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理论

张玮Zhang Wei

<p class="ql-block">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被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p> <p class="ql-block">赫尔巴特的理论核心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以伦理学为目的”、构建了首个系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核心理论可分为三大板块:</p><p class="ql-block">1. 教育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基础:统觉论</p><p class="ql-block">赫尔巴特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统觉”过程——新知识必须与大脑中已有的“旧知识经验”融合,才能被真正理解和吸收。这是他所有教学方法的核心依据,比如教学中需先回顾旧知识,再引入新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关联。</p><p class="ql-block">• 伦理学基础:五种道德观念</p><p class="ql-block">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道德人”,核心是形成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例如通过课堂内容渗透责任感,通过班级管理培养正义观念,将道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p><p class="ql-block">2. 经典教学理论:四段教学法</p><p class="ql-block">基于“统觉论”,他将教学过程标准化为四个连续阶段,让心理学原理直接落地为可操作的教学步骤:</p><p class="ql-block">1. 明了:教师用直观方式(如实物、演示)讲解新知识,让学生清晰感知单个知识点(如讲解“三角形”时,先展示三角形模型)。</p><p class="ql-block">2. 联想: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关联(如将“三角形”与之前学的“图形”概念结合,思考两者区别)。</p><p class="ql-block">3. 系统:帮助学生将零散知识整合为逻辑体系(如归纳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性质,形成完整知识框架)。</p><p class="ql-block">4. 方法:通过练习、作业让学生应用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如让学生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或解决三角形相关应用题)。</p><p class="ql-block">3. 教育管理思想:儿童管理论</p><p class="ql-block">赫尔巴特认为,“管理”是教学的前提——需先约束儿童的“野性”,才能让教学顺利开展。他提出多种管理方法,如:</p><p class="ql-block">• 提前制定规则,让儿童明确行为边界;</p><p class="ql-block">• 用“奖励与惩罚”(如表扬、批评)规范行为;</p><p class="ql-block">• 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吸引儿童注意力,减少捣乱行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