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长江以北,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秋天被上帝给删除了。在我五十多年的记忆中,十月是天高云淡的;十月是秋高气爽的;十月是天朗气清的;十月是惠风和畅的;十月是金色的,而今年的十月却是灰色的。自国庆长假全国大部分地区就云雨连绵,假期结束又是近半个月的阴雨天气。我们的感觉就是脱了短裤就穿上了羽绒服。晚上在客厅里穿着保暖睡衣还要盖着被。</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晨,爱人说,我泡点金耳和莲子,下午我们熬个金耳羹喝,天太冷了,喝喝暖和。我说好啊!爱人说你把金耳、百合、莲子和桂圆干找出来吧!好的。我从后凉台储物架的纸箱中拿出一大包煲汤食材,有金耳、银耳、莲子、桂圆、百合、薏米、芡实等,其中还有一包炒熟的黑芝麻。</p> <p class="ql-block"> 爱人说黑芝麻时间长了扔掉吧,我打开包装捏了几粒放在嘴里嚼了嚼,还很香,我说没坏不用扔,爱人说不扔就和前几天买的白芝麻掺在一起做香油吧!我说:“这主意不错,可行!”爱人说:“那我就早把白芝麻洗出来晾着,再洗二十个鸭蛋用油渣拌盐腌起来。”我们两个月之前自己做过芝麻油(香油)剩下的油渣酱拌上盐腌制了20个鸡蛋,这种咸鸡蛋超市有卖,叫“麻将鸡蛋”!你瞧,就熬个金耳羹,羹还没熬,后续的一大堆活就摆上日程了!</p> <p class="ql-block"> 早饭后,我刷锅洗碗,爱人泡金耳、莲子和百合,然后洗芝麻晾芝麻。这些收拾停当后,我们又更衣驱车去老区的岳母家,帮助保姆照顾卧床八个月的88岁的岳母。</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我洗涮完就开始炒芝麻,准备做香油。香油(即芝麻油)在我们国家的历史至少也有大约1800年的时间,三国时期(公元220—265年)的《三国志·魏志》已出现“麻油”的明确记载;若从其最早在饮食中的应用算起,可追溯至晋代《博物志》所记的麻油蒸豉法,距今1600多年。此后历经南北朝普及、唐宋成为上等食用油,香油逐步成为中国饮食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香油即芝麻油,因香气而得名;北方多称“香油”,南方多称“麻油”;古籍中亦有“胡麻油”“脂麻油”之称。</p><p class="ql-block">其主要制作工艺有石臼法、木榨法;而“小磨香油”则采用“水代法”,以水代油实现油胚分离,工艺温和,有助于保留香气,历史已达约1600年。我今天要做的香油就是用“水代法”提取香油。</p><p class="ql-block"> 从很小的时候就打香油吃香油,一般都是过年吃饺子的时候,在醋碗里滴几滴香油,这是我们小时候吃香油的最深记忆。至于香油怎么做不知道,做香油的人也不会轻易告诉别人做香油的技巧,这是人家的秘方,不外传。</p> <p class="ql-block"> 如今 ,网络发达,已经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做香油的方法早就有人发布到网络上,甚至有人做成了短视频,做香油的秘诀早已经不“秘”了!水代法制作香油关键是往磨好的麻汁酱中加水,一斤芝麻加多少水才是“秘诀”。</p><p class="ql-block">下面我就把制作香油的过程告诉大家。</p> <p class="ql-block">我是用了三斤芝麻,洗净后晾干,然后在大一点的锅里不停地翻炒。</p> <p class="ql-block">芝麻炒制成深褐色即可, 芝麻炒的太老或太嫩出油率都低,需要说明的是,若是仅做麻汁吃,芝麻就要炒的嫩一点,因为芝麻超过了磨出来的芝麻酱是黑的,也是苦的,不宜做麻汁酱吃。</p> <p class="ql-block">我们家没有石磨,就用破壁机的研磨功能将炒好的芝麻打成酱。</p> <p class="ql-block">放置料盒后,破壁机会自动识别,我选择的是p4功能,打二分钟即可成为芝麻酱。</p> <p class="ql-block">破壁机打好的芝麻酱成咖啡色糊糊状。</p> <p class="ql-block">全部打成芝麻酱后,如何出香油,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那就是一斤芝麻加八两到八两半开水,</span>加入开水后就要使劲搅匀,将水全部搅入芝麻酱中。</p> <p class="ql-block">当开水完全融入芝麻酱中后,就把它交给时间,静止一个小时至两个小时,油渣下沉香油上浮,接下来就是取油了。</p> <p class="ql-block">为使用油渣酱腌制鸭蛋,我们在油渣中保留了一部分香油,这样腌制的鸭蛋会更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