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益笃②‖《正面管教》学习心得与实践之路:教育,是“看见”与“唤醒”的艺术

慧彩班主任工作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阅读《正面管教》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和善而坚定“的教育力量。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教育之窗,让我看到了班级管理的新路径。</span></p> 书籍简介与核心理念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面管教》由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博士所著,她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作为一位有着7个孩子的母亲和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她的教育理念不仅源于专业研究,更来自丰富的亲身实践。这本书针对传统教育中惩罚与娇纵两种极端管教方式的弊端,提出了以“和善与坚定并行”为核心的正面管教方法。尼尔森认为,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教育理念的转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阅读《正面管教》后,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些转变使我的班主任工作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从“行为纠正”到“信念转变”——重新理解学生行为</span></p><p class="ql-block"> 过去,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我常常急于纠正行为本身,而忽略了行为背后的信念。本书启示我,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们的不当行为源于对如何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信念。尼尔森在书中指出,孩子的行为就像冰山位于水面以上的部分,是我们能看到的;而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代表着行为背后的信念,以及孩子对于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深层的需要。大多数教育方式只处理行为,而正面管教既处理行为,也处理行为背后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的班级中,小明是一个经常破坏课堂纪律的孩子,课间他与同学的相处也总是发生各种大大小小的矛盾。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不再简单地批评指出其错误,而是尝试理解他行为背后的信念。通过耐心交流,我了解到小明是不懂得如何与同学交往,认为只有通过捣乱才能获得同学、老师的关注。于是,我创造机会让他通过积极行为获得认可,比如让他课间负责擦黑板、清理黑板上的陈年旧迹,担任出板报组长……他的行为逐渐改善,不再故意在班级捣乱和搞破坏,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怒目相向不接受,态度缓和很多,与同学相处也日益融洽。这个案例让我明白,只有先连接情感,才能纠正行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从“惩罚与奖励”到“鼓励与尊重”——重构教育价值观</span></p><p class="ql-block"> 《正面管教》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惩罚和奖励都无法培养孩子真正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而这两种感觉是孩子做出积极行为的根本动力。尼尔森强调,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而“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这种理念让我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培养孩子的七项重要感知力和技能,包括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班用“班级会议”作为培养孩子能力的重要工具,让学生参与规则制定、问题讨论,最后制定出“班级公约”,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合作与责任担当。当学生参与到规则制定的过程中,他们更愿意遵从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班级管理实践的重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面管教》不仅改变了我的教育理念,也为我的班级管理实践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我将书中的理论与小学班级管理实际相结合,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1.“和善而坚定”的沟通方式</u></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去,我与学生的沟通多以命令和要求为主,效果有限。受本书启发,我将沟通方式转变为以尊重和鼓励为核心的互动模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例如,在学生发生冲突时,我不再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先连接情感,再解决问题。书中提到的“共情接纳先于解决问题”的观点,彻底改变了我处理学生矛盾的方式。当一个孩子的情绪被接纳后,他才会愿意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还学习了启发式提问的技巧,用你觉得怎样才能替代“你应该……”的命令句式。正如书中所说:“启发式提问比命令式说教更有效”。与其命令学生说“把教室卫生收拾好”,不如问“你觉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室变得更干净整洁呢”,让孩子在思考中学会主动行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2.班级管理工具的创新应用</u></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本书的启发下,我在班级中引入了多种正面管教工具,取得了显著成效:</p><p class="ql-block">(1)班级会议:每周固定时间召开班级会议,让学生共同讨论班级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2)鼓励式评价:改变传统的奖励惩罚机制,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而非仅仅关注结果。我们设立“进步之星”“助人之星”等多个奖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3)错误目的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运用书中提供的《错误目的表》分析学生不良行为背后的信念,针对性地给予回应。例如,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学生,给予他们积极的关注机会;对于寻求权力的学生,赋予他们合理的权力和选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3.关注于解决方案的教育模式</u></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书作者尼尔森指出,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必须具有3R1H: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教育的重点不应放在惩罚错误行为上,而应放在解决问题上。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关注于寻找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追究责任或惩罚。于是,我在班级设立了“解决方案角”,当学生发生冲突时,他们可以先尝试到那里使用“解决问题四步骤”(1.忽略对方行为,冷静下来,2.以尊重的方式告诉对方你的感受,3.邀请对方一起想解决办法,4.选择双方都同意的方法)自主解决冲突。事实证明,大部分孩子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发生在学校的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4.开展系列“看见”活动</u></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本书理念指导下,我们开展了“班级夸夸墙”等活动,鼓励学生发现并记录身边的善行义举,看见同学的闪光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夸夸墙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中的正能量不断累积,同学关系更加和谐融洽班级氛围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从单纯的物理空间转变为有温度、有情感的生命场域。学生们在互动中学会了理解、尊重与包容,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结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实践“正面管教”的理念以来,我最欣慰的是看到了学生们实实在在的成长与班级氛围的积极变化。真正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而是通过尊重与合作,引导孩子在体验中成长,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教育方式尤为契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慢”的艺术,正面管教更是如此。教育的本质不是控制,而是唤醒——唤醒孩子内心的归属感与价值感,让他们主动成为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范燕燕,中小学一级教师,广州市骨干班主任,白云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白云区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所带班级曾获得第二届广州市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广东省少先队红旗中队”“广州市少先队先进中队”白云区“魅力班级”等荣誉称号。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奖。</p><p class="ql-block">教育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陪伴他们勇敢而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撰稿:范燕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辑:邱诗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审核:慧彩班主任工作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