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的田野味

老汤姆

<p class="ql-block">老汤姆 407881288 图片谢网络</p> <p class="ql-block">  当下的城市化进程中,都市居民的结构组成也在发生变化。具象化到生活的细节里,楼道文化的反应比较显像。</p><p class="ql-block"> 咱这楼道既往习惯,大门开一半。可新来的底楼白领儿,带乡间爸妈同住,那大门每天都是全开的。夏天酷暑热气进楼道,冬天那西北风也乘开而入,乡爸妈的习惯挺传统,大门好似咱老家的院子,开大门招财进宝!</p><p class="ql-block"> 楼道里的声音,常会不恰当时响起。先是楼道外有打工者,半夜回家下了车,电话未完,继续的打,常在这噪音中醒来;再是天微亮,底楼的奶奶可就嚷开了,大嗓门开始和面做馍馍,晨睡吵醒;中午想补个觉,修复晚睡眠不足,那边爷抱孙儿遛弯,不时地大嗓门,与邻里招呼、聊天又闹醒;晚间已过十点半,该睡了吧?那顶楼的租房者,带着儿子做完作业散步归来,楼道里大声喧哗,全然不知邻居已入睡。繁忙的楼道,几乎没有安静可言。这些田野来的居民,将农耕文明的粗旷,不自觉地带进了楼道,让你受不了!也言不出!不知者不为过,哭笑不得!</p> <p class="ql-block">  在噪音干扰中的几点思考。</p><p class="ql-block"> 基于城市化的进程,不仅是外延的物理发展,更要注意内涵的市民文化重构。外来人口的导入,即给予城市带来资源的活力,同时也给予新的城市文明建设带来挑战。人进了城,不等于文化的融入。原先固有乡村意义的农耕文明,需要传承和再造。那些质朴的人文元素需要保留,而粗放的原野个性则应改重构。城市的精神活力是在这文化的融合、文化的建构中彰显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包容中的城市文化,不时地在改进中发展、完善、补充才更有活力。魔都海派文化中的要素“海纳百川”。是包容的基本理念,不断地吸纳新的文化元素,城市活力才可能持续发展。如同楼道的新居民,原本的农耕文化有它合理所在,允许它的过度存在,并加以引导和改造,相信新的城市文明将更有活力,更显光彩。</p><p class="ql-block"> 当下的居委会工作,需在楼道文明建设中做出新努力。现实的居委工作,就笔者观察,满足街道刚性任务布置的完成为多。少有具体楼道文明活动的指导、服务。或者是被动式的“扰民”现象的纠正。对于新市民的文明行为建设,难以见到。时间久了,居民对于居委的工作,就会牢骚满腹。如此看来,城市进程中的人文素养建构,任重道远需深刻反思和加强,朋友不是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楼道里的田野味,带来了城市固有居民的新呼吸。打破了原有的城市文明气息,但也需要合理的引导和改进,给魔都城增添即有活力,又有发展力的诸多元素,生活才会更美好,朋友不是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