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莆田,古称兴化,别名莆阳、莆仙,“莆田”是从方言“浮田”演变而来,这是由于“浮”的方言读“莆”音,“莆”是“浮”的谐音。</p><p class="ql-block">莆田背山面海,山海相连。就像是一个微缩的中国:西北部是连绵的山地丘陵,东南部则是开阔的海洋和平原。我们知道莆田,多是因为.屡见不鲜的“莆田鞋”和遍布全国“莆田系”医院。其实莆田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p><p class="ql-block">我们应该避免以非黑即白的简单化思维看待任何事物。莆田的这鞋那系,很大程度上是特定历史阶段和少数人行为的结果,不能代表这座城市的全部。</p> <p class="ql-block">中国三大样板寺庙中居首的就是莆田南山广化寺(另外两座为江西真如禅寺及苏州灵岩山寺),始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是莆田历史上最早的佛寺,因开山祖师金仙禅师而取名为金仙院,是莆田市最早建立的寺院。隋开皇时改名为金仙寺,唐睿宗赐号为灵岩寺,宋太宗赐额改名为广化寺,至今香火绵延1500余年,与福州鼓山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并称福建四大丛林,见证了莆田的风雨变迁,承载着无数信众的祈愿与虔诚。</p><p class="ql-block">乙巳初秋,我们来到这里,感悟千年梵音与自然灵气的碰撞。</p> <p class="ql-block">整座寺庙沿山势自然上升,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整个建筑群鲜明地体现佛法的精神,在坐西朝东中轴线上,现寺内保留大量历史文物,其中释迦文佛塔、锻造钟、千年经幢被誉为广化寺"三宝"。</p> <p class="ql-block">圆拙老法师主寺期间力倡“广化寺不卖门票,不搞经忏,农禅并重”,此举在佛教界开启一脉清流。1983年,圆拙法师创建了“广化寺佛经流通处”。同年,福建佛学院男众部也在千年古寺开学,广化寺成为正法流布、学风严谨的大丛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跨过山门,不由自主间被满院的绿意和寂静吸收、融化。两旁蓊郁的古木,撑开一片沉静的绿荫,将骄阳与暑气都隔绝在外。风过处,在树叶窸窣的微响中感受禅意。</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前的两座石经幢形制相同,圴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为五层八角形。 一座无铭文(上),另一座(下)刻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以及捐金助建者的姓名等。</p> <p class="ql-block">香烛的气味沉甸甸地悬在空气里,混着古木淡淡的馨香。那尊巨大的佛像,便在这半明半暗的光线中低垂着眼睑,面容是那般澄澈、安详,无悲无喜,仰头瞻望,乱糟糟的心念竟都沉寂了下去。</p> <p class="ql-block">文佛塔,宋代仿木构楼阁式八角五层空心石塔,塔身刻有891幅浮雕和116处宋代题刻,塔檐雕刻双头妙音鸟、波斯献宝图等,历经7次8级以上地震仍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塔第一层东西两面开门,南门为正门,门上方雕刻“皇帝万岁”,表达对皇家支持建塔的感恩。其余六面设佛龛,龛内佛像现已无存。</p> <p class="ql-block">门和佛龛,外侧都浮雕有两身佛像。佛像姿态不同,但都神情淡然,姿态闲适。</p><p class="ql-block">塔基设有须弥座,以金刚力士、狮子、花卉、如意云纹为饰,塔室空心,顶作藻井、内壁嵌有石级,通向各层塔门外。外壁和迭涩间为浮雕佛像、双头羽人、飞天伎乐和花卉鸟兽等精美图南塔檐仿砖瓦雕刻,有鸟革羽飞、随风曼舞之气势,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是研究宋代建筑和文化艺术的珍贵实物资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忽然间听到诵读着经卷的声音,我听不懂那经文的意义,但那韵律无形中有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没向你灌输,也不要求你信,如同一条平静的河轻轻流淌。我远远地站着,不敢近前,生怕我这俗世的身影,会惊破这幅完满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供奉一尊由高8m内整根木材雕刻而成的观音像,这尊观音的表情。从不同的角度看,表情是不一样的。正面瞻仰严肃而端庄,体现了佛法的威严;两侧瞻仰,就是微笑,体现了观音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p> <p class="ql-block">回去的路上,那诵经声仿佛还追随着。周遭已是车马喧嚷,人声鼎沸,我却觉得有些不同。广化寺里的一游,在我烦热的心上,烙下了一枚安静的印记。尽管这印记很快又会被生活的尘埃覆盖,但有过这么一刻的清明,终究是好的。老去的我们,如果赶不上日出,又错过了日落,别忘了还有广化寺的诵经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