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银环下乡到武屯村

北国之春毛喜良

<p class="ql-block">  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六七八十年代河南河北乃至北方人人会唱的《朝阳沟》,是由杨兰春编剧,杨兰春、许欣导演,王基笑、姜宏轩进行音乐设计,关朋进行舞台美术设计,魏云饰银环,王善朴饰拴保的豫剧。该剧由河南省豫剧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p> <p class="ql-block">  《朝阳沟》一剧共分八场,主要写的是城市姑娘银环和未婚夫栓保相约在高中毕业后同赴栓保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栓保先行,银环因母亲反对,左右为难。后在栓保的鼓励下来到了农村,但因不适应体力劳动,思想又产生了动摇;得到母亲病重、催她返城的信后,便不顾栓保母子的劝告,离开朝阳沟。</p> <p class="ql-block">  途中与党支部书记相遇,受到了教育,归家以后,又发现母亲竟是装病诳她回城,当即对母亲提出批评,毅然重返朝阳沟。她母亲醒悟之后也随后来会亲家,并决定在朝阳沟落户,与栓保一家共同为农业生产出力劳动。讨论全剧表现出了新旧观念的尖锐冲突,展示了社会主义初期农民的精神风貌,反映了知识青年的特定历史足迹。</p> <p class="ql-block">  该剧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所拥有的特殊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的。1999年入选建国50周年百部精品剧目。2004年荣获中国现代戏突出贡献奖。2009年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剧目。</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 重点扶持作品名单,豫剧《朝阳沟》入选“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2012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成为豫剧现代戏乃至中国戏曲现代戏史上的一座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  我个人觉得《朝阳沟》能持久红火,经久不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p><p class="ql-block"> 一是主题跨越时代共鸣,反映城乡观念冲突与农村建设热情,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这部作品通过城乡青年的互动、家庭观念的碰撞以及社会变革的缩影,折射出特定历史背景下青年人的理想追求与时代使命。</p> <p class="ql-block">  二是《朝阳沟》里唱的都是家长里短。编剧杨兰春长期扎根农村积累素材,剧本语言朴实风趣,人物塑造生动真实,次要角色如银环妈、拴保娘等各具特色,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p><p class="ql-block">三是《朝阳沟》从人物塑造到情节设计,该剧没有明显短板。音乐唱腔设计贴合人物性格,豫剧传统唱腔与现代戏风格融合自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1985.1.26日家境优越、养尊处优的洛阳市姑娘24岁的爱人裴女士,下嫁到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李村公社武屯村,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我出生并生活在这里19年,1978年踏上军旅路,才离开了这个“朝阳沟”。</p> <p class="ql-block">赤日正当午,田垄送微凉。</p><p class="ql-block">红裳映碧浪,笑语入苍茫。</p><p class="ql-block">药雾轻如雨,随风洒四方。</p><p class="ql-block">同耕一亩地,携手不言忙。</p><p class="ql-block">青空铺远道,玉米接天长。</p><p class="ql-block">背桶行歌去,扶风共影双。</p><p class="ql-block">汗湿眉间热,心随稼事安。</p><p class="ql-block">谁言劳作苦?一笑胜春光。</p> <p class="ql-block">梯田如纸铺山间,</p><p class="ql-block">云影徘徊墨未干。</p><p class="ql-block">她立春风听梦语,</p><p class="ql-block">我抬手处是新天。</p><p class="ql-block">蓝图不绘金银线,</p><p class="ql-block">只把仓廪与桑田。</p><p class="ql-block">一山青翠一山愿,</p><p class="ql-block">共许人间百岁安。</p> <p class="ql-block">  我俩走在田埂上,脚边是刚翻过的泥土,湿润而松软,散发着久违的清香。肩上的锄头不重,但压着一天的力气,也压着一年的指望。爱人默默走着,红外套在绿意中格外显眼,像一簇不灭的火苗,照亮了这片安静的山野。</p><p class="ql-block">我们不说什么,脚步却总是一致的。肩上的白毛巾被风轻轻掀起一角,像小时候母亲晾在竹竿上的那条,洗得发白,却干净得让人心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山峦静默如画,可我知道,那每一道绿浪背后,都是人一锄一锄开出来的日子。春播秋收,寒来暑往,土地从不说话,却把所有辛劳都记在年轮里。扛着农具走在这样的路上,忽然觉得,人活着,其实也不过是和泥土打交道——低头,是根;抬头,是天。</p><p class="ql-block">这路走久了,脚底生茧,心却越来越软。</p> <p class="ql-block">《致“栓保银环”这四十年》:</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光景似流沙,</p><p class="ql-block">从城郭女儿到田垄新花。</p><p class="ql-block">那年冬雪压枝桠,</p><p class="ql-block">她踏过冰霜,走进武屯的炊烟家。</p><p class="ql-block">梯田如诗铺展在山腰,</p><p class="ql-block">春风拂过,绿意悄悄爬上眉梢。</p><p class="ql-block">手牵着手,步履轻悄,</p><p class="ql-block">一株幼苗在掌心安了巢。</p><p class="ql-block">红格衣裳映着天光微亮,</p><p class="ql-block">辫子垂落,藏了半生晴朗。</p><p class="ql-block">不必言语,笑里有粮,</p><p class="ql-block">有屋檐下共度寒暑的寻常。</p><p class="ql-block">四十年耕作不言疲倦,</p><p class="ql-block">麦穗低首,像他们弯腰的年岁。</p><p class="ql-block">夕阳洒在归途的田埂边,</p><p class="ql-block">红宝石婚,是时光酿的甜。</p><p class="ql-block">如今晚霞常来门前坐,</p><p class="ql-block">照着皱纹里开出的花朵。</p><p class="ql-block">她说幸福不过一粥一饭的温热,</p><p class="ql-block">是青山记得你走过的每一步。</p><p class="ql-block">这人生如梯田层层叠叠,</p><p class="ql-block">种下青春,收起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不问繁华落尽多少夜,</p><p class="ql-block">只道此生无悔入乡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