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正青春。

清风

<p class="ql-block">我今年60岁,退休啦!过重阳节了。以前是三大节,端午,中秋,春节,现又多了个重阳节。单位有过节费。国家有乘车,逛公园等优惠政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秋收祭祀活动,因《易经》中“九”为阳数、两九相重而得名,唐代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其核心意义包括登高祈福、敬老孝亲和文化传承,体现了对自然、生命与家庭伦理的深刻理解。1989年国家将重阳节定为“中国老人节”,2012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了其“老年节”地位。我们老了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十”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纪——人到六十,恰好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甲子轮回,因此被称为“花甲之年”。这不仅是对长寿的庆贺,更暗含着对生命历程的敬畏:从牙牙学语的“孩提”,到寒窗苦读的“弱冠”,再到成家立业的“不惑”,直至儿孙绕膝的“花甲”,每个阶段都与时光的循环相呼应。六十甲子还藏着中国人独特的“轮回哲学”。在古人眼中,时间不是一条单向流逝的直线,而是循环往复的圆环——“甲子”结束,便是新“甲子”的开始,正如四季更替、昼夜轮转,没有真正的终点,只有新的起点。这种哲学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方方面面,不必为时光的流逝焦虑,因为每一个终点,都是下一个起点;每一次告别,都意味着新的遇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害怕六十岁,怕皱纹爬上眼角,怕体力不如从前,怕被时代抛在身后。可真正经历过六十岁的人会明白,青春从不是用年龄衡量的刻度,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他们走过了人生的春夏,见过了繁花似锦,也经历过风雨泥泞,如今站在秋天的路口,却依然带着春天的朝气——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心中有热爱、眼里有光芒,六十岁,便是最从容、最丰盈、最值得期待的青春誓言,六十岁的青春,没有了年轻时的莽撞与冲动,却多了岁月赋予的平和与坚定。它像一杯陈酿的酒,越品越香;像一本厚重的书,越读越懂。原来,最好的时光从来不在过去,而在当下——在每一个认真生活、用心感受的今天里,六十岁,正青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龄从来不是重新开始的阻碍,只要心里有劲儿,什么时候都不晚。是啊,人生从来不是一条只能向前冲的直线,有时停下来,推倒重来,反而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路。六十一甲子,他告别了熟悉的身份、圈子和焦虑,却迎来了更自由、更鲜活、更踏实的生活。重新来过,不是否定过去,而是在岁月的沉淀后,选择用更热爱的方式,过好剩下的每一天。最好的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地走到底,而是在每个阶段,都有勇气推倒重来,都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六十重新来过,刚刚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前是追着日子跑,现在是陪着日子走,当然是现在更踏实。甲子之年,是把以前的热爱给捡回生活的时光了。年轻时总觉得爱好是闲事儿,现在才知道,能有件喜欢的事陪着,日子才有意思。现每天早晨睡睡懒觉,朝霞升起,去七里河公园跑走结合,一圈一点4公里,三圈正好五公里,身体微汗,小腿有劲,息罢去吃早饭,豆浆油条,煎鸡旦干拌面,包子烫干丝,蒸饭磁粑,馄饨煎饺。扬州的美食甲天下。一壶茶,一枝笔,优哉游哉。不紧不慢己出了二本书,明年可能第三本。卡拉OK,惯蛋,跳午都有了新圈子,新朋友。每天的生活多姿多彩,精神饱满。精,气,神。拉满。人活一口气,现吃喝不愁,你精神生活阳光,你就会快乐,你快乐,人就会有朝气,显年轻。六十,不是脸上的皱纹,不是头上的白发,而是走过风雨后,依然能笑着拥抱生活的勇气。日子就像酿酒,年轻时是新米,透着青涩;等过了甲子,才慢慢酿出了甜。这甜,是不用追赶的从容,是重拾热爱的欢喜,是看着家人平安的安心。原来最好的时光,从来不在过去,而在每一个认真度过的当下——六十,正是人生最有滋味的好时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