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记·易北爱樂&1️⃣约书亚·贝尔&吉尔伯特】

方圆

<p class="ql-block">【乐记·易北爱樂&约书亚·贝尔&吉尔伯特】</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10.28 (周二)</p><p class="ql-block">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p><p class="ql-block">曲目🎵</p><p class="ql-block">理查·施特劳斯《唐璜》</p><p class="ql-block">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p><p class="ql-block">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古典)交响曲</p><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文斯基 芭蕾音乐《火鸟》</p><p class="ql-block"> 上次听约书亚·贝尔还是在七年前(2018.5)的国大,贝尔率领圣马丁乐团来了一场“弦宴”,全是弦乐作品…</p><p class="ql-block"> 而吉尔伯特&易北爱樂也只是在音像制品里看过,未曾见过真容;这次“易帜”后(吉尔伯特是离开纽约爱乐乐团,赴德国汉堡担任这只很国际化的乐团的总监已有近七年)</p><p class="ql-block"> 从班底上来说,易北爱樂非同凡响,早已是全德乃至世界著名乐团,近十年来,在欧洲一直享有盛名,且是过去两年音乐会演出票房大卖的“盈利乐团”之一(这当下能赚钱的乐团不多哦)但遗憾的是内地观众鲜有人知晓,当晚的观众惨不忍睹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也许这半月魔都的“大餐”不断,观众有些“消化不良”也未可知。</p><p class="ql-block"> 有乐友了解了当晚的曲目给我私信说,这有点“散”啊,我到以为这看上去“四六不靠”的曲目恰恰是这只高水平乐团的实力。</p><p class="ql-block"> 德国后浪漫主义理查德·施特劳斯《唐璜》大编制,全管弦,需要华丽的声线和戏剧性的表现力,开场即巅峰,虽然长度只有二十分钟,却是指挥与乐团的试金石。这首音诗以辉煌的号角开场,立刻展现了易北爱乐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吉尔伯特指挥下的乐团,紧致、华丽而有动态力度爆发了一场来自易北河的“狂潮”,终于看到了宏大的弦乐部(16+14+10+10+8)的热情洋溢与铜管部的灿烂辉煌,表明了这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力量与色彩”的盛宴…伴随着音乐会的推进,我想去一句中国的老话叫“昆乱不当”,高手即是如此,,展示了从晚期浪漫主义的绚烂到新古典主义的机智,再到原始主义的狂暴的广阔音乐光谱,来吧,孩儿们…😝😝😂😂玩起来吧…</p><p class="ql-block"> 囔,不老男神约书亚·贝尔小跑步上场,这也…太帅了,尤其是紧挨着吉尔伯特,这,反差也太大了,一样大年岁(俩人都是1967年生人,正是当打之年)吉尔伯特看上去七十有加,而贝尔分明还是英俊小伙儿,看看,节制与控制身材多么重要哈…</p><p class="ql-block"> 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法国浪漫派的巅峰,圣桑的三大协奏曲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充满着法国的典雅与炫技,(有著名的唱片将圣桑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及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合在一起出过一张唱片)它不像勃拉姆斯那般内省,而是充满了法式的优美旋律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p><p class="ql-block"> 首乐章那如歌的旋律在贝尔手下柔情万种,同时又展现出精准利落的琶音与跳弓。二乐章传统的船歌乐章,贝尔的琴声化作微波荡漾,那种宁静而迷人的色彩,与《唐璜》的炽热形成绝妙对比。充满活力的终曲,是技巧与激情的狂欢。贝尔与乐团的竞奏,将现场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他那把名琴的音色和超凡的技巧在这里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展现。泛音的极致表现,约书亚的琴声透着一种力量,并不古典,但极尽浪漫,这和这只乐团的音色完美统一,返场,啊哈哈,返场也是大热门,马斯涅的《沉思》在竖琴的伴奏下,将上半场的音乐会推向感情的最高潮…</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说吧,人家是来玩的,玩出极致,玩出随心所欲,玩出观众的兴奋点;比如终场返场,你猜是啥?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哈哈哈哈,一起玩,3 6 16 3 57 6–😀😀😀这和“姐夫·马勒”真的有天壤之别,“姐夫”是劳动模范,兢兢业业做文章,吉尔伯特和约书亚,开开心心画图画✍️</p><p class="ql-block"> 下半场接着耍,来,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交响曲“古典”》极近俏皮与精炼,四个乐章展示了吉尔伯特和乐团的轻巧、精准、幽默而带着一丝俏皮的讽刺。弦乐的快速乐句需要无比的清晰度,木管的戏谑对答需要极佳的默契。当年小普用现代眼光向古典“发难”,现在,吉尔伯特将四章不同表达演绎到极致,效果极佳。</p><p class="ql-block">最后,上场吧,能上的都上,呼呼啦啦坐满了舞台,其实,《火鸟》并不容易演,时长虽然只有二十分钟多一点,但指挥与乐团的终极炫技,这场音乐会以《火鸟》作结,无疑是最高潮的尾声。这首作品是对一个乐团各个声部(尤其是铜管、木管和打击乐)及其整体协作能力的终极考验。</p><p class="ql-block"> “地狱之舞”段落中粗暴的不和谐和弦和狂暴节奏,展现了斯特拉文斯基原始的、摧毁性的力量。色彩:木管和弦乐在描绘魔法花园和火鸟之舞时,营造出光怪陆离、精致诡异的音画。最后,那个由圆号开启(圆号,啧,稍微差了点,四个圆号,仨女的,少了点劲儿)层层推进直至全体乐团辉煌齐鸣的终曲,是纯粹的、令人窒息的音响洪流。</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一场近乎于“杂拌儿”的音乐会的曲目编排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像一部四幕戏剧:</p><p class="ql-block">· 《唐璜》 展现了浪漫主义的极致情感。</p><p class="ql-block">· 《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突出了独奏家的个人魅力与技巧。</p><p class="ql-block">· 《古典交响曲》 体现了乐团的机智与精致。</p><p class="ql-block">· 《火鸟》 最终释放了乐团作为一台巨型音响机器的全部魔力与色彩。</p><p class="ql-block"> 吉尔伯特作为建筑师,成功地构建了这座宏大的音响建筑;而约书亚·贝尔,则是这座建筑中最璀璨夺目的珍宝。您所体验到的,是一场从技巧、情感到纯粹 Orchestral Color展示了从晚期浪漫主义的绚烂到新古典主义的机智,再到原始主义的狂暴的广阔音乐光谱。</p><p class="ql-block"> 且住,谁说我们不会演大部头,今晚试把试把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够劲儿吧?德沃夏克第七交响曲,别撇嘴,其实是很勃拉姆斯的德沃夏克哦…</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造价最高的音乐厅/汉堡易北爱乐厅</p> <p class="ql-block">所谓圣桑的“大一”“钢二”“小三”的合集,集合了像马友友、林昭亮一众高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