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一一晋.陶渊明

持之以恒

原文 <p class="ql-block">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p><p class="ql-block">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p><p class="ql-block">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p><p class="ql-block">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p><p class="ql-block">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记》现代汉语今译</p><p class="ql-block">东晋太元年间(约公元380年前后),湖南武陵郡有个靠打鱼为生的男人。有一天,他划着小船沿溪水捕鱼,不知不觉顺流漂了很远,连最初出发的位置都记不清了。 </p><p class="ql-block">忽然,眼前出现一片绵延的桃树林,沿着溪流两岸足足延伸了几百步远。整片林子里除了桃花树,竟看不到一棵杂树——嫩绿的青草鲜嫩得仿佛能掐出水来,粉红的花瓣纷纷扬扬洒落,像一场温柔的花雨。渔人看得眼睛发亮,心里直犯嘀咕:"这什么地方?咋会有这么好看的桃林?" 他憋着一肚子好奇,继续撑船往前走,非得看看这片桃林到底有多长。</p><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桃林突然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到了头——再往前看,是一堵矮矮的山壁。山壁根脚有个小山洞,洞口黑黢黢的,隐约透出点朦胧的光亮。渔人一拍大腿:"管他呢!进去瞧瞧!" 他麻利地把船拴在岸边石头上,弯腰钻进了山洞。 </p><p class="ql-block">刚进去那几步,洞口窄得跟门缝似的,只能容一个人侧身挤过去。他猫着腰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眼前突然"唰"地一下亮堂起来—— </p><p class="ql-block">好家伙!洞外根本不是想象中的山沟沟,而是一大片平坦开阔的田地!远处错落有致地排列着齐整的房屋,每家每户的屋顶都冒着袅袅炊烟;田埂间沟渠纵横,浇灌着肥沃的农田,旁边还点缀着清澈的池塘,塘边东一丛西一簇地长着桑树和翠竹。田间小路四通八达,这边传来公鸡打鸣的"喔喔"声,那边响起狗儿汪汪的叫声,热闹得像个大集市。 </p><p class="ql-block">更让渔人愣住的是,田里来来往往干活的男男女女,穿的衣服款式居然和洞外(东晋普通百姓)一模一样!就连蹲在田埂边玩耍的小孩、坐在门口晒太阳的白发老头老太太,个个脸上都带着舒坦的笑容,活得那叫一个自在快活。</p><p class="ql-block">有个村民最先瞧见了这个陌生面孔,"哎哟"一声惊呼,扯着嗓子喊:"快来看!哪来的怪人?" 其他人闻声跑过来,围着渔人七嘴八舌地问:"你是打哪儿来的?怎么找到这儿的?" 渔人赶紧把事情经过从头到尾说了——从自己怎么划船捕鱼,怎么跟着桃花林漂到溪水源头,又怎么发现这个山洞。 </p><p class="ql-block">村民们听完,互相递了个眼神,其中一个热情的大哥一把拽住渔人的胳膊:"来得正好!正好!" 当下就把他拉到自己家里,翻箱倒柜找出腊肉,又抓了只下蛋的老母鸡杀了,再打上几斤自家酿的米酒,非要摆桌请渔人吃饭不可。 </p><p class="ql-block">消息像风似的传遍了村子——"外头来人了!外头来人了!" 不一会儿,家家户户都跑来围观,围着渔人问东问西。有人主动说:"我们祖上啊,是为了躲秦朝那会儿的战乱(公元前221-前207年),领着老婆孩子和乡亲们,逃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以后,再也没出去过,慢慢就和外面的人断了联系。" 又有人挠着头问渔人:"如今外面是啥朝代啦?"(他们连秦朝后面已经改朝换代都不知道) 渔人掰着手指头给他们数:"秦朝往后是汉朝,汉朝又分西汉东汉,现在已经是东晋啦!" 村民们一听,全都瞪圆了眼睛:"汉朝?魏朝?晋朝?这都是啥呀?没听说过!" 渔人就把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汉朝、曹操父子掌权魏国、司马家篡位建晋朝这些大事,仔仔细细讲了一遍。村民们听完,有的摇头叹气,有的拍着大腿直感慨:"唉,原来外面折腾这么多年,还是这么乱糟糟的..." </p><p class="ql-block">其他人家听说来了个"活历史",都争着抢着把渔人往自己家请,顿顿都是杀鸡宰鸭、端出攒了半年的好酒好菜。渔人在村里住了好几天,天天大鱼大肉,心里却越来越惦记家里人——毕竟出门这么多天了,老婆孩子该着急了。 </p><p class="ql-block">临走那天,村民们拉着他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记住了啊,我们这儿的事,千万别对外面的人说!" 渔人满口答应,心里却琢磨:"这么好的地方,要是我能带家里人来,岂不是享福了?"</p><p class="ql-block">渔人找到当初拴船的地方,划着船顺着旧路往回走。可这一路上,他时不时就偷偷摸摸在路边的大石头上刻个记号,在树干上折根树枝做个标记——"我可不能迷路!回头还得回来呢!" </p><p class="ql-block">等他回到武陵郡城,立刻跑到太守府(当地最高长官办公室),上气不接下气地报告:"大人!我在溪水上游发现了个神仙地界!那里有良田美池,男女老少都过得跟活神仙似的!" 太守一听,眼睛都亮了:"真有这等好事?快带路!我派人跟你一起去!" 当下就派了一队士兵,跟着渔人按他做的记号去找。</p><p class="ql-block">可怪事发生了——队伍沿着溪水往上走,刚开始还能找到渔人说的"刻着记号的石头",可越往深处走,那些记号就像蒸发了一样,全不见了踪影!原本应该拐弯的地方变成了直道,该有桃林的位置只剩光秃秃的崖壁。士兵们转得晕头转向,最后连渔人都懵了:"我明明记得就是这儿啊...咋变了样?" 最后队伍彻底迷了路,绕来绕去又回到了出发的江边,那个神秘的洞口,就像从来没存在过一样。</p><p class="ql-block">后来,南阳郡有个叫刘子骥的名士(当时出了名的清高隐士),听说了这事儿,兴奋得直搓手:"我读了一辈子书,还没见过真正的世外桃源呢!" 立刻收拾包袱准备出发。可谁知道,他刚踏出门没几天,就染上重病,没多久就去世了。 </p><p class="ql-block">打那以后,再也没人提过"找桃花源"这回事——仿佛那个夹在桃花林里的神秘村落,从来就没在人间出现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