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昵称:东山银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2666572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大重阳:岁月情长,暖意盈园</b></div><br>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南京大学的校园里,这个承载着敬老思亲传统的节日,从不只是古籍中 “遍插茱萸” 的诗意咏叹,也不只是专属老者的静谧时光 —— 这里的重阳,藏着太多鲜活生动的故事,交织着欢笑、暖意与传承的温度。<br> 故事的序章,早已在一场充满活力的赛事中拉开。几天前,南京大学退休协会组织近百名退休教职员工,奔赴江苏省老年协会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赛场。赛场上,银发 “运动员” 们精神矍铄,在篮球投准项目中一举夺魁,门球等其他项目亦斩获佳绩。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脸上洋溢的参与感、幸福感与获得感 ——“重在参与” 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镌刻在每一次挥臂、每一步奔跑里的精神状态。赛前选拔时,因规则限制每支队伍仅能 5 男 5 女共 10 人参赛,不少未能入选的老先生竟专程找到退休协会的小裴老师 “质问”:“为什么把我筛选掉?” 那份对集体活动的热忱,丝毫不输年轻学子。 <br> <br> 27日,重阳节前的老化学楼前,更是一派热闹温馨的景象。离退休协会正为全校逢五退休的老同志发放节日礼物,这份心意虽轻,却牵动着 28 个单位、480 位老人的心。许久未见的老友在此重逢,握着彼此的手寒暄叙旧,聊聊近况、忆忆往昔,礼物成了最自然的 “见面契机”。人群中,能看到袁传荣老校长的身影,也能瞥见曾经教务处伍老师的笑容;不少年过八旬的老人,特意让子女陪同前来,只为赴这场秋日的相聚。考虑到部分老人行动不便,许多院系主动将礼品统一领回,逐户送到老人家中。无论亲往领取还是上门送达,这份关怀都化作了重阳最暖的底色。 校园各处,院系组织的重阳聚会同样温情涌动。电子学院、地科院、法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多个院系,纷纷邀退休老同志齐聚一堂。院系领导亲临现场,向老人们细细讲述学科建设的新进展、人才培养的新成果,字里行间满是对前辈的敬意;真挚的节日祝福萦绕耳畔,有些学院还精心安排了老同志才艺表演,歌声与掌声交织,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老同志们看着院系蓬勃发展,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伏案耕耘的岁月在新一代手中延续。 当日下午,南芳苑内更是暖意融融 —— 全校离退休老同志年度茶话会在此举行。校领导专程莅临,与老同志们亲切交谈,送上节日的问候与祝福。这份关怀之外,更饱含着对前辈的敬重:学校真诚倾听老同志们对南大未来发展的建议与意见,那些沉淀着岁月智慧的建言,既是对过往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在集体慰问活动的同时,学校和院系领导还安排专门拜访慰问。10月27日下午,南京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晓如和大气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林仕尧一行专程看望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大气科学学院百岁高龄的邹进上教授,为这位见证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与南大育人历程的 “两弹一星”专家送上节日祝福。邹教授是在罗布泊的风沙中隐姓埋名十二载的核试验功臣,他用精准气象预报保障了“两弹一星”的“惊天巨响”。 <p class="ql-block"> 29日上午校党委焦瑞华副书记看望了百岁离休老干部陈荣三教授,陈教授师从戴安邦院士,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10月27日下午,南京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晓如和大气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林仕尧一行专程看望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大气科学学院百岁高龄的邹进上教授。</p>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一个重阳慰问活动现场,总有一群年轻身影穿梭其间 —— 他们是主动承担服务工作的年轻教师与学生。这是一场无声却深刻的文化传承:年轻人倾听着老同志们的人生故事,触摸着重阳 “敬老爱老” 的文化内核;更在与前辈的交流中,悄然汲取着严谨的科研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与宝贵的人生经验。这不仅是节日氛围的传递,更是南大人才培养文化接力的生动写照。<br> 南大的重阳,没有轰轰烈烈的庆典,却有着浸润人心的温暖。从赛场拼搏到礼物相赠,从院系相聚到校级茶话,从银发老者的热忱到青年学子的传承,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节日的全貌,也让 “重阳” 二字在这片校园里,有了更鲜活、更厚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