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日,七年级十二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活动以“感受鲁迅生活的年代”“认识鲁迅笔下的人物”“体会鲁迅心中的情感”为主线,层层递进,带领同学们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通过分享与对话,大家不仅重温了经典篇目,更在思想的碰撞中体味文字背后的深意。</p> <p class="ql-block">感受鲁迅生活的那些年</p>
<p class="ql-block">交流会上,同学们将目光投向鲁迅的童年与成长岁月。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探寻童年的自由与束缚,到《父亲的病》里体察家庭的沉重与无奈,大家透过文字触摸清末民初的社会脉搏。传统教育的刻板、家庭伦理的纠葛、民间风俗的印记,一一在讨论中浮现。教室里思想激荡,仿佛时光倒流,带人重回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p>
<p class="ql-block">在人物品读环节,长妈妈的质朴温情、藤野先生的严谨热忱、寿镜吾先生的古板慈爱,纷纷跃然于同学们的讲述之中。有人动情讲述长妈妈为年幼鲁迅买来《山海经》的瞬间,称那是一份“笨拙却最真挚的爱”;也有人剖析藤野先生如何以人格光辉照亮鲁迅的异国求学路。通过角色扮演与片段朗读,书中人物不再遥远,而是化作有血有肉的记忆符号,深深印刻在每个人心中。</p> <p class="ql-block">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p>
<p class="ql-block">最后,同学们走进鲁迅深沉的情感世界。从百草园里的欢笑到三味书屋的沉寂,从对父亲病逝的悲痛到对庸医误人的愤慨,鲁迅笔下的情感层层铺展。大家感悟到,这不仅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场对童年、对人性、对时代的深情凝视。活动尾声,黑板上“朝花夕拾”四字苍劲醒目,恰如同学们心中悄然绽放的文学之花,拾起的是旧日花瓣,留下的是永恒芬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