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淄民间传统风俗中,农历“二月二,打粮囤”的习俗可谓人人皆知,流传甚广。坊间有“大仓满,小仓流”“打露囤(填仓),围囤,大囤尖,小囤流,吃喝花钱不用愁”等说法,传递着人们对丰收富足生活的美好期许。<br><br>过去,二月二日的黎明,乡村的男主人会从灶膛里掏出一筐子草木灰,放到院子里。随后,他们手持铁锨,以自身站立之处为圆心,以铁锨的固定长度为半径,一边有节奏地敲震着铁锨,一边均匀地撒下草木灰。有的人一边打囤,一边还哼着“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盼丰收。粮囤打得圆又大,产的粮食装不下”,歌声中洋溢着农民的喜悦。不多时,院子中间和大门口处便“画出”了一个个“灰圈”,代表着打好了一个个粮囤。 画出的围囤形状,既有单个圆圈,也有大圈套小圈,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囤要围得圆圆的,打得高高的,且遵循“围单不围双”的古老规矩。这些圆圈,在村民眼中,就是圆囤或围仓的象征。围好囤后, 在“粮囤”的中心,人们会郑重地撒上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并用砖块和瓦片压好,仿佛给囤加上了盖子,寓意“囤满粮多”。<br><br>有的家庭还会用草木灰给打好的“粮囤”画上梯子,寓意粮食大丰收,囤积的谷物堆得如此之高,需要借助梯子才能攀顶。<br><br>有些人家还会用红纸写上吉祥祝福语,贴在“粮囤”旁的显眼之处。那一个个饱含深情的字句,承载着五谷丰登、仓囤盈满的美好愿景。 二月二,除了打粮囤这一传统仪式,它还有着“春耕节”“春龙节”“龙头节”等诸多美称。在这一天,“炒蝎豆”“推头理发”的习俗在临淄民间也比较盛行。<br><br>二月二这天,女人们格外忙碌地“炒蝎豆”。她们得提前找来深井下挖出的沙土(方言里叫井黄土),用铁筛子细细筛过备用;黄豆则需先用清水泡发,再加入适量盐进行晾晒。到了二月二,便把泡过晾干的黄豆倒进一口大铁锅(通常是6至8印的生铁锅)里炒制。“炒蝎豆”这活儿一个人可干不来,得两人配合,一人边拉风箱,边往灶膛里添柴火,控制好火势大小;一人则用铁铲在锅里不停地翻炒,用文火慢慢炒制。随着锅中温度逐渐升高,黄豆在锅里“噼里啪啦”作响,脆香的豆子散发出诱人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炒豆子大有讲究,必须将黄豆炒到裂开一道口子,俗称“炒开”或“金豆开花”,以此寓意五谷丰登,讨得一年好兆头。等炒熟后,还得用干净的湿布把黄豆上面的灰土擦拭干净,整个过程颇为麻烦。 据悉,有的村庄还有个说法,只要家中有属龙人,二月二这天不能炒蝎豆,只能在二月二之前或之后来炒。在村民们看来,吃了炒蝎豆,意味着这个年圆满结束,一家人能够健健康康、顺顺利利地开启新一年的生活。<br><br>除了炒黄豆,二月二这天,老一辈人还有炒面棋(面制品,形状呈菱形)的习俗,面棋分甜咸两种。其做法是:将面粉加入适量食盐或糖、酵母发面,揉成面团,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片,分切成长条状,再斜切成小菱形(现市面上出售的为方丁),随后放入锅中,小火加热。待一面焙黄后进行翻面,直至整个面棋都呈金黄色。那在锅中翻滚的或甜或咸的面棋,散发着浓郁的麦香,出锅后即可食用,酥香可口。这香气仿佛也带着岁月沉淀的韵味。<br> “二月二”的讲究和说法很多。在临淄民间就有“理发去旧”“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之说。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日,庇护孩子成长,长大有出息;大人理发,叫“剃龙头”,改头换面,带来好运。<br><br>此外,民间也流传“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至今老一辈人一直这样传授年轻人,因此形成了正月里不剃头、理发的禁忌。为了避开这一禁忌,许多人会选择在腊月小年之后理发。这样等到一个月后的“二月二”,头发正好长长,便顺理成章地借“龙抬头”之吉日理发,寓意焕然一新。这一天理发店的生意异常火爆,从早到晚门庭若市。此举还寓意着鸿运当头、福星高照,象征着“从头开始”,时来运转,仿佛剪去的是过去的烦恼,迎来的是崭新的希望。 如今,农村生活早已变迁。这些充满仪式感的传统,寄托了人们对丰衣足食、健康顺遂的深切期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习俗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老百姓做饭也用上了煤气灶,不用烧柴草,也没有了草木灰;每年丰收的粮食也不用“囤”“仓”储存了,直接卖到粮食收购站更省事了。有村民感慨:“二月二,想打囤,既没草灰,也没地了……”<br><br>打囤围仓,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的共同记忆。如今的年轻人,已不再像前辈们那样重视这件事了。但吃蝎豆子的习俗却一直在流行,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现在,人们不再自己动手炒制,而是从干果店或集市上购买现成的蝎豆子,虽然少了那份亲手制作的乐趣,但多了一份便捷与现代感。<br>二月二打囤的习俗正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些传统习俗或许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淡化,但它们所承载的祖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将作为宝贵的文化记忆,永远珍藏于我们的心中。<br><br>俗话说“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传统习俗博大精深,值得深入探究。文中所列参照临淄西部乡俗,若有疏漏,敬请指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