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蝙蝠"前的小约翰·施特劳斯

新视野传媒

<p class="ql-block">文|老苗</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toutiao.com/is/WZrvRRABNI0/%20WZrvRRABNI0%60%20pib:/%20C@U.YM%20:9pm%E5%A4%8D%E5%88%B6%E6%AD%A4%E6%9D%A1%E6%B6%88%E6%81%AF%EF%BC%8C%E6%89%93%E5%BC%80%E3%80%8C%E4%BB%8A%E6%97%A5%E5%A4%B4%E6%9D%A1APP%E3%80%8D%E6%88%96%E3%80%8C%E4%BB%8A%E6%97%A5%E5%A4%B4%E6%9D%A1%E6%9E%81%E9%80%9F%E7%89%88APP%E3%80%8D%E5%90%8E%E7%9B%B4%E6%8E%A5%E6%9F%A5%E7%9C%8B~"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法国指挥家乔治·布莱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蝙蝠》序曲</p> <p class="ql-block">这个月的10月25日,是奥地利音乐世家施特劳斯家族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这位“圆舞曲之王”不仅以优美旋律点亮了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更以其不朽乐章影响了世界音乐的脉动,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正是对包括小约翰在内的整个施特劳斯家族艺术贡献的深情致敬。</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小约翰的音乐之路并非坦途,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其父老约翰·施特劳斯出于对音乐生涯艰辛的切身体会,坚决反对儿子步己后尘,甚至以严厉手段阻止他接触钢琴。然而命运弄人,正因老约翰的情感风波导致家庭裂痕,反而促使妻子与小约翰结成“同盟”,坚定走上音乐之路,而且必须超越老爹,一时赌气,却终成了一位音乐巨匠。</p><p class="ql-block">"文革"时候,有人批判欧洲古典音乐是有阶级性的,包括无标题音乐。其实,同所有的音乐家一样,音乐为政治服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写点类似"打油诗"的音乐作品也是常态,小约翰亦是如此,根本无法置身度外。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作品中,少不了对君主的"歌功颂德",甚至深藏着"忧国忧民"之心,如我们熟悉的《蓝色多瑙河》,远非一曲单纯的自然颂歌,实为1866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惨败后,为抚慰民心、重燃希望而作的男声合唱;而《皇帝圆舞曲》,更是为庆贺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登基五十周年而创作。至于他的老爸老约翰在1848年创作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则是献给在奥地利和撒丁王国的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有功之臣陆军元帅约瑟夫·拉德斯基的"赞歌"。</p><p class="ql-block">当然也有与意识形态无争的作品,我尤倾心于小约翰创作的《蝙蝠》序曲,此作取材于法国剧作家梅拉克与拉·阿列维的喜剧《除夕之夜》,请大家在欣赏这部作品的时候注意,它已非单调的圆舞曲节奏了,而是将2/4拍与3/4拍巧妙的融为一体,张弛有度,灵动飞扬,<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轻歌剧注入了鲜活的艺术生机,</span>尤其是序曲结束的处理,在大家还没有过完瘾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急刹车",可谓独出心裁,也只有小约翰能有如此异想天开的创新想法。但令人唏嘘的是,1899年5月22日,小约翰在指挥《蝙蝠》序曲时猝然倒下。十二天后,即6月3日下午,妻子劝他小憩,他轻语:“我真的要睡一下了……”随即在宁静的沉睡中悄然离世。</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976年10月之后,随着中国文艺的春风悄然吹拂大地,《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如清泉般流淌进国人耳畔,唤醒了沉寂已久的音乐心灵,施特劳斯家族的华美乐章,自此渐为人知。然而,那个时候传播渠道有限,多数作品仍如远星般可望而不可即。大约在1983年吧,一盒由军乐团出品的中外名曲磁带悄然问世,其中就有《蝙蝠》序曲,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听罢感慨万分,原来世间竟有如此灵动悦耳的旋律。而最让人敬佩的是,由于军乐团没有弦乐编制,故序曲中许多十六分音符都是由木管乐器演奏的,无疑增加了难度,因为搞不好演奏效果会模糊不清,但军乐团艺术家们还是非常卓有成效的完成了演奏。</p><p class="ql-block">我记得当时磁带封面写的指挥是吕蜀中,他就是现任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指挥吕嘉的父亲,应征了那句话——将门出虎子,而在四十多年后的2022年,吕嘉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奏了《蝙蝠》序曲。有趣的是,当年老约翰对小约翰涉足音乐横加干涉,而老吕为让小吕尽快成长,毅然决然的把他由上海带到北京来发展,而吕嘉也不负众望,24岁那年,在意大利赢得了安东尼奥·佩德罗蒂国际指挥大赛的第一名,也由此开启了其辉煌的职业指挥家生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关于这盘磁带还有段小故事,我是从一位对音乐毫无兴趣的好哥们儿那听到的这盘磁带的,听说我想翻录,他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回家后,我用双卡录音机开始复制,却不慎将原带误作空白磁带插入,虽仅错录了短短两秒,可那一小段旋律却永远被抹去。我心中懊悔不已,反复思量该如何向他交代,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将此事悄然“隐瞒”。记得归还时,我忐忑不安,可他竟毫不在意地随手一扔,塞进了抽屉。过了很长时间之后,我对他提起:“那盘磁带真好听。”他反问:“是吗?”随即还笑着说,早已记不清放到哪儿了,看来他还是没有发现问题。如果这盘磁带出自一位音乐爱好者手中,其后果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几十年过去了,也许这盘磁带早就被他扔进垃圾箱了,但这段小插曲,在我心里总是那么别别扭扭的,终归是"欺骗"了好哥们儿。不过回过头来想想,有时善意的谎言,还是必须具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