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荡口古镇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南鹅湖镇境内,西邻鸿山越国贵族墓群和泰伯墓,东与苏州、常熟接壤。古名丁舍,相传是东汉孝子丁兰故里,因位于鹅肫荡口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荡口古镇,地处无锡、苏州、常熟三地交界。无锡市五个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之一,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享有“小苏州”、“银荡口”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秀丽的鹅湖孕育了历史名镇。镇内居民以华氏居多,其祖先华贞固熟读诸子百家,著有《虑得集》行世,族内子孙代代相传。因此,这里孝义之风盛行,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名人辈出,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成为江南粮赋第一乡。</p> <p class="ql-block"> 这里河道纵横、湖荡密布,小桥流水、环境幽雅。充分利用文化遗存,整合湖泊、田园生态资源,复合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游憩娱乐、生活居住为一体,独具剧拍摄基地,最适宜憩息、颐养的旅游生活社区。</p> <p class="ql-block"> 古镇哪里都有吃的,走油肉最负盛名,随处可见售卖它的商铺。水金豆花、金家烧饼、药膳酥当小吃很不错。在秦园小笼能吃到地道的无锡风味,蟹黄小笼包、鲜肉小笼的人气很高。如果追求环境,可以去古色古香的华府名灶。走累了,也可以在临河的茶座坐下,边喝茶边看风景,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 荡口古镇民间风俗有着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独特个性,其“四时八节”习俗特别讲究寓意,饶有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 过年是一年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重大节日活动,其习俗也最为讲究。大扫除、掸灰尘等准备工作从腊月中下旬就开始了。“灰”与“晦”谐音,掸灰除尘,既是为了干干净净过节,又冀望除掉旧年的晦气,迎来新年兴旺发达的好兆头。</p> <p class="ql-block"> 十二月二十四是送灶日,俗话说:“小孩子巴年到,老太婆巴谢灶。”相传这天灶神爷要“上天奉好事”,百姓要吃素祭灶神,包素馅团子,菜肴也都用豆腐、面筋、素鸡、百叶、腐竹、黑木耳、香菇等做成,很适合信佛吃素的老太太享用。</p> <p class="ql-block"> 腊月底蒸年糕很有讲究,先要把磨好的糯米粉兑水加糖和成湿粉,上蒸笼蒸熟,然后取出反复压揉,再做成各种形状的年糕。“蒸”取其蒸蒸直上之意;“糕”与“高”谐音,寓生活节节高之意。年糕多为金银之色,用黄糖白糖调色调味,形状有四方形、长条形、元宝形等,象征金银砖、金银条和金银元宝,期盼新年吉祥如意,财源广进。</p> <p class="ql-block"> 五月初五端阳节,鹅湖赛龙舟、划桨船是传承千年的习俗。上古时,吴地百姓“断发文身”,自比龙子。故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分析,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的图腾祭祖日。</p> <p class="ql-block"> 七月初七称“乞巧节”。《常州府志》记载:“妇女采集凤仙花染指甲,设瓜果祀织女星,以水盆曝月中,浮影以为乞巧之验;而士大夫家必以巧果相饷,果式不同,大约以面为之人物、花鸟无定形。</p> <p class="ql-block"> 七月三十日烧“九思香”,是苏锡部分地区特有的风俗。相传元末张士诚占据苏州、无锡一带时,为百姓做了一些好事,感动黎民,故在七月三十日张士诚生日,在地上砖缝里烧香祭奠。因张士诚小名九思,故称“九思香”。旧俗那天还要吃茄饼,茄饼是将茄子切成丝和入面粉中烘烤而成的饼子。</p> <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底有“起塘鱼”的习俗。渔民们将捕捞起来的第一网鱼分给亲友,吃一席以鱼为主的酒席,以庆贺丰收。</p> <p class="ql-block"> 编辑孙跃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