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荣东 回乡记 《十回故乡寻根记》

青枫驿

<p class="ql-block">史荣东出生地——清江浦越河桥</p> <p class="ql-block">清江浦大闸口</p> <p class="ql-block">  乡愁是大树的年轮,越老越是根深蒂固;乡音是难以抹去的根源,是一人一辈对根的依念;乡土是人难以分解的骨骼,风雨中涌动血脉的激流;故乡是游子梦魂断的旋轴,明月下更是难释的情怀;乡思是燃烧不息的火焰,用情感编织密密麻麻的丝网,低吟綿綿不绝的吟叹。乡愁下的华发,是追寻向往的轨迹,表示着沧桑的思虑深沉;乡愁的记忆,更是秋霞中黄昏,闪烁着儿时勃勃童真。</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写的乡愁赋</p> <p class="ql-block">爱人金娣祖籍——龙光阁</p> <p class="ql-block">爱人金娣祖籍——龙光阁</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十回故乡,就是为了寻找自己出生的根。屈指算来,我己是八十三岁之人了 ,走路颤颤巍巍,幸亏老伴知心相伴,陪同我找到我的出生地——清江浦越河街114号。</p> <p class="ql-block">故乡河下古镇</p> <p class="ql-block">故乡河下古镇</p> <p class="ql-block">  非常有幸从网上找到了越河街悠久历史。越河街的来历 越河街因越河而得名。明朝永乐十三年即公元1415年,平江伯陈瑄重新疏浚在宋朝时已存在的沙河,更名为清江浦,在清江浦上共架设了四座闸,除清江大闸,其他三座为新庄、福兴、移风, 以控制桀骜不逊的水流。</p><p class="ql-block"> 清江大闸因闸门较小,形成瓶颈,闸门上下水落差太大,在洪水期,上下水落差竟有三丈之多,平时也有数尺至丈余,漕船过闸时有覆没危险。后来大闸由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各朝重新加固,最后闸门放宽至2丈2尺,仍无济于事,闸口上下水落差还是居高不下,上下水落差最大约2公尺。为保漕运,设法分流。</p><p class="ql-block">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在里运河(那时仍称为清江浦)北侧挖掘越河一道,长444米,在越河上架设了越闸,南北两河之间留下一条形陆地,是为中洲。挖掘的泥土堆积在越河北岸形成河堤,后逐渐形成路,成为越河街,不久在街的两侧(南侧仅部分)盖起了民居,越河街已有42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越河街的两端具体位置各东长街基隆巷东侧有一娃娃井,由娃娃井向东行20米左右,东长街分叉,偏向东北方向的是东长街的延伸,偏东南方向的便是越河街的起始端。按现在位置来说,古清真寺向东约120米,略偏东北方向走向下坡的是同庆街;略偏东南方向、沿越河而行的就是越河街,三叉口处就是越河街的起始端。清咸丰年间(1851—1862年),曾三任清河县知事的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在清河县四周筑起了高近二丈的土圩,土圩外缘有深丈许的壕沟。</p> <p class="ql-block">故乡河下古镇</p> <p class="ql-block">河下古镇吴承恩故居</p> <p class="ql-block">  今天,使我惊讶的查到了史姓在清江浦越河街六百多年的繁衍生息。这里史姓是周史佚的后代,淮安越河街始祖史济。史济(字添济公)豫州渑池人,南宋淳熙年进士,弃职于史家疃,600多年20多代。家谱刊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我出生1943年,父亲史福华弟兄三人应是史氏同脉。</p> <p class="ql-block">故乡河下古镇</p> <p class="ql-block">故乡河下古镇</p> <p class="ql-block"> 回乡十次,多次寻找出生地。1980年二姐三姐陪同我寻找到越河街114号,那时故居仍保留童年记忆中样子——几间瓦平房,大大的天井,中间可以放着让我站着站用草编的站窝,想不到幼童所见此景真真切切留到至今,这似乎有些神奇!</p><p class="ql-block">  1990年第二次是弟弟开车来的,我的出生处正在拆迁,弟出生处尚在,留下了他的童年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乡思是燃烧不息的火焰,用情感编织密密麻麻的丝网,低吟綿綿不绝的吟叹。乡味是屋檐下一串串红辣椒,亮灿灿,红彤彤,火辣辣,给人难以逃脱的诱惑。</p><p class="ql-block"> 乡愁是怀旧的情节,是乌鸦反哺,更是銜环结草的情愫;乡愁是落叶对根的皈依,如同,一坛陈年的黄酒,愈陈酒味愈加的醇厚;乡愁像一曲哀箫,以呜呜咽咽深沉,叙述对沧桑岁月的追溯。</p> <p class="ql-block">淮安韩信祠</p> <p class="ql-block">漕运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次我们乘坐高铁回到故乡,游览了镇淮楼、周总理故居、龙光阁、(爱人在六珠小学前拍照留念,因为六珠小学曾是她祖上之地。)淮安府署、河下吴承恩纪念馆、清江浦、清晏园。事隔六年淮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在原扯新建的龙光阁气势吞吞雄揽八荒:</p><p class="ql-block"> 危栏面面玉玲珑,俯瞷层城气概雄。</p><p class="ql-block"> 万堞参差迷近远,两河喷荡失西东。</p><p class="ql-block"> 淮安府署威严森森,公堂明镜高悬。我一时兴起想当回知府老爷,把当年窦娥案翻了过来,于是击鼓升堂,我往正堂端坐,夫人站在身边当起了师爷,我惊官木一拍,高喝升堂!谁知道堂下许久无人回应,夫人咯咯大笑说:“如今天下清明,那会有人鸣冤叫屈?”</p><p class="ql-block"> 中国漕运博物馆还原了当年南船北马繁华景象,眼前出现了:</p><p class="ql-block"> 清江浦上谁争雄?却是故乡剑气冲。</p><p class="ql-block"> 欲问运河华彩事?多半都在淮城风!</p><p class="ql-block"> 济宁日报举办首届中国运河故事万元奖金 非虚构写作大赛,我的《故乡情》获奖,被称为展示大运河文化内涵,为书写大运河的提供范本。</p><p class="ql-block"> 河下更是不同凡响,偌大的河下似乎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打造的,自古以来写小说人不大可能是大富大贵之人,往往是落魄才写小说,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等人。扩建的吴承恩故居,这说明中国文学有着强大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暑</p> <p class="ql-block">夫妻升堂办案</p> <p class="ql-block">这次回淮目的,是想看看看我的出生地如今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在外甥连生陪同下,找了久久怀念的我的出生地——越河街114号!幼童印象的两间青瓦平房,大大的天井,早被绿树青波所代替,越河桥连通越河街和中洲公园,呈现了沧桑巨变,龙跃越河!手机一点定格了八十多年的思念情愫,了却了赤子的梦绕!</p><p class="ql-block"> 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慈云寺、国师塔、清江文庙、越河老街、仁慈医院旧址、赛珍珠故居、淮安运河博物馆群、浦楼酱醋园、文庙水街、淮安清江浦里运河文化长廊的景点特色。画舫穿行在2000年历史的运河上,两岸灯光秀把清江浦楼映成金碧辉煌的宫殿。</p> <p class="ql-block">作者夫妇在镇淮楼</p> <p class="ql-block">总督漕粮部院</p> <p class="ql-block">淮安人热情真诚,这是十次回乡的感觉。比如问路不像有的地方向路,明明往东他知道是外乡人却向西指,白白是冤枉路。淮安人不这样的,不但指路明确,而且领你到要找地方,生怕你走错了巷子。</p><p class="ql-block"> 在龙光阁我问管理员萧湖公园怎么走法,管理员说打滴方便,并联系了出租车,还引导我们走到马路边等待我们上车。我向清江浦图书馆送书,接待员非常热忱,她们捧着我的书,走出图书馆大门,指着乘东地方才回去。 </p><p class="ql-block"> 最使我们感动的是,因为下雨,我穿的运动鞋脱了胶,鞋底鞋帮分了家,——十万火急买鞋子。人说人老脚先老,一般鞋子走路头晕,必须是有气垫老人鞋,偌大淮安到什么地方买气热鞋?的确是个头疼的事。路上问一位大嫂,她说穿过几个红绿灯,拐过几个弯,路两旁有买老人鞋商店,没有再转弯也有买鞋的。我们按照大嫂指点寻找鞋店,走了不少路一回头,没想到那位大嫂跟随过来,在她引领下我问了十几家鞋店,终于买到了满满的鞋子,——一回头,那位大姐悄无声息地走了。</p> <p class="ql-block">作者和外甥连生在清江浦</p> <p class="ql-block">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外甥连生比我大三岁,今年八十六岁,走起路颤颤巍巍,呼哧呼哧,我时时刻刻怕他支撑不住发生万一,这次回淮承蒙外甥连生夫妇热情招待,他不但订了高档宾馆,而且早早由他女婿开车迎候,把我们夫妇送到宾馆。一天来来回回好几次到宾馆探望,劝也劝不住。</p><p class="ql-block"> 他听说我要向清江浦图书馆送书,大清早说有车子到图书馆去,我说,图书馆上午九点开门,现在才七点钟没有开馆,但他不理睬我,两次叫来出租车硬的送我到图书馆去,他还坚持说这样不会影响我的行程。幸亏图书馆有人值班,我向清江浦图书馆赠送拙作《春霭涌泉》30卷和由世界联合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漫笔勾勒山水魂》(1),我的心愿终于兑现了。</p><p class="ql-block"> 连生招来一家人,还举行了欢迎宴会,花了几千块钱,我们夫妻俩感动不已。为了表过盛情,我送上《春霭涌泉》和英文《漫笔勾勒山水魂》和两瓶梦之蓝酒以表感谢!</p><p class="ql-block"> 真是:一片盛情似沸泉,</p><p class="ql-block"> 自是故乡月儿圆!"</p><p class="ql-block"> 旭日东升,万物升腾。清江楼抱揽万象,气吞入荒!这时,我的怀乡之情被点燃了——激情勃发,引颈高歌:《回乡歌》</p><p class="ql-block"> 《春霭涌泉》兮回故乡。</p><p class="ql-block"> 泉水潺潺兮绕八荒,</p><p class="ql-block"> 报答清江兮海棠香!(1)</p><p class="ql-block"> (1)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海棠花。</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p> <p class="ql-block">作者夫妇在越河桥</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出生地—淮安清江浦越河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