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桂林阳朔游记 </p><p class="ql-block"> 在职期间来过阳朔,住了一宿一走一过,众说阳朔很美,但没有更深的印象。 退休后奢望深度游阳朔,但没有好的机会。 2025年9月陪同90高龄的父亲来南方过冬,路过桂林阳朔,圆了我心心念念的阳朔梦。</p><p class="ql-block"> 这次在阳朔住了8晚9天,起早贪黑该看的该游的都亲历了。此时此刻,我对阳朔的山水风光耳濡目染,认知一新。阳朔---山水入梦般的秘境。</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片被山水浸润得如同梦境的土地。山,是这里最沉默,也最永恒的诗人;水,是它最缠绵,最清亮的歌谣。来阳朔,不必刻意寻找,你已然走入了一幅青绿山水的画卷,而这画卷,正从你的脚下,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 来阳朔必游漓江。漓江,它不是奔流激荡的,而是娴静地、从容地流淌着,像一匹被时光漂洗得无比柔软的绿绸。江水清极,江底的藻荇与卵石,将日影天光,揉碎成一片片漾动的金鳞。两岸的奇峰,便在这流动的镜面里,找到了自己的倒影。山因水而有了灵动的魂魄,水因山而有了坚毅的风骨。这山水相依的缠绵,是阳朔最古老的叙事诗。</p> <p class="ql-block"> 若要读懂这诗的格局,须得攀上相公山。黎明前登顶,在微寒的晨风中等待。脚下是沉睡的漓江,像一道墨痕,在群峰的怀抱里蜿蜒。当第一缕光刺破云层,磅礴的云海在脚下翻涌,一座座青黛色的山峰如岛屿般浮沉。那一刻,你看到的不是风景,而是造物主以天地为纸,泼洒下的一幅气吞山河的《千里江山图》。王希孟笔下的青绿,在此处有了真实的生命;那画卷中吞吐的江山气象,原是阳朔每日都在上演的日出。</p> <p class="ql-block"> 从这宏大的叙事中走出,回到江畔的兴坪,便能寻到那最富烟火气的一页。摊开一张二十元人民币,那印在背后的风景,此刻便安然呈现在眼前。黄布滩的倒影,渔翁与鸬鹚,这被无数人凝视、传阅的经典画面,在现实中竟如此平和。它像一枚时代的印章,盖在了这片山水最精华的部分,告诉世人,这便是东方的诗意,这便是中国的田园。</p> <p class="ql-block"> 阳朔的美,不止于漓江的壮阔。而踏入遇龙河,诗的韵律便从七言绝句,转为了婉约的小令。这里的水更静,更幽,仿佛一条碧色的玉带,松松地系在田野与村庄之间。行至工农桥,视野豁然开朗。左边是悠悠的竹筏,右边是金色的稻田,远处是层叠的峰林。它像一个精致的画框,将四季的光影、晨昏的变幻,都妥帖地装裱起来。而上游的遇龙桥,则更显古意。当“金龙巡江”的盛景开启,一条金色的巨龙在鼓乐声中破开碧波,古老的石桥与神话般的巡游交相辉映,让人一时分不清,眼前是真实的人间,还是流淌了千年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若说遇龙河是诗,那么银子岩与月亮山,便是诗中的奇幻与巧思。步入银子岩,便闯入了地心深处的秘境。那里是钟乳石的世界,是水滴用亿万年的时间,雕琢出的地下宫殿。它们如银子般闪烁,如瀑布般垂落,在五彩灯光的映照下,仿佛整个星空被搬到了地下,璀璨得不似人间。而月亮山,则是大自然最绝妙的戏法。一座山峰,被洞穿一个浑圆通透的巨洞,随着观赏角度的变化,月洞由盈转亏,又由亏转盈。它无需依托昼夜,自顾自地演绎着阴晴圆缺,这是山写给天空的一封永恒情书。</p> <p class="ql-block"> 当你看遍了这些声名在外的景致,不妨去寻一处安静的所在——翠屏五指山。它没有喧闹的游客,只有最本真的田园。站在观景台上,五指山如巨人的手掌,守护着脚下层叠的梯田与错落的屋舍。春来,水满田畴,如明镜碎片;秋至,稻浪翻金,似织锦流霞。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静谧的光阴,它让你记起,阳朔不止是旅人的风景,更是乡民的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与山水相依相存的最美见证。</p> <p class="ql-block"> 当我离开阳朔的时候,带不走这里的任何一片云、一座山,却把整幅山水卷轴收进了行囊——是以瞳孔为框,以心跳为尺,以呼吸为节奏收藏的。往后的某个月夜,当你闭上眼,或许还能听见遇龙河的水声在耳畔回响,看见月亮山的那轮明月,正从记忆的峰峦间缓缓升起。</p><p class="ql-block"> 阳朔的山会一直这样青着,水会一直这样绿着。它们不需要我们的告别,只需要我们记得——记得曾有这样一片天地,让我们与最本真的美好,猝不及防地相遇。而这相遇,已然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在往后每一个需要被治愈的瞬间,悄然浮现,这山水般永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