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你诵)生活笔记:老年人的本分

于潭(闫驱)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上海公交车调整对老年人免费乘车的政策首日,乘车的老年人比平日减少百分之八十。无疑,这是一条喜讯,一条令人尴尬的喜讯。</p><p class="ql-block"> 很长时间了,本来照顾老年人的免费乘车政策,成了一些老年人演绎车霸的保护伞。每天德胜门都有一批老人为买一块卤豆腐而乘车百里,前往密云太师屯农贸市场。他们所谓的一乐,不仅挤占社会并不富裕的交通资源,还不顾自己的身体条件,一旦出了事故大概还要向公交公司讨要说法。这些活得再明白不过的老人不是在尴尬公交车,而是在尴尬社会,尴尬自己的子孙。</p><p class="ql-block"> 老人在传统描绘下是社会的财富,人们的楷模,道德的标准,儿孙的推崇,家庭的泰山。和老人联系在一起的情愫是稳重慈祥,和蔼可亲。社会尊重老人。老人也应自重。</p><p class="ql-block"> 市内某公园是北京南城著名的公园。有次到此公园游览,使原来对这里的美好印象一扫而空。环湖周围到处是狂歌狂舞的人群。毫不夸张地讲,这边一圈载歌载舞者的屁股,居然挨着那边一圈载歌载舞者的屁股。各种扩音器释放的音乐交织在一起,即便柴可夫斯基也没听过这样的交响曲。最可笑的是舞者们大多穿着不知哪个国家的军便服。许多女士们一本正经地涂脂抹粉,足蹬马靴,不时泄出的瞟瞟媚眼让过往游人很不舒服。</p><p class="ql-block"> 人的言行举止一定要有年龄分段。青年人好说好动是活泼。中年人如此则是碎嘴唠叨有失庄重。老年人过度的青春行为不是活力四射,而是癫狂放纵为老不尊。在公共场所狂歌劲舞,我行我素是对生活环境的破坏。</p><p class="ql-block"> 社会对老年人的年纪划定十分混乱。还是以这家公园里的舞者们为例,大约从四十多岁到六十多岁的人居多。一位五十岁左右,脚蹬旱冰鞋的中年人,眉飞色舞地告诉旁人:去年四十九岁,混个证明,退休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有关部门管理松懈,使一批好吃懒做之人混入退休者行列,从而加重社保负担。</p><p class="ql-block"> 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老人淳朴、辛劳、厚道许多。曾经在烟台长岛看到六七位老人侍弄着七,八亩农田。海风酷日下,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汗水涔涔。一位坐在地头歇晌的老汉说:地要是没人管就荒了。现在没有人在乎这点收入。我们也有村里发的养老金,只是不能丢了本分。村里的年轻人都进城寻工作,怕是以后这点农活儿没人再会了。</p><p class="ql-block"> 地道的农民老汉们坚守着自己的本分。拿着退休金的城里老人们又如何坚守自己的本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