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 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782年),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扩修城池,是现今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地纷纷拆城墙,拓路、盖房,而平遥县政府穷的拿不出钱去拆,就这样一座古城池就完整地保留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整座城墙由墙身、马面、挡马墙、垛口、城门以及瓮城构成,建有瓮城六座,城门六道。</p><p class="ql-block">这是下西风仪门的瓮城。</p> <p class="ql-block">墙身高平均为10米,底宽8—12米,顶宽2.5—6米。</p> <p class="ql-block">每座瓮城上都建有重檐歇山顶城楼</p> <p class="ql-block">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 民居等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城内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p> <p class="ql-block">平遥观风楼 横跨县衙外大街,分上下两层结构。其下层为砖砌高台,上层为木构建筑,登楼可俯瞰衙门街全景。</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县衙 现存的建筑为元至正六年(1346年)所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它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衙。</p> <p class="ql-block">仪门</p> <p class="ql-block">亲民堂( 大堂)为知县审理重大案件和举行典礼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地上右边有两个印,是升堂审案时犯人跪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二堂处理日常政务,匾额“思补堂”寓意“退思补过”,强调为官自省。</p> <p class="ql-block">生活区</p> <p class="ql-block">大仙楼是县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进院落,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是县衙内唯一保存至今的元代建筑,兼具历史价值与独特文化内涵。 楼下为知县用餐的窑洞餐厅,楼上供奉狐仙以保护官印,体现了古代官署建筑与民俗信仰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土地祠</p> <p class="ql-block">小戏台</p> <p class="ql-block">牢狱</p> <p class="ql-block">关轻犯人</p> <p class="ql-block">重犯人监牢</p> <p class="ql-block">雷履泰故居 始建于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了。整座院子坐北向南,是由两主院、两跨院组成的传统住宅群体。</p> <p class="ql-block">雷履泰是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创始人,被誉为“中国银行业乡下老祖父”。</p> <p class="ql-block">整个院子用枓考究,坚固实用,建筑工艺朴实无华。</p> <p class="ql-block">所看到的是二进院,正房面阔三间带前廊,下为窑洞,上为木结构楼房组成。</p> <p class="ql-block">“拔乎其萃”金字大匾是在他70岁大寿时,各商家联手赠送,褒扬其首创票号之功绩。</p> <p class="ql-block">马家大院是清代平遥“四大富商”之首马中选的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约九亩,由三座大院、六座小院和197间房屋组成,被誉为“平遥第一大宅”,是晋商文化的代表性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马中选(1840-1924)为清代举人,未入仕途而投身商界,曾任平遥“蔚丰厚”票号大掌柜,并投资布庄、药材、镖局等产业,成为平遥首富。</p> <p class="ql-block">其家族以“行大道、讲仁义”为经商理念。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西逃经过山西,向山西的晋商借钱,马家借款5000万两白银,获御赐匾额及龙纹装饰特权。</p> <p class="ql-block">当时慈禧太后就御赐这个锦旗“五千万”抵债。</p> <p class="ql-block">大院总占地约6000平方米,形成“院内有院、门内有门”的迷宫式格局,8个大门象征“八方进宝”,24个小门对应“24节气”。</p> <p class="ql-block">院内有院</p> <p class="ql-block">这是马老爷书房里的摆件</p> <p class="ql-block">书房里掛件</p> <p class="ql-block">荫满春晖 是整个马家大院的正屋。中间是客厅,东西两间分别是主人马中选与他的老母亲住处。</p> <p class="ql-block">一般院内都设“聚财缸”(防火水缸)</p> <p class="ql-block">马中选共有三房太太,大太太是童养媳出身,很早进马家,深得婆婆喜欢。三太太是祁县渠家千金,留过洋,懂教育,会管理,深得马老爷喜欢。这是三太太住处。</p> <p class="ql-block">马家共有四位千金,其中二太太的长女嫁给了祁县乔家大院乔致庸。</p> <p class="ql-block">丫头房间,一间住四人,上下铺。条件还是可以的。</p> <p class="ql-block">屋顶四道八达,鸟瞰布局呈“马”字形</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最高处,平遥古城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这是平遥古城里的西大街,街道两边店铺林立。走在这青石砖路上,似乎感受到历史在这里沉淀,一种独特的古风韵味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三年(1823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在古城西大街成立,此后,票号增至20多家,平遥古城成为全国金融中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厅 是票号掌柜接洽大宗客户、了解行市、客户信息、商讨总、分号业务事宜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这里端坐大掌柜雷履泰与二掌柜毛鸿翙</p> <p class="ql-block">大掌柜们休息处</p> <p class="ql-block">汇通天下</p> <p class="ql-block">奇谋睿智</p> <p class="ql-block">蔚泰厚票号紧邻日昇昌。蔚泰厚原是介休(地名)的侯荫昌经营的绸布庄。清道光六年(1826)正式改组为票号,是日昇昌票号之后平遥诞生的第二家票号,大掌柜即日昇昌原二掌柜毛鸿翙。</p> <p class="ql-block">票号研学中心</p> <p class="ql-block">蔚丰厚(古民居博物苑)清道光年间由侯氏家族创立的票号,前身为绸缎庄或钱庄,1839年正式改组为票号。现作为古民居典范供游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蔚盛长票号属平遥"蔚"字五联号之一,也是侯家的产业。成立于道光六年(1826年),由城内绸缎庄改组而成。</p> <p class="ql-block">当年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西逃路过平遥时下榻于这里。</p> <p class="ql-block">平遥占全国票号总数22家,其中侯家占了3家。</p> <p class="ql-block">前身为长盛蔚商行旧址,该商行创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平遥古城内唯一跨国贸易商行。</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一家民宿</p> <p class="ql-block">平遥市楼,又称“金井楼”,位于平遥县城内南大街,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p> <p class="ql-block">它贯通古城南大街南北,是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高18.5米,三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中国钱庄博物馆 协同庆票号在咸丰六年(1856)创立于平遥南大街。民国二年(1913年)歇业后改建为中国钱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现为平遥古城规模最大的票号遗址,共有五进院落。第一进柜房相当于银行大厅</p> <p class="ql-block">这是正厅,匾额“棲蠡处”,财神休息的地方,专门接待大客户的。</p> <p class="ql-block">元宝元宝招财进宝</p> <p class="ql-block">三进院 大掌柜、协理、襄理办公的场所,也即票号的高层管理办公处。</p> <p class="ql-block">四进院落 员工生活休息区</p> <p class="ql-block">五进地下库 进入地下库,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明代樟木神龙宝柱,为平遥“镇城之宝”。</p> <p class="ql-block">地下库内金山银海,有专门管理金银库的人。</p> <p class="ql-block">金库门</p> <p class="ql-block">银库门</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地下金库,估计少量取放银子就通过这个地方进行,提款一词就从这里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