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田子坊

陈伟铭

<p class="ql-block">  秋日,阳光明媚,外出散步,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p><p class="ql-block"> 漫无目的走着,不知不觉,来到六十年前居住的老房子地方,那是曾经下只角的打浦桥地区。</p><p class="ql-block"> 沿着打浦路往北走,路过曾经闻名遐迩的53弄,记忆唤醒青年时期的回忆,而金玉兰广场,曾经是我们老家对门的,酱油店弄堂和老虎灶弄堂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而我的老家,以及隔壁的斜徐菜场,已变成车轮滚滚的马路。</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新新里、同丰里、卢家弄,家喻户晓的弄堂,早已无影无踪,找不到点滴蛛丝马迹。</p><p class="ql-block"> 穿过曾经卢湾清洁管理站新辟的马路,漫步走到泰康路,曾经陿窄的马路,泰康路菜场的吆喝声,吃点心的人流,将马路的烟火气,升腾得浓浓的。而今,南面面目全非,北面依稀可见曾经的痕迹,田子坊就座落马路的北面,曾经耳熟能详的弄堂里。</p><p class="ql-block"> 到田子坊许多次,没有象今日游客盈门,有不少外埠游客,也有旅行社组团,率领二三十位外客游客,叽哩哇啦,讲着一通听不懂的外国话,情绪亢奋,游兴浓烈,到这里观瞻老上海曾经的市民生活,和曾经的石库门住宅。</p><p class="ql-block"> 随着拥挤人流,这条弄堂进,那条弄堂出,走马观花,每次来,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走到陈逸飞工作室,这次大门敞开,可供游客参观,展厅墙壁上,挂着一幅幅,陈逸飞生前的工作照,供游人观摩。</p><p class="ql-block"> 走访完田子坊,沿着泰康路往东,走到路的尽头,转道徐家汇路,再次探访《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认识这块“二六”轰炸纪念碑,已经六十余年,曾经竖立在徐家汇路的马路旁,马路对面,曾经有两户人家,有一户人家,曾经是我中学的同窗。</p><p class="ql-block"> 而今,纪念碑已经移至小区门口,而且,旁边多了一块“黄浦区文物保护点”铭牌。</p><p class="ql-block"> 至此,再次完成对田子坊的拜访,圆满返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