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九九重阳节花絮

王凤刚

<p class="ql-block">九九重阳节的来历</p><p class="ql-block">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融合了多种民俗和信仰,最终在汉代定型,后世相沿成习。其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 古代的天象崇拜和《易经》哲学</p><p class="ql-block">· “九”为阳数: 在《易经》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月与日都逢九,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p><p class="ql-block">· 阳极生变: 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两个最大的阳数重叠,意味着阳气盛极转衰,是一个由盈转亏的临界点,因此被视为一个需要辟邪求祥的“厄日”。这为后来重阳节求吉避祸的习俗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2. 季节性的祭祀和祈福避灾活动</p><p class="ql-block">·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天气转凉、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古人会在此时举行祭祀天帝、祖先的活动,以感谢上天恩赐,并祈求来年丰收。</p><p class="ql-block">· 同时,人们也相信重阳这天邪气(如瘟疫、瘴气)横行,需要通过各种仪式来驱邪避灾,例如插茱萸、喝菊花酒、登高等,都是为了这个目的。</p><p class="ql-block">3. 一个流传广泛的传说(桓景避灾)</p><p class="ql-block">这个传说虽然不见于正史,但在民间流传极广,极大地丰富了重阳节的背景故事:</p><p class="ql-block">·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一带瘟魔肆虐,百姓民不聊生。有一个名叫桓景的青年,为了解救乡亲,历尽艰险拜仙人费长房为师。</p><p class="ql-block">· 费长房赠予他降妖青龙剑,并告诉他,在九月初九这天,瘟魔会再次出现。他让桓景回乡,让乡亲们用布袋盛茱萸系在臂上,登高饮菊花酒,以避灾祸。</p><p class="ql-block">· 九月初九当天,桓景按照师父的吩咐,带领乡亲们登上高山。傍晚回家时,发现家中的鸡犬牛羊全部暴毙,而人们则安然无恙。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灾的习俗便流传开来。</p><p class="ql-block">4. 官方确立</p><p class="ql-block">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宫廷和民间在这一天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节日的意义</p><p class="ql-block">重阳节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p><p class="ql-block">1. 避灾祈福,祈求健康(原始意义)</p><p class="ql-block">这是重阳节最古老的核心意义。通过登高(远离地面的污浊之气)、插茱萸(茱萸有浓烈香气,可入药,被认为能驱虫祛湿、辟邪消灾)、赏菊饮菊花酒(菊花被誉为“延寿客”,有清热解毒、明目延年之效)等活动,表达了古人驱除厄运、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2. 敬老孝亲,弘扬美德(现代核心意义)</p><p class="ql-block">由于“九”与“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寓意,重阳节很自然地与敬老孝亲联系在了一起。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p><p class="ql-block">· 意义升华: 这一举措将传统的民俗节日与中华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完美结合,赋予了重阳节新的时代内涵。</p><p class="ql-block">· 具体体现: 在这一天,人们倡导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人,组织各种敬老活动,子女们也会回家探望父母,为长辈送上祝福和礼物,表达感恩之情。</p><p class="ql-block">3. 思念亲人,团聚感恩</p><p class="ql-block">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登高望远也容易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正是这种情感的千古绝唱。因此,重阳节也成为一个家人团聚、共叙亲情的节日。</p><p class="ql-block">4. 亲近自然,陶冶情操</p><p class="ql-block">重阳时节,秋色宜人,天高云淡,正是登高远眺、欣赏秋景的大好时机。通过户外活动,人们可以舒展身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具有积极的养生和娱乐功能。</p><p class="ql-block">总结</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九九重阳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它从最初源于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避祸求吉的朴素愿望出发,逐渐融入了登高赏秋的娱乐性和思念亲人的情感,并在当代社会被赋予了尊老敬老这一最核心、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生动体现。</p> <p class="ql-block">九九重阳节寄怀</p><p class="ql-block">王凤刚(天津)</p><p class="ql-block">秋菊花放五彩斑斓,枫叶遍山尽染,登高望远苍山丽,林屏绿黄,水稻铺金。江海随星月潮起潮落,人跟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七旬老汉衣食无忧,忆往昔峥嵘岁月,多少苦乐已成故事,现如今高楼居住,出行自由。总总巨变,天地滋养,和平环境,安享暮年。</p><p class="ql-block">重阳节临近思绪万千,同窗同事有谁?竟撒手人寰,哀痛之余,茱萸遍插少了一人,唉叹中,人随天愿。健在者照顾好自己,不给家国添麻烦。虽近冬寒,抖擞精神奔前,愿接近阳光,贴近健康的生活方式,追寻适合自己的运动模式,文思动笔,武功训练。跟上时代的步伐,享受幸福晚年,迎接明媚的春天,尊老孝亲,弘扬美德。过好每一天,安享天年。</p><p class="ql-block">2025.10.25.</p> <p class="ql-block">《八声甘州·九九重阳节》</p><p class="ql-block">依柳永体:对潇潇暮雨洒江天。</p><p class="ql-block">王凤刚(天津)</p><p class="ql-block">正金秋菊灿展娇颜,赤枫染峦丘。</p><p class="ql-block">眺远山含黛,层林叠彩,稻浪盈畴。</p><p class="ql-block">是处江潮涌月,千古自奔流。</p><p class="ql-block">惟有云边雁,飞过南楼。</p><p class="ql-block">怎又佳期重至,叹故人星散,欲语还休。</p><p class="ql-block">幸身安老壮,温饱复何求。</p><p class="ql-block">插茱萸、幽怀谁诉;望夕晖、且把倦眸收。</p><p class="ql-block">须晴日,登临骋目,更效轻鸥。</p><p class="ql-block">2025.10.25.</p> <p class="ql-block">登高望远,赏菊,望枫叶,老人精气神不减!骑行到小站会馆,到八里湾,到鸭淀水库,乐而不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