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同课异构”如同为课堂注入灵动活水,让同一篇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理念的碰撞中绽放多元光彩。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聚焦“留心观察”主题,涵盖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核心板块。为深耕语文要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开展了本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三位教师各展所长,用独特的教学设计演绎了语文园地的魅力。以下,让我们一同回顾这场精彩的教学盛宴。</p> <p class="ql-block">课堂风采:三种思路,别样精彩</p><p class="ql-block">一、聚焦“观察方法”,构建系统化认知</p><p class="ql-block"> 第一位教师以“解锁观察密码”为教学主线,将交流平台与词句段运用深度融合。课堂伊始,教师从单元课文《蟋蟀的住宅》《爬山虎的脚》切入,引导学生回顾作者如何通过“看、听、摸”等多种感官观察事物,总结“细致观察+有序表达”的核心方法。</p><p class="ql-block">二、立足“生活实践”,激活表达热情</p><p class="ql-block"> 第二位教师以“观察生活,记录美好”为核心,将课堂延伸至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中,教师弱化理论讲解,侧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分享观察发现。在交流平台环节,学生们踊跃发言:“我观察过妈妈养的多肉,它的叶片饱满得像小胖子,浇水后会变得更透亮”“我发现蚂蚁搬家时,队伍排得整整齐齐,还会绕开障碍物”。</p><p class="ql-block">三、融合“趣味活动”,提升课堂活力</p><p class="ql-block"> 第三位教师以“趣味闯关”的形式贯穿课堂,将语文园地的各个板块转化为富有挑战性的关卡,充分调动了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课后,全体语文教师围绕三堂课展开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各有亮点:第一位教师的课堂逻辑清晰,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建构;第二位教师扎根生活,让语文学习更具实用性;第三位教师的趣味教学,充分契合了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p><p class="ql-block"> 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改进建议:如在“观察方法”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物观察环节;在趣味活动中,需兼顾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运用。通过交流,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语文园地”的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既要落实语文要素,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体验,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提升语文能力、感受语文魅力的重要平台。</p> <p class="ql-block"> 一次“同课异构”,一场教学修行。三位教师用不同的教学风格,诠释了语文园地的多元教学路径,也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无限可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活力与温度,助力学生在语文的天地中快乐成长、稳步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