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山林还裹着一层薄雾,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草木香。我站在通往祭坛的石阶前,看着远处蜿蜒而来的队伍,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庄重。那是一支从江西谷村远道而来的宗亲代表队,他们胸前佩戴着写有“广东化州”的黄色绶带,步伐沉稳,神情肃穆。他们的到来,像是穿越了百年的血脉回响,将散落各地的族人重新凝聚在这片祖根之地。</p>  <p class="ql-block">山间的风轻轻拂过,吹动了悬挂在凉亭两侧的黄色横幅,上面写着“请祖归墓,血脉永续”“同根共祭,四海同心”。这些字句在绿树掩映下格外醒目,仿佛是祖先在低语,召唤着后人归来。祭坛设在一座白色圆形建筑中央,香炉中青烟袅袅升起,与山间云雾交融,分不清是人间烟火,还是天上魂归。我站在一旁,看着那袅袅升腾的烟,忽然觉得,这不只是仪式的开始,更像是某种沉睡已久的联结,正被缓缓唤醒。</p>  <p class="ql-block">人们沿着红色地毯缓缓前行,有人手持雨伞,有人捧着供品,脚步轻却坚定。祭品桌上摆着整只牲礼、五谷果品,还有几坛封存已久的米酒——那是从江西带来的祖地之酿。一位年长的族老颤巍巍地将酒坛启封,酒香瞬间弥漫开来,像是打开了时光的封印。他低声念诵着祭文,声音苍老却有力,每一个字都敲在人心上。我站在人群边缘,听着那熟悉的方言腔调,竟有些恍惚——这声音,像极了儿时祖母在堂前念家谱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我注意到,不少人在跪拜时眼角泛泪。他们或许多年未曾归乡,或许从未见过祖墓,但此刻,血脉的共鸣超越了距离与记忆。一位中年男子跪在最前排,额头触地良久不起,身旁的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模样合掌叩首。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次生命的传承。我悄悄退后一步,掏出手机拍下这一幕,不是为了发朋友圈,而是想让多年后的自己还记得:曾有这样一群人,用最朴素的方式,把“根”字刻进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午后,阳光终于穿透阴云,洒在山林间的广场上。红色的纸屑和花瓣铺满地面,像是大地披上了节日的衣裳。族人们围坐在一起,举杯共饮,笑声与乡音交织。有人唱起了古老的族谣,调子悠远,仿佛从山谷深处传来。那一刻,江西与广东的距离消失了,只剩下同一个姓氏下的温情与归属。我坐在一张红桌旁,手里捧着一碗米酒,听着邻座大叔用浓重口音讲着祖辈迁徙的故事,忽然觉得,所谓乡愁,原来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群人围坐时,那一声声熟悉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时,灯火点亮了祭坛四周。我站在高处回望,只见人群依旧不愿散去。他们或低声交谈,或静立凝望,仿佛在等待什么,又仿佛在守护什么。我知道,他们守的不是一座墓碑,而是一段不会断裂的记忆。山风微凉,我裹紧外套,看着那些在灯影中缓缓移动的身影,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带我去扫墓的情景。那时我不懂,为何要年年去一个几乎陌生的地方。如今站在这里,我才明白——有些记忆,不必亲历,也能在血脉里流淌。</p>  <p class="ql-block">这一日,亭子李的子孙从四面八方归来,在祖宗面前完成了最庄重的承诺:无论走多远,根,始终在这里。我默默站在台阶边,看着那些佩戴黄绶带的身影在灯影中缓缓移动,心中忽然涌上一种久违的踏实感——原来,有些东西从未走远,它一直藏在血脉深处,只等一声呼唤,便悄然苏醒。我掏出笔记本,写下一句:“今日归来,不是寻根,而是确认——我从未真正离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