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子女日常

雨露

<p class="ql-block">我读中学的时候,家里已经是十口人的大家庭了,父母育有八个儿女,三男五女,我排行老四,母亲留给我的印象就是,每次来例假时卧床呻吟痛苦不堪,日久天长父亲已经习以为常了。好在他身强力壮,为了养活一大家子,平时给队上放牛羊,利用周末我和弟弟放羊,他腾出手来和哥哥姐姐们种四五亩地的大菜园,拉粪,挖地,除草,浇水,整天忙忙碌碌,父亲是一个勤劳能干乐观向上的人,对于自己的现状非常知足,从来没有表现出不满,也没有抱怨过生活的不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骑马放羊还帮母亲纳鞋底,纳的鞋底非常漂亮,比母亲纳的还好,针脚匀称,株距行距一样整齐,和我在生字本上写的字一样漂亮。有时候我们偶尔也拿起鞋底纳一会,他看不上说:“不要纳了,免得一个老鼠害一锅汤”。全家十口人,每人两双鞋,二十双鞋底。人口多家务活也多,只能抽空做,得个把月才能完成。其实做鞋底是最繁琐最漫长的环节,把不能穿的纯棉布料的旧衣服扯开(因为料子布做的鞋底夹针纳起来很费劲)把衣扣剪下来,装到罐里以后可以用到,扯好的布子洗干净晒干,八仙桌上一层布一层浆糊以此类推大概粘五六层,把桌子周围长短不一的边角料剪了,然后再用熨斗来来回回熨平展了,方方正正的挌帛就做好了,压倒热炕上靠着火墙边,等干了把鞋样摁到挌帛上用油笔照着一圈画好,用剪子顺着鞋样一圈剪下来,为了美观在用白布条给每层鞋底包个白边,按需要的厚度抹上浆糊合成。一双双鞋底放到热炕上用砖头压平整等待干透。得空再把棉线绳子按需要的长度剪好,每根打好稔头便于穿针眼,就可以纳鞋底了。那时候大姐已经高中毕业了,母亲是个技艺高超的老裁缝,而我完全不同,让我做针线,就像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母亲骂我说:“女孩家,邪针不知道横线,以后到婆家让人家瞧不起,其实也不是不喜欢这行,是我在这方面完全不上道。大姐二姐就遗传了她的衣钵,在她指导下娘三人一起动手,鞋帮是在缝纫机上完成的,上松紧,沿鞋口,男式鞋大多数都是松紧口样式,颜色都是以黑色为主。女式鞋花样多一些,有松紧口,元宝口,方口鞋,颜色就比较花哨一些,红绿黄橙蓝等颜色。二十双鞋帮也得三四天才能做好。以前的女人们不会在缝纫机上做鞋帮,都是手工制作工期很长。鞋帮鞋底上下合成后,白白的鞋底,黑黑的鞋帮黑白分明,一双双精美的鞋子就大功告成了。为了欣赏自己的杰作,母亲还把一大堆鞋子串成一嘟噜挎在屋角,左邻右舍的人们串门看到这些鞋子,大加称赞母亲真是个手艺精湛的好裁缝,只有这时候她的虚荣心才得到大大的满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还会用钩针勾出各种针法,不同颜色的帽子,有螺旋帽,有八角帽等等,还勾出不同针法不同花色的围巾。给大姐勾了一双黑蓝色凉鞋。眼见她修长的双手飞针走线飞舞着,巨大的一咕噜线在转动着慢慢变小,最后化腐朽为神奇,鞋子就穿在了大姐的脚上。穿到学校,有同学羡慕不已,非要拜母亲为师,母亲找了借口婉拒了。问她为啥不给别人教,她说:“我愿意教自己的孩子,没有尽力教别人。她看了一眼父亲讽刺说:“我有不是你爹,毫无保留的教会邻居怎么种土豆。结果我们家的客户被忘恩负义的邻居截胡了,我爹的单纯老实断了自己家的财路,这就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母亲还是很有分寸的。不像父亲对人没有设防,掏心掏肺对别人,反而给自己造成麻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哥哥因为不擅长上学,路上经常逃课,不是抓蛐蛐就是河里摸鱼,要么就是打牛儿,老师多次找到家里,母亲苦口婆心好话说尽,他依然我行我素,早上出去下午回来,都以为在学校上课呢,其实在外面玩呢!因为他心灵手巧,吸引了一帮逃课的孩子陪他玩,他年龄不大,可是聪明伶俐,自己研究制做了一部气枪,他还养了好多兔子,养了一群鸽子,这群孩子更加佩服他了,他们带着气枪一起打鸟,打野兔,打野鸭,一次差一点误伤了人家的眼睛,被母亲暴打一顿。后来家里有招贼,把哥哥辛辛苦苦养的鸽子兔子,制作的气枪都偷走了,他心里知道就是他那些狐朋狗友所为。被母亲臭骂一顿,说不准和那些不三不四的孩子玩,她是怕哥哥学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么!没有那帮孩子的撺掇和鼓动,他的制作天赋暂时扼杀在摇篮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自己是文化人,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就竭力劝哥哥上学,他都无动于衷,认为一帮孩子自由自在玩多么快乐,为什么非要送他去没有自由的学校呢!在父母和老师的围追堵截下勉强熬到小学毕业,看他实在讨厌上学,父母总算随了他的心愿,当时他还很高兴说:“总算恢复自由了”。因为个头小,前几年只能与父亲一起放羊,他还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做了一个长长的能折叠的铁钩,以便不用的时候好携带,父亲用它来捡牛粪每天捡两麻袋,他骑着马看到牛粪用铁钩一戳装到麻袋里,整个夏天竟然把东边那件草房捡满了,冬天取暖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们放假也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减轻了家里的很大负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方的农家女人基本上冬天都在做鞋,织毛衣,缝缝补补做针线活,母亲遇到父亲这样勤劳能干的人应该是前世修来的福,但她好像对父亲不满意。也许母亲是个感性而有浪漫的人,父亲可以满足她生活中的需求。满足不了她精神上的需求,就是三观不合吧!人无完人,对于旁观者的我们来看,他们是互补而完美的组合。人必定是先要面包解决饥饿,才能想到浪漫的玫瑰。在那个年代面包永远排在玫瑰前面。也许是因为父亲没文化说话容易得罪人。其实父亲很看中有文化的母亲。有一段时间我们这里开展了扫盲班,父亲那时候都七十五岁左右吧!他专门买的本子和笔象皮像模像样的开始练字学习了,即刻苦有努力,他的记忆力超级好。一个冬天竟然凑合看圣经呢!还不耻下问。母亲看着不爱学习的外孙(就是我儿子)说:“小的骂死都不学,老的有太用功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父亲再没有继续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儿子在他们那里住着准备高考,和同学像混世魔王一样买了低音炮,不是听音乐就是飙车子,那时候我们买了新摩托不久,他就在我跟前软磨硬泡要骑摩托和同学一起出去玩,到后来我模棱两可,他早把我摸透了,不说话就是默许了,他骑着摩托出去晚上没有回来,我担惊受怕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村里一个老汉跟父亲说:“你那个外孙子骑摩托野的很,轱辘几乎没着地,他跟人家飙车呢”!儿子回来被我臭骂一顿说:“摩托如果出事就是大事,你不想活了吗”?以后再也不敢让他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考完后村里孩子陆陆续续回来了。我们真忙的盖房子,这个逆子没回来不辞而别了。到处打听才知道,他高考早已结束,实行了他们蓄谋已久的计划,集结了五六个同学不知死活骑着单车去乌市了,成绩怎么样毫不在乎,我当时气炸了,打通电话就边哭边骂,他比我还了解我自己,嘴硬心软,正准备大开骂戒呢!他开始先哭上了,说:“我一路容易吗?不敢问你要钱怕你不让去,一路上有看到狼吃过的狍子,吓得毛骨悚然的,晚上还要睡桥洞等等”。我直接骂:“我让你睡桥洞了吗?我让你去找死了吗”?我说你赶快回,家里盖房这么大的事,好像与你无关,房子都盖起来了,这么大工程你也得出点力吧!那两个下水道留着你回来挖,那是给你留的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一起的只有他们两人坚持到了乌市。那个虎背熊腰的俄罗斯同学,人家比他壮一圈,我说跟他飙车你真是不自量力,最后他们还是买票回来的。他的贪玩导致高考没考上,一看女朋友考上了,同桌也考上了,俄罗斯同学因为加分也考上了,自己傻眼了。开始忐忑不安,有缠着我们说要复读,说想学美术可以加分,还大言不惭的说想进五中,这个学校是塔城最好的高中,弄的我们从来不会走关系的人也得走这条路子,五中高三的班主任是我们村村民的丫头,我们去她家里说了不少好话,她看儿子学美术勉强答应了,那时候学艺术课的人少,我们知道她为这事特别为难费心费力的,她坚持原则坚决不收礼物,总之为这事欠了人家一个大大的人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经的我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加高考,使自己心中留下了悔恨和遗憾,更无法忍受孩子在学业方面懈怠。父亲不识字被母亲嫌弃,他勤劳能干认真负责,母亲有文化身体不行,可以给父亲出谋划策,还是挺互补的,父亲在种地方面很有一套,就连那些平时父亲面前自命清高的亲戚,种地方面还是很佩服他的,只是爱面子不说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冬天村里的男人们不是在路口吹牛皮就是在南墙跟下象棋,或是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父亲为了孩子们能吃饱肚子,有空就去挣公分,有时在外面劳累回家还帮母亲烧火,劈柴,提水等,他不抽烟不喝酒,身上不装钱,挣到的钱如数交给母亲。我一直纳闷,父亲承担了那么多,还包容这样一个疾病缠身的母亲。上初中时最发愁回家没有热腾腾的饭菜等我,有的只是冷锅冷灶。想吃到现成饭永远是一种奢望。我很羡慕两家的表兄妹们,他们有个身强力壮的母亲,进门饭都在等着他们。遇到一个重病缠身的母亲是孩子们的不幸。家里有米有面,没有一个能按时按点做饭的人,初中阶段也是长身体的阶段,几乎常常处于饥饿状态。初中毕业我们中考,我的文科方面一直名列前茅,就是偏科严重,很想去中考,我从来没进过城,没进过考场,哥哥姐姐们没有一个重视我考学的事。二姐在家里人虽然聪明机灵,但是她挺自私,她复读和我一个年级,高考时自己悄悄中考去了不带我。到后来我声讨她的不是,她却早忘记了不认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中考时母亲身体比以前好些了,她去了乌市,说敬老院那些孤寡老人没人做饭,她留在那里献爱心做慈善呢!在家里孩子们都吃不到她的热饭,现在为了找清净躲出去了,她在乌市亲戚家游离了半年,和赵牧师一起回来的,牧师问我咋不高考,我还没有回答,大舅母抢先回答说:“她考不上”。牧师奇怪的看着她问:“你咋知道人家考不上”。她可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语有些不妥,不在言语了。自从我下学以后,父亲和哥哥他们劳累回来,就能吃上现成饭了。父亲家庭负担够沉重的,还要常年给那些不自觉的亲戚义务劳动,还换不来他们的尊重。在我的记忆中没有文化的父亲从来没有在母亲身上动过粗,爆过粗口,对她很尊重的,反而有文化的母亲骂起父亲来毫不留情,骂到气头上还把奶奶曾经的不堪抖搂出来,父亲被气的怒发冲冠,但始终下不了手。母亲在父亲面前处处显示清高的样子,她有时忍不住当着孩子们的面数落父亲,</p><p class="ql-block">实在骂到激动的时候,父亲只能悄悄溜出去,母亲对父亲的态度也影响到了儿女,孩子们也对父亲有了怨气,每次做饭都是以坐卧在床的母亲为中心,她喜欢吃啥就做啥,而父亲和我们习惯了顺从她。父亲从来没有麻烦过儿女,因为他身体一直挺好,他像一头老黄牛一样,为这个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突然去世,给了全家人当头一棒,让大家措手不及,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我们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只能一遍遍回忆生前他的音容笑貌幽默风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随着时间痛苦会慢慢消散,而我们对他的那份愧疚一直都在。对母亲来说,父亲的离世更是突如其来的打击,从来没有流过眼泪的她,号啕大哭哭的撕心裂肺,对父亲的仇恨从此烟消云散了,其实她不能把对奶奶的仇恨通通嫁祸于父亲,他曾经没有担负起保护老婆孩子的责任,导致她们差点死在奶奶手里,为老不尊的奶奶吸大烟,吸毒的人本来就没有人性,甚至就不是人。可是父亲有做不到把自己养育成人的奶奶赶出家门。母亲对奶奶的仇恨刻骨铭心,甚至奶奶死了几十年了她还恨的咬牙切齿。父亲的离世使她看到了人在生老病死面前是多么的无奈呀!她终于放下仇恨开怀释然,做到了恩仇尽散随风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