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融合与文化独尊

辳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民族融合与文化独尊</span></p><p class="ql-block">唐德刚阐述中国社会结构有个“诸圈交错”“众圆同心”的说法,就是指社会由血缘、地缘、业缘等多个圈层(如家族、乡里、行业)相互交织构成,无绝对边界;“众圆同心”则强调所有圈层皆以“家国”为核心,形成向心力极强的共同体。简单说,就是中国社会像多圈嵌套的同心圆,圈子虽杂但核心一致,既保留多元关联,又坚守家国本位。唐这个说法我觉得应该是受到费孝通《乡土中国》里差序格局论点的启发而来。我就其说鸹噪几句。其一,“诸圈交错”与“众圆同心”不是界限明确,只是发展轨迹、发展时段的时间长短有差别而已,并非独有,而有其“通性”;其二,“交错”者中也有民族融合、消亡之现象,不会总是几个固定民族交错,此消彼长;中华民族之“同心”亦是经历了“交错”渐趋“同心”的,民族交错融合,亦此消彼长。其三,文化是个在基本传统上淘汰、扩展、延伸、丰富、流动的东西,一时期是一时期的特征,但总趋向是走向共识共享。吸纳各种文化,保持自有传统,是文化发展存活的基本条件;中国文化是世界上现在存活年以千计的唯一的文化,正是因它有自己的“活命”方式。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的文化为什么都消亡了呢?其四,秦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那时的必然产物,象如今的WTO、国际法、一带一路等世界必要的经济贸易、政治交际法则一样,没什么可嘲笑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同现代独裁制登上政治舞台风靡一阵一样,没什么可讥讽的。其五,世界终将走向大同,以民族、文化、主义分之则一时也,终合之者必然也。其六,唐德刚自己也说:“可是不论在‘价值’上变好变坏,历史是不能‘立正’的,且一定要向前走,从现在走向将来;从前八字‘宗法社会、农业经济’,走向后八字‘全民政治、工业经济’——这是个有世界性的历史规律(是不是绝对真理呢?)它也决定了中国将来的方向。”</p><p class="ql-block">愚以为“全民政治,工业经济”将为后后八字“无为政治,综合经济”所替代。(既是向前走的历史规律,必将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