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号瓷是明清时期以皇帝的年号为款识的瓷器,有民窑和官窑之分。洪宪瓷是袁世凯在民国初年(1916年)复辟称帝,定国号为“洪宪”时期所烧造的瓷器。袁世凯称帝后效仿明清时期的帝王制度,在景德镇设御窑厂,由督瓷官郭世五监制烧制瓷器。所以,洪宪瓷的造型精美,彩料考究,款识以“洪宪年制”和“洪宪御制”为主。</p><p class="ql-block">由于袁世凯逆历史的潮流,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在声势浩大的反袁运动中,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的皇帝就一命呜呼了。因此,洪宪瓷是中国最后的年号瓷,当时烧制的洪宪瓷时间短,烧制的数量并不多,留传到今日的洪宪瓷远比清同治、光绪瓷稀少得多。本文介绍一件带有“洪宪年制”款的六方五彩提梁壶,借此可以初步了解洪宪瓷的大概情况,请看下图。</p> <p class="ql-block">这件壶的提梁是铜质,穿在壶肩部的两耳系上,可以上下活动。壶身高16.2厘米,呈六方形,对称边之间的距离是11厘米。该壶通体绘牡丹花卉纹,各种样式和颜色的花朵点缀在枝叶丛中,画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请看下几幅图片,展示全部画面。</p> <p class="ql-block">除了牡丹花外,壶面上还用矾红画了两只蝙蝠,壶盖的盖钮为桃形,整幅画面内容表达了“福”、“寿”、“富贵”等吉祥寓意。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中,蝙蝠表示“福”,桃象征长寿,牡丹一直是富贵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壶嘴的造型非常优美,线条弯曲自然,安装在壶身上既美观大方,又显的稳重典雅。</p><p class="ql-block">该壶的装饰为釉上五彩,需经过两次入炉烧制,先施釉入窑,在1300度左右的温度下烧成素面壶,然后用彩料在釉面上绘画,再进炉内用800度左右的低温烧成。该壶釉面洁白,胎质细腻,色彩艳丽,釉面呈现出温润如玉的光泽,显示了洪宪瓷的特点。</p><p class="ql-block">该壶身为六方形,烧制的难度比圆体壶大得多。因为方形壶不能靠拉坯一次成形,而是用手工将壶的六个面拼接起来。其入炉烧制的成功率也很低,拼接的部位容易开裂,变形,因而有“一方抵十圆”的说法。</p><p class="ql-block">在该壶的底部用矾红书写“洪宪年制”四字楷书款,字体清晰、工整(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壶底施釉,只是在拼接处的突起部分露胎,并留有支烧痕。</p><p class="ql-block">这件洪宪款六方五彩提梁壶虽然算不上真正的官窑器,但做工精致,画工一流,不失为一件既可以欣赏又能实用的艺术品,同时也是民国初年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的见证物。</p><p class="ql-block">洪宪年间烧造的“洪宪瓷”也为以后民国时期景德镇瓷器在提高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坚定的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