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p class="ql-block"> 国庆节期间,利用假期,回去看望一下父母,尽管他们离世十数年。对于一个工薪阶层来说,这是一个难以遇到的窗口期。一叠火纸,一挂鞭炮,一地雨水。</p> <p class="ql-block"> 或许因为故乡在洪河汝河交接处的原因吧,更因为强势的安徽拦了个大坝,秋雨多下,雨水难排。这在75洪水时期,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雨一直下了月余,“水漫金山”。已经剥皮的玉米和还未“收割”的玉米静静地躺在水里,慢慢地生芽。拔出来的花生,也一样地浸泡在水中,整个的惨不忍睹。</p> 怀念父亲 <p class="ql-block"> 故乡的秋雨是很厉害的,可谓是十秋九涝。记得有一年集体麦收垜起,连绵二月雨下导致所有麦儿出芽,颗粒无收。那年交不上公粮,社员更是一年不可能吃上白面馍。然而,故乡乡亲的“银行”主要是靠秋季的“经济作物”的,冬小麦糊口,秋季的芝麻、大豆可以换钱。</p><p class="ql-block"> 父亲中年前不善耕种,因为长期当“记公分”的工作,但并不代表他不懂农事。曾记得在土地承包后,为应付秋雨种过我们从未见过的荞麦,为应对连绵秋雨一年种过五遍绿豆(绿豆生长期仅一月多)……也真的算是为秋雨斗争殚精竭虑了。如今,满地的烂秋,岂是父亲能忍观?</p> 无奈的无奈 <p class="ql-block"> 记得联产责任制后,所有的农户都会自然护秋的,那有粮食烂在地里的事情?因为这是他们的血汗。如今,村里没有几个人了,大多是996138部队,特别是几个老年人居村。他们可以在村头小卖部悠闲地打着麻将,因为他们的子女在城市当着农民工。大概谁还把农业收入当回事儿,农民只配给城市卖命和付出血汗。那么,农村的出路又在哪里,是噼噼啪啪的麻将桌上,还是靠老弱病残来支撑。</p> <p class="ql-block"> 大哥在家,我因要“打纸”而未有现金而麻烦他才不得不见他。给父母、爷奶上过坟后,自然要买些礼品给他过中秋。小卖部的、打麻将的父老乡亲们那顾得理我只管输赢,尽管我想给他们每人逐个敬烟。</p><p class="ql-block"> 满目故土秋季的“烂包”景,自是没有脸喝家乡的水、食故乡的饭。速撤,尽管我为回故乡的七百公里付出了二十小时的拼命。</p> <p class="ql-block"> 故土难忘,故土难归。特别是故乡的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