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友,祝你大家庭中的老年人重阳节平安,如常!</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经历的多了,就知道哪些人可以留在生命里,哪些人可以渐行渐远。事不出,不知谁近谁远;人不品,不知谁浓谁淡。岁月从来不言,却见证了所有人心。</p><p class="ql-block"> 青海西宁城区塔尓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名寺古刹,青海著名景区。</p><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尓寺进行过宗教活动。(下图左起韦胜、在水一方、笑面人生、如愿、兰兰、黄老邪)</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景区位于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于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5A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青海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 青海藏文化馆、河湟文化博物馆、八瓣莲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中心及莲花湖景区均在塔尔寺周边,是游客休闲健身的最佳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2000年5月5日我国发行的“塔尓寺”邮票一套四枚。</p><p class="ql-block"> (面值80分)如意宝塔展现塔尔寺标志性建筑,该建筑群由八座佛塔组成,象征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八件生平事迹。(左上)</p><p class="ql-block"> (面值80分)大金瓦殿展示塔尔寺内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内部收藏大量珍贵文物与艺术品。(右上)</p><p class="ql-block"> (面值80分)大经堂作为僧人诵经和佛事活动主要场所,兼具经堂与显宗学院功能。(左下〉</p><p class="ql-block"> (面值2.80元)班禅行宫位于西dl半山腰,由五所院落和牌坊等组成,是班禅大师驻钖地。(右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有二个实体:位于青海西宁市湟中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核心寺院和位于甘肃省瓜州县锁阳城遗址内的古寺院遗址。</p><p class="ql-block"> 青海西宁的塔尓寺(又名塔儿寺)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1351~1419年)而建的大银塔,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西夏鼎盛,为丝路高等级寺院,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出土琉璃构件、壁画残块等文物100余件,印证其宗教地位。明清皇帝多次赐匾,康熙题“净土津梁”,乾隆赐“梵宗寺”称号。塔尔寺建筑群占地面积600多庙,中轴线分布山门、大殿及塔群(大塔1座、小塔9座),东西两侧存鼓楼、鈡楼台基及僧房基扯,依山而建,融合汉藏风格,包括大金瓦殿(金顶银塔)、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168根立柱)及八宝如意塔(纪念释迦牟尼八大功德)体现隋唐至西夏建筑特征。</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本名罗桑扎巴)的诞生地,宗喀巴生于藏历1357年10月10日,他3岁学经于夏琼寺,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并在此随高僧端智仁青学经9年,16岁离开夏琼寺徒步去西藏深造,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改革西藏佛教,29岁在雅隆南杰拉康寺受比丘戒,34岁时对佛教密乘教典、灌顶诸法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在佛教界乃至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1406年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他一生中的佛教著作有170多卷。</p><p class="ql-block"> 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之处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叶上自然显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袞本”(十万身像)的名称即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 这是座落在莲花山一沟两面坡的塔尔寺全貌。塔尔寺整体布局与建筑风格,真可谓是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布局严谨。塔尔寺是虔诚与浪漫的交汇点。</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日暮余霞,亦或是雪花如雾,塔尔寺都在它的沉默却茁壮的生命中绽放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 藏区信徒们来塔尔寺朝圣磕长头与绕寺院的习俗沿习几百年了。在塔尔寺,信仰是看得见的模样,坚定是触得到的温度。若你未曾见过一步一叩首奔赴拉萨的虔诚信徒,不妨来塔尔寺看藏族信徒们来朝圣磕长头,朝拜终了,信徒们常会将毕生积蓄尽数捐给寺庙,只留下一个纯粹的自己。他们的信仰澄澈如洗,无杂念,无私欲一一五体投地时,祈愿的是世间生灵皆得平方;一次次叩拜中,收获的是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丰盈。</p><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文献记载的信徒磕长头与绕寺院、殿堂,记圆满功德的量数。绕寺院步行三百五十圈为记一个圆满功德数,绕寺磕长头七圈为记一个圆满功德数。大金瓦殿绕行三万四千圈为记一个圆满功德数。大金瓦殿连同弥勒佛殿、释迦佛殿、依怙殿绕行六千圈为记一个圆满功德数。大金瓦殿前磕十万长头为记一个功德数。如是竭力修持善法为自他二利勇猛精进。</p><p class="ql-block"> 附:请所有磕头者和参观者念清洁佛殿之功德以及大家的健康,保管好磕长头用的垫子,不要随地吐痰,扔垃圾等保持洁净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 气势磅礴的塔尓寺寺塔群,在日出日落中总是散发着光亮而熠熠生辉。塔尔寺庭院墙上的涂鸦,传递着未来与希望,爱与温情的人性美感,代表着青春与创造力,而塔尔寺的现代化建筑在传承历史涵义时,也注入了时代的潮流和美的格调,从而成为了新、老之间很好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笑面人生在塔尔寺留影</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从不是寻常寺庙,它是由二十五座殿堂、三座佛塔共同构筑的信仰圣殿,里面装满了数不尽的虔诚故事。阳光落在大金瓦殿那由八百六十公斤黄金铸就的殿顶,漾开一层柔和的哑光,宛如被岁月反复摩挲的古老铜境,每一缕光泽里都藏着穿透时光厚重力量。</p><p class="ql-block"> 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塔尔寺的庄严与宁静便扑面而来。作为藏传佛教圣地,这里汇聚了无数信徒的虔诚与期盼。漫步在寺庙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那股深深的宗教氛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每一座佛像、每一面经幡都承载着无尽的沧桑与智慧。这里不仅是信仰的归宿,更是心灵的净土。</p> <p class="ql-block"> 踏入塔尔寺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来到了一个神圣而庄严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内的十八位活佛图。</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的藏经楼,是一座高五层的木结构藏式金顶建筑,鞭麻墙镶嵌铜鏡。始建于公元2003年,其中香港李富诚先生捐资500万元,时任塔尔寺管委会主任第二十七世西纳活佛和宗康活佛的主持下于2009年修茸竣工。规模宏大,造型精美,雕梁画栋,巍峨壮观,殿内主供高11米铜质文殊菩萨馏金像,两旁为3米高的八大菩萨像,周围高1尺的千尊镏金文殊菩萨像,二层和三层内珍藏着以《甘珠尔》和《丹珠尔》为主藏区各大寺院的各种版本经书和印藏斋地众多学者文集。</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的遍知殿,它是一座两层歇山式琉璃瓦屋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两侧走廊装有藏式经轮。该殿始建于1580年,位于九间殿院落左侧,殿内供奉三世达赖灵塔,由纯银宝塔镶嵌宝石制成。右侧为宗喀巴大师灵塔。这些灵塔不仅是宗教圣物,也体现了塔尔寺作为藏传佛教重要寺院的地位。遍知殿由狮子吼佛殿、文殊殿和宗喀巴殿三个组成。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佛像。</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大拉浪由经堂、华门、牌坊三座殿堂组成,为汉藏合璧式建筑,是塔尔寺总法台的居住地,达赖、班禅曾驻跸于此。居巴扎仓(密经学院)系藏式平顶顶建筑,曼巴扎仓、丁科扎仓属汉藏结合建筑。宝塔数十座,其中并列于寺前的8座如意宝塔,方座,瓶形塔身,尖顶,根据释迦牟尼一生重要经历和传说建成。</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其行政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僧人经堂会议,由总法台主持,下设噶尓克会议和大吉哇。噶尔克会议是全体僧人经堂会议的常委会,由法台、大襄佐、大僧官、大老爷和六族干巴组成。大吉哇是噶尓克会议和全体僧人经堂会议的执行机关,由三名吉索第巴(总管全寺内务的大老爷、负责对外联系的二老爷、负责财务的三老爷)和管理杂务的四老爷及藏汉文秘书各一人组成。大吉哇下设管理全寺粮食的“哲康”、负责印刷经典的“巴日康”,并负责管理驻西宁办事机构金塔寺。宗教组织的总负责人仍为总法台,下设总引经师和大僧官各1人,管辖四大学院,各学院设有本院堪布,堪布下设格责(僧官)和经头。现由寺管会总理全寺寺务。目前共有寺僧800多人(其中活佛11人,完德63人)</p><p class="ql-block"> 典藏有大量的鎏金铜佛像、铜佛像、金银灯、金书藏经、木刻版藏经、法器、灵首塔、御赐匾额、壁画、堆绣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十世班禅大师的灵塔祀殿和班禅行宫。</p> <p class="ql-block"> 湟水之畔,莲花山间,塔尔寺静立其间。世人对藏族信仰多有浅解,然置身在塔尔寺可以看到藏胞们五体投地,以长头叩拜,那份虔诚足以撼人心魄。当地僧人说,在此磕头需满十万次,若日夜不停也要半年光阴,可即使如此,赴塔尔寺朝圣磕长头,仍是青海藏民一生执念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少年时总觉得信仰是虚无的迷信;长大后才恍然,那是深植于心的精神寄托。陈旧的香灰层层堆积,墙上的堆绣褪去了当年的明艳,往来信徒却从未间断虔诚叩拜……这里是信仰的熔炉,来自天南海北的信徒在此汇聚,将各自的赤诚熔铸一处。这里,便是西宁的塔尔寺。</p><p class="ql-block"> 在这片远离尘嚣的圣地,塔尔寺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寻觅心灵归宿的旅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让灵魂得以在佛的指引下安息。</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八座“八宝如意塔”在寺前广场排列成行,代表佛祖释迦牟尼八大功德,为塔尔寺标志性摄影点。这八座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始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筑,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内藏梵文。</p> <p class="ql-block"> 修建在莲花山一沟两面坡上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藏语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其名称源于宗喀巴大师诞生时脐带血所生的菩提树,后人在此建塔修寺,独具匠心地把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时轮金刚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形式融为一体,和谐完美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塔尔寺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成今日规模。寺院占地45万平方米,拥有9300多间殿宇,鼎盛时有僧侣3600多人,解放初期仍然有1983人,该寺院融合汉式宫殿与藏式碄楼风格,2018年4月入选为“神奇西北100景”</p><p class="ql-block"> 1949年8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坐床典礼在塔尔寺隆重举行,同年10月十世班禅从塔尔寺向毛泽东主席发出贺电,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是一个既不缺氧又不缺信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传说宗喀巴去西藏深造六年,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一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洪武十二年(1379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支持下建塔并取名“莲聚塔”,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直到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于塔侧倡建静房一座修禅,又过了17年后的万历五年(1577年)复于塔之南侧建造弥勒佛殿,万历十年三世达赖指示扩建塔尔寺,赐赠供奉佛像并进行各种建寺仪式,先后建成达赖行宫、三世达赖灵塔殿、九间殿、依怙殿、释迦牟尼殿。万历四十年(1612年)塔尔寺正式建立显宗学院讲经开法,标志着塔尔寺格音派的正规寺院。 塔尔寺是先有塔,尔后有寺,故取名“塔尔寺”。</p><p class="ql-block"> 塔尓寺自建立以来,慢慢的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组织,寺院政治组织和寺院经济来源,文化生活等体系化。道光七年(1827年)塔尓寺创建了该寺印经院,所印藏文经典及各种著述畅销藏区各地。最能体现塔尔寺组织管理的要算每年的4次全寺性大型法会,称之为“四大观经”,法会既是僧侣的学经好机会,又是他们的娱乐时间。</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的九间殿,它又称文殊菩萨殿,为汉式硬山顶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三间,面积592米。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扩建。廊柱为藏式朱色八楞柱。整座大殿以三间为一单元,由北向南分别为狮子吼佛殿、文殊殿和宗喀巴殿。</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的度母殿。</p> <p class="ql-block"> 大金瓦殿位于全寺正中。藏语称为“赛尓顿庆莫”,即“金瓦”之意。其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始建于1560年,后于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后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之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鈴。底层为琉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梵教法幢”。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诞生之地。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镶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塔上有一龛,内塑有宗喀巴像,塔前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梁枋上布满帷、幡、绣佛、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层层哈达,琳琅满目。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塔尔寺的医明经院,藏语名“曼巴扎仓”,曼巴是医生之意,而扎仓是经院之意,它是塔尔寺的四大经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医明经院藏语名称译为“昌盛医明利他珍宝洲”,始建于一七一一年(清乾隆二十二年),由时任第十八任塔尔寺大法台的却藏洛桑旦贝坚赞创建。该经院主修密宗大日如来、药师佛、不动佛等,次修《四部医典》、《晶珠本草》、《八支二主疏月光论》、《蓝琉璃》等医学名著。内供宗喀巴、释迦牟尼药师佛、度母等佛像和八座药师佛立体坛城。该院学僧经、医双修,经学方面主修药师佛、不动佛、积密金刚等。曾培养出不少医术精湛、享有一定名誉的藏医专家。对各方面成绩优秀的人授予“曼仁巴”(即“医学博士”)学位。</p> <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佛殿的经幡在猎猎翻卷,蓝白红绿黄五色分别对应天地水火风。辨经场的石板上,深浅不一的凹痕是僧人常年盘坐留下的“勋章”。在释迦牟尼佛像前双手合十,掌心虚拢,依次抚过额头、唇边、心口,最后掌心向上躬身行礼,心中默祷时,便会嗅到信仰的味道一一是青稞混着檀香的暖意。而立于塔尔寺的经幡下,风掠耳畔,恍若听见千年诵经声在回荡:原来,信仰真的有穿破时光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大金瓦殿:全寺院中心建筑,屋顶覆盖1300两黄金打造的鎏金铜瓦,内部供奉11米高银制舍利塔,镶嵌千颗宝石,象征宗喀巴大师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内弥勒佛殿。</p><p class="ql-block"> 万历五年(1577年)大禅师仁钦宗哲主持建造的弥勒佛殿,是塔尔寺最早的正式佛殿,占地面积156平方米。该殿为两层歇山顶汉宫殿式建筑,高13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五间,采用15根藏亡心八楞柱承托飞檐与斗拱结构,柱身精雕细刻,饰以彩绘纹样和粉金绣文,形成回廊殿,回廊间设八对嘛呢经轮,随信徒转动发出声响。其建造使寺院初具规模,得藏名“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身像弥勒洲寺)</p><p class="ql-block"> 弥勒佛殿主供高5米的泥塑镀金弥勒佛坐像,弥勒佛盘膝而坐,体态庄严自然,表情慈祥而庄重,充满神韵。左右分置塔尔寺创建者仁钦宗哲和塔尔寺第一任法台根本上师沃赛嘉措的灵骨塔。右侧柱上端挂有三世达赖赠给塔尔寺的文殊菩萨像;柱下供有一尊双手合十、食指微翘的金刚佛像,手背上铸有“明嘉靖二十三年吉月”字样,据说是得于建殿之初整地基时的文物。殿门右侧藏文石碑记载九世班禅1936年驻锡活动,左侧藏文石碑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班禅大师、章嘉国师、巴周活佛等人捐银修茸佛堂之史事碑。</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弥勒佛殿门楣上挂有“佛日重旭”(见组图下)</p><p class="ql-block">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且广为流行的一尊佛。弥勒的梵文意思是“慈氏”,传说弥勒佛常怀慈悲之心。历史资料《阿弥陀经疏》中说“或言弥勒,或言慈氏。由彼岁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是同年代人。后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佛祖释迦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有情世界)阎浮提有翅头丰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城中一个名叫修梵广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与释迦佛一致。弥勒佛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塔尔寺内大经堂。</p><p class="ql-block"> 大经堂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其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是拥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经堂,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诵读经文之处,堂内设有佛团垫,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坐诵经。内部陈设非常考究,饰有黄、红、蓝、绿、白五色的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满堂林立;还有珍贵的大型堆绣挂佛、刺绣佛;梁檐上绘有藏一式风格的图案花纹,绘画细腻生动。殿内大柱都由龙凤彩云的藏毯包裹,整个经堂显得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在一千多平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传统艺术,装有铜制镏金的金鹿法轮、各式金幢、宝瓶、宝塔、宝伞和倒钟。把一个单调的草泥平顶打扮得绚丽多彩。远眺平顶,金碧辉煌,给人以威严之感。</p> <p class="ql-block"> 青海塔尔寺艺术三绝:</p><p class="ql-block"> 一是酥油花:酥油花是用酥油(手工制成的黄油)塑造出各种佛像、人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树木花草、亭台楼阁等,这些油塑艺术品统称“酥油花”</p><p class="ql-block"> 二是壁画:壁画是各殿宇墙壁上的绘画。大多绘在布慢上,也有直接画在墙和栋梁上,颜料采用石质矿物,色彩艳丽,经久不衰。壁画画风属喇嘛教宗教画系,与汉画有些不同,具有浓郁的印藏风味。壁画内容取材于佛经黄教诸密乘经典,人物主次多属密乘教义。</p><p class="ql-block"> 三是堆绣:堆绣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品种。它用各色绸缎剪成所需的各种形状,如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以羊毛或棉花充实其中,再绣在布慢上,因中间突起有明显的立体感。堆绣包括刺绣和剪堆两种,其内容题材大多来源于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是塔尔寺独创传统艺术,是僧侣艺术杰作。</p><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内设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僧侣日常诵经、辩经。每年有四大法会(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含晒大佛、跳神舞等活动。</p><p class="ql-block"> 塔尔寺门票:旺季70元,淡季40元</p><p class="ql-block"> 开放时间:夏季上午7点半至下午6点半;冬季上午8点至下午4点半。</p><p class="ql-block">(下图是大经堂正面)</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塔尔寺艺术三绝中的“堆绣”</p><p class="ql-block"> 堆绣分两种:平面堆绣和立体堆绣。平面堆绣是由各色绫罗绸缎裁剪成型;立体堆绣则是再用羊毛、棉花等填充,充满立体感,然而目前立体堆绣技艺已失传,仅存的几张在塔尔寺内。</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广场上,游客、当地人与喇嘛们沉浸在藏族舞蹈、藏歌及川人变脸的娱乐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感受着爱与美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祈寿殿,又称花寺。</p><p class="ql-block"> 祈寿殿,因祈祷1717年当时住锡在塔尔寺的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长寿而建,系一独立小庭院,建成后在竣工开光火坛法会上开光酒花处长出不同寻常的旃檀树,盛夏花繁枝茂,香气袭人,又称“花寺尔”建筑面积472平方米,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宫殿式建筑,飞檐走壁,彩绘精美,琉璃瓦屋顶,围墙门楼饰以“河州”砖雕花饰,殿内木雕是塔尔寺木雕艺术珍品。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及迦叶和阿难两大弟子,青狮坐骑的弥勒菩萨、白象坐骑的普贤菩萨,以及十六罗汉尊者、四大天王等像,前面三尊小佛像是“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左右两边是无量寿佛和白度母塑像。殿外右侧小殿堂里供奉一位身穿汉服、头戴乌纱帽、腰束官带的当地山神刘琦塑像。院中供奉竖立的奇石为宗喀巴大师贤母香萨阿切背水时靠着休憇的圣石,有曲嘉护法附石之说。</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内依怙殿。</p><p class="ql-block"> 公元1597年修建塔尔寺的依怙殿,是塔尔寺早期建筑群的核心部分。其名称源于所供奉的六臂护法神(藏传佛教中的战神与福德神)该神在元朝被蒙古皇帝尊为战神,清朝仍受满清皇帝崇奉。</p><p class="ql-block"> 殿内主供宗喀巴大师及六臂护法神,左右两侧供奉十八罗汉等藏传佛教护法神像。建筑风格为藏式平顶结构,屋顶装饰鎏金宝瓶、胜利幢等法器,色彩斑斓。</p><p class="ql-block"> 依怙殿不仅仅是是宗教活动场所,还承担保护佛法、驱除邪崇的职能。殿内陈设考究,可容纳千余僧人集体诵经,是塔尔寺“艺术三绝”展示的重要区域,其壁画和堆绣作品展现了藏传佛教艺术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最吸引人的当数一年一度的“晒大佛”或“晒唐卡”,又称名“展佛节”。</p><p class="ql-block"> “展佛”即请出放置一年的巨大佛像在露天展示,一方面从保护的角度,防霉变和虫咬,更重要的是寺庙僧人和信教群众对佛祖朝拜供养的一种特殊方式。佛像实际是一种特刮的唐卡,它是一种卷轴画中极其稀少的珍品。展佛当日,当东方第一缕阳光照射到大地之时即为佛像展开的鼠佳时辰,故展佛又称晒佛。晒大佛在每年农历四、六月两次法会时举行,意思是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槃和弥勒出世及宗喀巴诞生、涅槃;通过晒大佛让信徒们瞻仰佛像,沐浴佛恩并防佛像遭蛀。塔尔寺有“狮子吼”,“释迦牟尼”,“宗喀巴”,“金刚萨埵”四种巨大的堆绣佛像,每次只晒一种,在塔尔寺山坡上展晒,其仪式十分隆重,观众甚多,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晒大佛那天天不亮,寺内全体寺僧喇嘛就要集中,做“晒大佛”前各种准备工作,然后抬着巨大的佛像沿着寺旁的山路,往山顶上走,然后将巨大的佛像(大唐卡)从山顶往下一直铺放至山脚,让巨大的佛像展现在成千上万的群众面前。晒大佛结束了,在塔尔寺内的广场上就要举行跳神,喇嘛们带上各种假面具,跳起了各种宗教舞蹈。存跳神同时喇嘛们还要念经祈祷,演藏戏,这是塔尔寺一年一度表演宗教艺术的大舞台。</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的时轮经院。</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的印经院。</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塔尔寺的小花寺,又称长寿佛殿。它是为七世达赖喇嘛念长寿经而建的,故名长寿佛殿。它已形成一个小型院落。正面为琉璃砖墙突出的小门,玲珑别致,院内有菩提树,树叶茂盛。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等佛像三十多尊,木刻浮雕,层层重叠,佛龛背景,雕木绘金。</p><p class="ql-block"> 红墙金顶映白云,美如仙境落人间,古老的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塔尔寺是信仰的灯塔,在岁月长河中生生不息,吸引无数虔诚心灵朝拜。</p> <p class="ql-block"> 祈寿殿又名“小花寺”。下图是小花寺院内的菩提树(即宗喀巴诞生处的白旃檀树)</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酥油花馆始建于1988年,2013年重建,一进二院格局,主殿为藏式平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七间,高三层,雕梁画栋,鎏金饰银,造型别致,庄严华丽。该馆以供展“塔尔寺藏艺三绝之冠”酥油花而著称,供奉地藏王菩萨,陪衬壁画、堆绣。酥油花以至尊宗喀巴大师在拉萨祈愿大法会时的梦境示记之一“佛前供养花卉饰品,重现神圣庄严场景”演化传承至今,公元1612年正月神变法会开始塔尔寺供养酥油花,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供展酥油花成为塔尔寺正月法会佛事活动的主要仪轨之一,盛况空前。</p><p class="ql-block"> 酥油花是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酥油花其题材内容既赋有预示众生,人身难得、深信因果、生命无常、断除执念,鼓励人们弃恶从善之含意,也有怀念对宗喀巴大师梦之意义。酥油花的意义是对诸佛菩萨虔诚供养,累积广大的福德资粮。</p> <p class="ql-block"> 老友韦胜正坐在酥油花馆休息。</p><p class="ql-block"> 酥油花先有酥油后“开花”。酥油花制作有三道工序:首先是“扎骨架”,其次是“做胚胎”,最后是“装盘”。走近刚刚制成装盘的酥油花,能闻到奶油般的凉意与藏香的交融。塔尔寺大金瓦殿的酥油花制作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且艺僧师傅需在冰窖中精心捏制,指尖通常冻得通红。当你看到眼前薄如蝉翼、透光可见的花瓣,连清代服饰上的纹路都纤亳毕现,实在难以想象,这竟然是一双xx冻得通红、蜷曲变形的手,赋予了酥油花的生命。酥油花题材取自佛经传记、民间故事,传承藏传佛教“精、繁、巧”的工艺特色,捏塑的佛像人物神态自然,花卉木鸟栩栩如生,亭台楼阁惟妙惟肖,故事情节委婉动人,善行成就教化有情。2006年塔尔寺酥油花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塔尔寺酥油花先后在北京、深圳举办展览,2016年在法国巴黎、德国柏林举办规模宏大的塔尔寺藏艺三绝展览,名扬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 游客原以为塔尔寺900个转经筒和25座佛殿及三座佛塔已令人足够震撼了,可当跨入塔尔寺的酥油花馆,才懂得何为真正的心灵震颠,馆内恒温15度,冻住的不只是那些精美的酥油花,更凝住了艺僧们为艺术与信仰倾注的千辛万苦。听艺僧介绍 酥油花制作过程中,艺僧们为了防止手的温度使酥油融化变形,常在0度的作坊里制作,且时不时把手放进装有满冰块的冰水中,久而久之便长出了冻疮,长年累月指关节早已变形。但艺僧们对佛教的虔诚和对艺术的追求是彻头彻尾的超越了自身肉体的痛苦。</p> <p class="ql-block"> 大经堂可容纳千名僧人诵经,80根藏毯包裹立柱,藏有珍贵经书,壁画与堆绣装饰,极具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是承载着青藏高原上佛教文明的精神世界之地,无不散发着宗教与文化的气息。悠久的历史,凝聚在翠峦叠嶂中矗立的塔尔寺,它仿佛是一座由神仙所筑的诗意殿堂。在远离都市喧嚣的塔尔寺,风烟俱净用镜头捕捉了这片圣地的独特魅力。通过摄影与文字,将这片净土的宁静与深远,全部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更多的人得以领略塔尔寺风采。</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景区内青海美食。</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内喇嘛敬老院</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敬老院内的功德处。</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小金瓦殿〈又称“护法神殿”)</p><p class="ql-block"> 小金瓦殿始建于明朝崇祯四年(1631年)寺中回廊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这些走兽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巳被神征服。殿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是三世达赖喇嘛从西藏拉萨到青海塔尔寺骑的。三世达赖喇嘛朝拜塔尔寺之后,要去蒙古传经说道,这儿白马怎么也不肯走,于是便留给塔尔寺,不久马不食而死。后人把白马当作神马和家神陈列供奉。</p> <p class="ql-block"> 护法神殿,因殿中主供保护正法、驱除邪恶的护法神而得名,又称“小金瓦殿”。小金瓦殿门前矗立的“经幡幢”,藏语称“坚参”,意为“胜利幢”,表示佛法永久胜利、利乐有情众生的意思。四周墙壁的绘画是“塔尔寺藏艺三绝”之一的壁画,内容为护法神保护佛法、护佑众生的场景。主殿佛龛中供奉着“身、语、意、事业、功德”五位护法神塑像,左右两个围栏中供奉着第九世班禅大师却吉尼玛从后藏扎什伦布寺骑到塔尔寺的白马以及虎、熊等标本。周边供奉着护法神的服饰,二层供奉莲花生大师塑像,三层供奉宗喀巴师徒三尊等塑像。</p> <p class="ql-block"> 这是塔尔寺景区游客通向西宁市城区的必经之道,由两座高达10米的自动扶梯组成。</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塔尔寺艺术三绝中的壁画。</p><p class="ql-block"> 斑驳的红白墙体,雨水浸过的青石板地,经堂透着庄严肃穆,菩提在角落静静的生长,连垃圾桶上方都缀着盛放的花……转角处,艺僧们正执狼毫,蘸取矿物颜料,在壁画上细细点染。一平方厘米的画面要落笔两百多下。一幅壁画往往要耗上三个月,且每日需伏案十小时。这一笔一划里,藏着一种无声却执拗的信仰一一它不事喧嚣,却自有撼人心魂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游览塔尔寺,当指尖轻触转经简,那木头轴子发出“吱呀”声响彻耳畔,随着筒身半圈的族转,我们沿着转经廓徐行,古老的经文低语,转经筒旋转,引人心灵向往,九百个鎏金经筒在信徒掌心的推动下缓缓转动,各自发出的轻响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信仰的梵音。有些经筒筒底已磨损格外厉害,因最薄处的铜皮仅剩一张薄纸厚了,那是无数双手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虔诚抚过,才刻下的时光印记。每一次转动,都是对信仰的低声倾诉;每一道磨损,都是岁月里沉淀的虔诚。信徒手推经筒时,感受到的是无数人触摸过的温度,就连边角都散发着岁月沉淀的温润包浆。</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西宁綠道。</p><p class="ql-block"> 西宁绿道遵循“山水为基、人文为魂、特色为本”的规划理念。按照“区域留綠道、城郊串绿道、老城连绿道、新区建绿道”的总体思路,依托主城山水生态格局,以“三河六岸”滨水线为骨架,串联山峦、川河、游园及旅游的景点打造一条以“游山亲水”為生态特色,以“民族民俗”为传统底蕴,以“都市环游、蓝绿链珠”为品牌形象的国家级“都市生态慢行绿道”,是青藏高原第一条旅游休憇、运动健身的都市环游绿道。</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莲花湖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我们离开塔尓寺,不由得对美丽的青海大加赞美:</p><p class="ql-block"> 大美青海,</p><p class="ql-block"> 美在素面朝天,</p><p class="ql-block"> 稍作装扮,</p><p class="ql-block"> 便可沉鱼落雁。</p><p class="ql-block"> 各族儿女,</p><p class="ql-block"> 世代生息繁衍,</p><p class="ql-block"> 一张白纸,</p><p class="ql-block"> 可绘宏伟画卷。</p>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祝老年读者和中青年读者家中的老年人:</p><p class="ql-block"> 心似炉火暖,爱随亲友笑。</p><p class="ql-block"> 家庭更和美,好运连连到!</p> <p class="ql-block"> 中国大西北甘青大环线旅游结束了,我们乘坐陆地头等舱大巴从青海西宁驶向甘肃省兰州机场,乘坐晚上六点航班的飞机到长沙机场,然后由旅行社商务车送我们返回湘西北各自温馨的家。</p><p class="ql-block"> 岁月不及念,一晃又一冬,有人再见,有人再也不见,这世间总是事事值得,事事也遗憾,一辈子很短,短到来不及细算,蓦然回首,风景依然在,人已非少年。接下来的日子,渐寒,添衣,无病,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