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行走的课堂:赓续红色血脉,牢记初心使命;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好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研修班课程程安排的满满当当,除了聆听专家报告、名校访学外,还有行走的课堂,那就是参观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在身临其境中进行思想洗礼,提升思想境界。</p><p class="ql-block"> 22日下午,我们参观了南师大随园校区的南师大博物馆。在琳琅满目的文物与真实史料面前,各位校长放慢脚步,仔细观看,从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中,感受南师大“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精神,领略其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书写的辉煌篇章。这座“东方最美校园”的人文气息与学术氛围,让大家深受触动。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吴贻芳纪念馆。作为中国近代杰出教育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中国女性,吴贻芳先生是献身教育、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光辉典范。馆长详细讲解了这位金陵女子大学校长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和崇高风范,特别是她执掌金陵女子大学期间所倡导的“厚生”精神与全人教育理念。校长们在吴老的雕像前驻足凝思,被她那“智慧、优雅、坚韧、奉献”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对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悟。</p> <p class="ql-block"> 25日(周六)研修班没有休息,上午和下午都开展了参观研学,分别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和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在追寻教育先贤足迹、重温革命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凝聚育人合力。</p><p class="ql-block"> 上午我们来到位于晓庄师范旧址的陶行知纪念馆。馆内陈列的手稿、书信、老照片及生活实物,生动再现了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学校、推行平民教育的实践历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箴言,让大家在朴实无华中深感字字千钧的重量,深切体会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当代价值,这些思想对县域中学突破应试教育桎梏、探索实践育人路径具有重要启示意义。</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来到位于长江之滨的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通过实物展陈、影像资料与场景复原,重温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江南的壮阔历史。人民群众用小船、小车支援前线的感人画面,深刻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历史真理。馆外高耸的星形火焰,象征着信仰的力量与初心的坚守,进一步强化了我们“为了人民”的价值认同。</p> <p class="ql-block"> 三个不同的场景,三种不同的思想体悟。吴贻芳先生是救亡图存年代培养的杰出女性代表,她一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我们无法企及,但她作为校长所倡导的“厚生”的精神和伟大情怀更值得今天的我们继承并发扬。以生为本、厚爱学生,是爱就是教育的具体体现,唯有“大爱”方能育人。从我们跨入师范院校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知道陶行知先生的大名和他的至理名言,深入参观了他的纪念馆后,更为他的崇高人格魅力所折服,更加理解了他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深刻内涵,无论什么年代什么境遇,我们都必须要坚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战争年代已经远去,但炮火硝烟犹在眼前,革命先烈所做出的牺牲我们必须牢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必须明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我们国家建设好发展好,就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答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才能不愧“人民教师”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专家型教育管理者,把参观学习的名人、精神同我们的日常工作相结合,立足实际求真务实,在一个个教育场景中实现县中振兴的伟大梦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