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秀山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南宁市的绿肺” ,位于南宁市青秀区凤岭南路6号,坐落在邕江江畔,景区面积为13.54平方公里。主峰为凤凰岭,海拔207米。</p> <p class="ql-block"> 晨雾刚好散尽,我与老伴已站在青秀山的正门前。赭红色的门楣上,“青秀山”三个鎏金大字沾着些微露水,在深秋的薄光里泛着温润的光。</p> <p class="ql-block"> 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少霜无雪,年平均气温21.7℃。</p> <p class="ql-block"> 青秀山有50多个景点,其中千年苏铁园占地100余亩,有树龄千年以上的苏铁近百株,是全国“景观最好、树龄最老、胸径最大、植株最高”的苏铁专类园。</p> <p class="ql-block"> 兰园是全国最大的自然生态兰花专类园,占地面积320亩,种植有363种兰花,共30余万株。此外,还有龙象塔、观音禅寺、雨林大观、桃花岛、中国-东盟友谊园等知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 在南宁青秀山的人文脉络中,明代董传策的诗文与1990年广西横州书法家吕惟诚的书迹,通过一方《青秀山记》碑文实现了跨越四百年的对话。这处遗存既是青秀山历史底蕴的见证,也是文人风骨与书法艺术的双重载体。</p> <p class="ql-block"> 董传策在邕期间,几乎将青秀山视为精神寄托,曾“携春色上山”,写下“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的名句 。他发现的山泉初名“混混泉”,后经左江兵备徐浦与南宁郡守方瑜定名“董泉”,岩壁刻“董泉”二字及纪念诗作,成为青秀山最具代表性的明清遗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 《青秀山记》作为其山水散文的典范,以“可常游”的平实评价,道尽了青秀山不同于桂北奇山的温润特质,为后世理解明代南宁山水文化提供了关键文本。</p> <p class="ql-block"> 吕惟诚以其擅长的正书或行书笔法书写《青秀山记》,将董传策文中的清雅之气与沉郁之情转化为笔墨语言。这种“旧文新写”的方式,使得董传策的文字不再仅存于古籍之中,而是以石碑为载体融入青秀山的实景,形成“文写山、墨刻文、山藏墨”的三重意境。</p> <p class="ql-block"> 这方碑文最的价值,明代的贬谪文人以文记山,当代的本土书家以墨传文,景区则以立碑的方式将二者固化为历史景观。这方由吕惟诚于1990年书写的《青秀山记》碑文,与董泉、董泉亭等遗迹相邻,共同构成了青秀山核心区域的人文景观群,静静诉说着“粤西奇山水”与文人墨客的千年缘分。</p> <p class="ql-block"> 箫台位于青秀山风景区中心区、凤凰塔下,是青秀山的制高点,海拔289米。它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至今约有45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箫台名字源于“吹箫引凤”的传说,相传古时一位壮族青年常在山腰石台吹箫,其箫声婉转,引来百鸟和鸣,甚至凤凰也闻声而至。箫台的标志性建筑是刻有“箫台”二字的石牌坊,两侧楹联为“揽月何难有志者为堪折桂,登天不易无私无畏可摩星”。</p> <p class="ql-block"> 桃花岛位于青秀山核心景区东北部,因其三面为谷中间为岛、常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岛而得名。岛上种植有毛桃、绯桃、香味桃、人面桃、日月桃、粉玉桃等几十种共3万多株桃树。每到2-3月春暖花开时,桃花、杜鹃争相盛开,游客络绎不绝,到此踏青、赏花、纳福。</p> <p class="ql-block"> 中泰友谊园俗称泰国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青秀山中部,是</span>南宁市唯一的异国风情园 。1993年,南宁市与泰国孔敬市结为友好城市,双方签订文化交流项目,互建园林旅游景点作为纪念,中泰友谊园由此修建。</p> <p class="ql-block"> 园内有佛堂、舍利塔、木楼、钟亭、回廊等建筑,分别代表泰国南、北、中部的建筑风格。佛堂内有泰国孔敬市政府赠送的9尊铜佛像。园中有各种翠绿的亚热带植物,环境清幽,充满浓郁的热带风情。每周六10:30有泰国舞蹈快闪,游客还可在“暹罗许愿池”投掷硬币,若硬币停在中央莲花上,可获赠泰国香茅草茶包。</p> <p class="ql-block"> 棕榈园是青秀山具有鲜明亚热带风光特色的景点 ,位于青秀山风景区中心的环山秀坪地段,靠近天池景区,约14.2公顷,园内植物分区明确,景观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棕榈园内有</span>100余种6000多株棕榈植物,有原产于广西的桄榔、董棕、鱼尾葵,也有从国外引种的海枣、三角椰、糖棕等。其中,1999棵大王椰林按澳门版图形状排列,寓意着澳门1999年回归祖国。</p> <p class="ql-block"> 园内有奔腾的人造溪流、玲珑飞瀑,水流跌入清潭,水雾氤氲。还有几十尊表情各异的儿童石雕,为园区增添了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 棕榈园旁边有大片开阔草坪,是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可开展室外集体活动、休闲运动的主要场所,游客可以在此欣赏亚热带风光,感受热带风情。</p> <p class="ql-block"> 位于棕榈园旁,几片水域似珍珠般相连,在岸边高大挺拔的棕榈树环绕中,犹如翡翠玉镜。</p> <p class="ql-block"> 池中有廊桥、曲桥穿过,夏季荷花盛开时景色优美。池里观赏鱼特别吸引游客。</p> <p class="ql-block"> 清荷亭位于荷花池畔,木制结构,造型精致简洁,与湖光山色浑然天成。</p> <p class="ql-block"> 沐霞亭和桥廊塔映亭,位于荷花池两岸,两端相对,是荷花池边的景观亭,为游客提供了休憩和观赏风景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龙象塔位于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南部山顶,是青秀山的标志性景点。该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南宁举人萧云举所建。明朝天启四年,塔顶两层被雷击塌,1937年,古塔因避免成为日军轰炸目标被拆除。1987年重建完成,重新定名为龙象塔。</p> <p class="ql-block"> 龙象塔附近绿树环绕,环境清幽,“塔影天池”是青秀山著名的打卡点之一。登塔可俯瞰邕江及南宁市区风光,与五象新区的现代楼宇构成“古今对话”的奇妙意境。</p> <p class="ql-block"> 龙象塔为八面九层,青砖碧瓦,八角叠檐,保留了原古塔建筑风格。塔高53.35米,塔基直径12米,塔内旋梯257级,塔顶为葫芦宝顶,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每层八檐翘角下悬挂72只铜铃。龙象塔的名字取自佛经“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的邕江,是珠江水系西江支流郁江流经南宁的河段,全长约133.8千米,流域面积6120平方千米 。它穿城而过,是南宁的母亲河,不仅水量充沛、航运条件好,还在生态、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入选全国幸福河湖案例 。</p> <p class="ql-block"> 状元坊是青秀山状元泉文化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状元泉而得名。相传广西的第一位状元赵观文曾经过青秀山,并在此泉歇脚读书,后于唐代乾宁二年重试及第,状元泉由此得名,状元坊也因此而建。</p> <p class="ql-block"> 状元坊是一座木制牌坊,位于状元路的高处,是一处观景平台。临崖护栏上悬挂着宣传展板,平台上还安设有供游客小憩的石雕猫头鹰形状的石凳。</p> <p class="ql-block"> 从状元坊沿状元路往西北走,可到达状元阁、榜眼轩和探花廊等景点,这里环境清幽雅致,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状元文化廊里有古风建筑和石壁石刻长廊,介绍了古代科举文化制度和历代帝王、代表人物雕像。</p> <p class="ql-block"> 青秀山的观音道场有观音禅寺和水月庵。观音禅寺是中国西南最大佛教寺院之一,也是广西佛教协会驻地。其始建于北宋,明朝扩建成“万寿禅寺”,清朝改名“观音禅寺”。包含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水月庵 ,原名观音庵。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因夜里水月相映美如仙境而得名。1988年,因城市改造搬迁至青秀山天池西面重建。庵堂红墙黄瓦,翘角重檐,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等,是一座僧尼起居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青秀山的竹林是该景区颇具特色的景观之一。竹园内种植了240多种竹子,涵盖了丛生竹类、散生竹类和混生竹类。其中,丛生竹类有巨龙竹、大叶龙竹等近70种;散生竹类有凤尾竹、红哺鸡竹等约40种;混生竹类有橄榄竹、棠竹等10多种。</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竹林竹竹相拥,夹道成景,光影绰绰,构成“半山半水半竹林”的雅致景观。竹影红墙处,阳光倾洒,竹影摇曳,极具诗意。漫步竹林小道,也可以带上小蛋糕在林间空地享受野奢下午茶,还可以租辆单车骑行穿越竹海。</p> <p class="ql-block"> 苏铁园位于南宁青秀山风景区中心区,是全国极具特色的苏铁专类园。园内收集了国内外苏铁种类90余种,苏铁总株数上万株,是全国最大的篦齿苏铁、德保苏铁、叉叶苏铁、石山苏铁迁地保护育种基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园内有一株树龄达1360余年的篦齿苏铁,堪称“苏铁王”,是国内已知树龄最长的篦齿苏铁。胸径最大的苏铁植株达1.2米,植株最高达13.7米。2017年,苏铁园有210株篦齿苏铁被认定为古树,是全国最大的篦齿苏铁迁地古树群。</p> <p class="ql-block"> 苏铁园为每一株苏铁植物都挂上了“身份证”,游客通过扫描植株身份证上的二维码即可查询该植株的分类、引种地等信息。园内还设有苏铁科普馆,通过介绍苏铁植物的特性、保护现状等相关知识,增强公众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 早就听说青秀山的苏铁是“活化石”,有的还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远远望去,一片深绿的苏铁像撑开的大伞,叶片坚硬,边缘带着些小刺,却透着股苍劲的劲儿。</p> <p class="ql-block"> 比较老的苏铁树干粗壮,像裹了层深褐色的铠甲,叶片向四周展开,竟有两米多长。我站在一旁,看着这株苏铁,忽然觉得生命真是奇妙——它熬过了千百年的风雨,见过无数的游人,如今却依然挺拔,像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出园门回头望,青秀山在暮色里渐渐模糊,却留下了满目的美好和满心的温暖。这一天,我们看了山水,访了古迹,见了千百年的苏铁,闻了清冽的兰香,累却充实。其实人生就像这青秀山的路,有上坡,有下坡,有热闹,有静谧,但只要身边有相爱的人陪着,哪怕走得慢些,也能把每一段路都走成风景。</p> <p class="ql-block"> 回来的路上,心里满是感慨——原来最幸福的事,不是看遍世间美景,而是有一个人,愿意陪你从晨光熹微走到暮色四合,愿意和你一起,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这青秀山的深秋,因为有她,便成了我生命里最温暖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