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男人

一休

<p class="ql-block">  9月的陕甘宁自驾游过去一个多月了,今天翻看旅游照片,想删除一些不需要照片,翻看到宁夏吴忠市金积堡董府照片,主人董福祥,这位清末血性汉子突然在我眼前跳跃,忍不住想写写他的铁血故事。</p><p class="ql-block"> 后人都记住了左宗堂抬棺西征的英豪,其实他的背后有许多象他一样的铁血男人,刘松山、刘锦棠、张曜、金顺、刘典、徐占彪……而董福祥是这些勇猛壮士中,最有个性又最血性的一个,他一生跌宕起伏,一生狼性壮举。</p> <p class="ql-block">  1862年前后的中国西北,陕甘两省到处都是造反队伍,回民的汉民的,各路人马你争我夺,清军被打得七零八落,老百姓夹在中间水深火热。</p><p class="ql-block"> 甘肃环县董福祥队伍就是这个乱世冒出来的其中一支。他带着百姓打开县衙的粮仓,地方清军根本不是对手,两年时间发展到了数十万人马,他自立旗号,在陕甘两省交界的地方势力越来越大。</p><p class="ql-block"> 陕甘总督左宗棠把剿杀董福祥任务交给了湘军猛将刘松山。流民的地方武装碰到刘松山强悍湘军,几仗下来董福祥已溃不成军。1868年12月大雪纷飞的冬夜,粮草断绝,军心涣散的董福祥,看着面黄肌瘦的弟兄,他把大刀往地上一插,带着十几个心腹来到刘松山帐前投降。</p><p class="ql-block"> 刘松山知道董福祥是个打仗的硬汉,猛将碰到硬汉,惺惺相惜,拍着胸脯保证,只要真心归顺,他拿自己人头担保董福祥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但左宗棠不这样看,他连夜把亲兵卫队调来戒严,整个大营的气氛瞬间紧张,往日穿粗布的老帅,破天荒穿戴整齐,往中军帐里一坐,浑身散发着杀气,两排洋枪在太阳下泛着冷光。</p><p class="ql-block"> 刘松山领着董福祥进帐的时候,左宗棠眼皮都没抬一下,过了一二分钟,慢慢抬起头,眼神如刀子一般扫向董福祥,缓慢地说“其他人可以投降,唯董福祥不行!”</p><p class="ql-block"> 这话就像平地一声雷,把在场的人都给震懵了,刘松山万万没想到左宗棠会这样,当场就摘下顶戴花翎往地上一摔:大帅要杀董福祥,就先把我这颗脑袋拿去!</p><p class="ql-block"> 在场的所有将领都傻眼了,这可是湘军里有名的猛将啊,居然敢这样跟左帅叫板。董福祥站在那里,脸色发白,腰杆子挺得笔直。</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看了看刘松山,又看了看董福祥,突然站了起来,慢慢走到董福祥面前,上下打量,叫亲兵将董福祥绑在营帐外一棵杨树上,拿起了一把新磨的鬼头刀。</p><p class="ql-block"> 刘松山大骂左宗堂,围观的将士屏住了呼吸。董福祥梗着脖子连眼皮没眨一下。左宗棠提刀冷冷看着董福祥,突然一刀砍去,刀光闪过,呼啸声响彻营地,碗口粗的杨树应声而断,轰然倒地,而董福祥连根汗毛都没伤着。</p><p class="ql-block"> 在场的人都看呆了,包括刚才还要拼命的刘松山。大家这才明白,左宗棠这是在测试董福祥的胆识。左宗棠收刀入鞘,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拍了拍董福祥的肩膀,命人松绑。</p><p class="ql-block"> 他的“极限施压”,既试出了刘松山的忠勇,又探清了董福祥的胆色,还让董福祥彻底臣服了。从此以后,董福祥成了左宗棠麾下一员猛将。董字三营的甘军,成为了战斗力最强的清军之一。</p> <p class="ql-block">  1870年2月14日,湘军悍将刘松山被回军马化龙诈降中计,在金积堡阵亡,死前留下遗命,要董福祥辅佐侄子刘锦棠。刘锦堂虽只有26岁,但跟叔父刘松山打仗多年,但老湘营中军官觉得刘锦棠年龄小,不服气,董福祥勃然大怒,拔出佩剑道:“你们谁不服可以和我单挑……”</p><p class="ql-block"> 两年前,刘松山没把他当降将,反而给了他兵权,让他组建“董字三营”,还常说“福祥是块打仗的料……这份知遇之恩,董福祥铭记心底,所以刘松山临终的遗命,在他眼里比天还大。</p><p class="ql-block"> 刘锦棠能够顺利接掌伯父所部,董福祥出力甚多。自此董福祥与刘锦棠结成了生死之交,从西北一直打到新疆。</p> <p class="ql-block">  之前还跟西北回军和捻军联合反清,在金积堡打的清军溃败的董福祥,反戈成为了清军镇压回军的最强战斗力。</p><p class="ql-block"> 同治十年(1871年)3月2日,回军马化龙被围近两年后投降,董福祥毫不犹豫将其处死,为刘松山报了一箭之仇。同年,又用开花炮猛轰马家滩回军堡寨,回军死伤惨重,一日之内回寨尽毁。</p><p class="ql-block"> 1895年回乱又起。10月15日,在京城的董福祥率军抵达西宁。此时西宁城回军巳被围攻数月,城内粮尽,数千回民手持白旗,跪在城外河滩上,请求“降顺清廷,免死为民”。董福祥站在城墙上,不顾部下劝阻,命令“格杀勿论!河滩上瞬间血流成河。据《西宁府新志》记载“当日共屠杀回民五百余人,尸体被扔进湟水,河水三日呈红色”。随后,董福祥又下令搜捕“疑似反叛者”,在西宁周边的多巴镇、湟中堡等地处决了两百余人,反清首领韩文秀、韩奴勒等被绑至西宁城隍庙斩首,头颅悬挂在城门上示众。董福祥对回军的杀伐决绝,源自回军多次诈降反叛血的教训。</p><p class="ql-block"> 事后清廷御史们口诛笔伐,奏折雪片似的飞向紫禁城,骂他“滥杀邀功”、“嗜血成性”。清廷不痛不痒罚俸三个月,但西北真的安静了十几年,没人敢再闹事。</p> <p class="ql-block">  在左宗棠收复新疆队伍中,董福祥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支,1875年,董福祥“董字三营”成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先锋,在攻击阿古柏时,董福祥率军翻越天山,急行军1200里,攻克南疆门户达坂城、托克逊城。最终阿古柏被杀死,白彦虎仓皇逃至沙俄。随后董福祥收复哈密、乌鲁木齐。</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念董福祥打仗勇猛,忠心耿耿,专门为董福祥请封,光绪帝封其为“喀什噶尔总督”,让他率领甘军镇守喀什、英吉沙儿、和田、叶尔羌等地。</p><p class="ql-block"> 此后近20年,董福祥和甘军一直驻守南疆,稳固了清政府在新疆的统治。</p> <p class="ql-block">  1900年八国联军以“剿灭义和团”为由入侵中国,愚蠢的慈禧联合义和团,向英法德日等八国宣战,史称“庚子之变”。</p><p class="ql-block"> 八国联军在渤海登陆后,京城危在旦夕,各地驻军观望不动,唯甘肃总督董福祥带领甘军驻守永安门。八国联军攻城时,甘军在朝阳门、正阳门一带和洋人血战,悍将马福禄战死。</p><p class="ql-block"> 其中最精彩一幕是董福祥手下怒杀日本驻华书记官杉山彬。</p><p class="ql-block"> 江湖出身的董福祥对于义和团的兴起,一定是认可的,一个血性汉子怎能容忍自己地盘洋人当大爷?</p><p class="ql-block"> 6月11日,杉山彬听说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联军进京,这让杉山彬等外国使馆欢呼雀跃,到中午没见联军影子,杉山彬自告奋勇去永定门外打探消息,他的车刚到永定门附近,被守京城董福祥手下甘军拦截,一听是去“迎接联军”,甘军怒不可遏,一刀把杉山彬砍了。董福祥还击毙了俄军上校团长安宁科夫。可见当年董福祥甘军的悍勇和喋血京城的惨烈。</p><p class="ql-block"> 联军攻破京城后,又是董福祥护送光绪和慈禧逃到西安,在董福祥的陕甘地盘避难。</p><p class="ql-block">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八国联军列出一份清单,追究140多名清朝官员罪责,其中命令将清政府12名大员判处死刑,清廷只得妥协。可怜清大学士徐桐被逼自缢,康熙16世孙载勋被赐自尽,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启秀处死,总理各国衙门大臣赵舒翘被灌醉酒后勒死……清廷被逼无奈将自己众多高官处死以平洋人愤怒,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耻辱的一幕了。</p><p class="ql-block"> 但在12人名单里,慈禧坚决要求将董福祥只革职不处死。慈禧说:“否则战争就无法结束”,这是实话,杀了董福祥,在陕甘的甘军说不定又将造反,而且,董福祥确“护驾”慈禧有功。</p><p class="ql-block"> 洋人妥协后,董福祥被“革职并永不启用”。</p> <p class="ql-block">  一代枭雄解甲归田,在新建的董府过了八年不到隐居生活,无儿无女的他(侄子过继给他)1908年2月病故,享年69岁。死前将仅有40万两白银和1600支枪捐给清政府,表达了最后的忠诚。</p><p class="ql-block"> 尽管董福祥功勋如山,但他死时,风雨飘摇的清廷没有赐予任何哀荣,到民国,直至新中国都对他少有正面的评价,实在有失公允。</p><p class="ql-block"> 建筑平平的董府,匆匆转一圈出来了,但董福祥的生平介绍却看得我热血沸腾,这样血性又忠勇男人,真正的有胆有识民族英雄,值得每个中国人记住。(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10.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