俯览飞瀑的飞雪亭,上下呼应,各见景象,同为赏瀑佳地。</p> <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二十年(1894),千丈岩瀑潭之湄始筑景观亭。因曾巩、王阳明等史上大文人皆将千丈岩瀑声喻为雷声,故称午雷亭。千文岩的瀑布下段状如烟起、形似飞雪,明崇祯十五年(1642),被奉化县令胡梦泰叹誉为世间独有的“有声之烟〞,遂镌刻“烟声〞 两字于巨石中。</p> <p class="ql-block"> 千丈岩瀑布由雪窦山乳峰之下东西两条涧水汇流而成,上段势如天河决口,蛟龙入海,下段受石所阻,如飞雪喷洒、似经烟弥散,落差达186米,素为中国东南名瀑,被宋真宗封敕为 “东浙瀑布”。唐宋以来,千丈岩瀑布一直是浙东一处游观胜地,历代方干、王安石、邓牧、谢翱、赵孟頫、戴表元、王阳明、袁枚、钱鍾书等大批名士,都曾亲历其境,吟诗著文。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称其 “干寻直裂峰,百尺倒泻泉”,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策杖瀑底,道出“凭槛末穷千丈势,请从岩下举头看”感慨。</p> <p class="ql-block">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耳熟能详的这句话竟语出于此.</p> <p class="ql-block"> 从古人笔下的“海上蓬莱”,到如今的“十大名山公园”,雪窦山独特的峰、洞、潭、瀑景观展现着自然之美,真的是让人流连忘返。却也是真的累……最后来一碗牛肉面补充点能量,明天继续溪口蒋氏故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