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天下午,天光正好。我们来到围洲岛的五彩滩,进入景区沿着涠洲岛东海岸的缓坡栈道向下。此刻的天空是极淡的蓝,像被水洗过一般,不浓不艳,恰如其分地铺展在头顶。一块块的白云松散地在天上浮着,时而聚拢成团,如羊群在无垠牧场游荡,时而又被无形的风扯开,化作丝丝缕缕,飘向海天交接的远方。阳光不烈,斜斜地洒下来,落在肩头,暖而不灼,是一月冬日里最宜人的抚触。</p> <p class="ql-block"> 到了海边,没有预想中的白沙如雪,这里有的是黑褐色的火山岩碎粒,细密地铺陈在滩头,远望如撒落的芝麻,当地人唤它“芝麻滩”,倒也贴切。可走近了看,才知这名字不过是个引子,真正的惊艳,藏在退潮后的礁石之间。海水已退去,留下一片广袤的海蚀平台,平坦如砥,向海延伸出上百米。平台之上,岩石层层叠叠,如大地翻开的书页,记载着火山喷发与海浪侵蚀的古老对话。阳光洒在湿漉漉的岩面,那些褐、黄、橙、红、青的矿物色层便苏醒过来,泛出温润的光泽。海水在低洼处积成浅池,像一面面不规则的镜子,倒映着天空的蓝与云的白,也映出岩石的斑斓。一脚踩上去,青苔微滑,水珠四溅,色彩便在脚下荡漾开来,仿佛踏进了上帝遗落人间的调色盘。</p> <p class="ql-block"> 海蚀崖矗立在平台后方,高有二三十米,如一道巨大的屏障,沉默地守护着这片奇景。崖壁嶙峋,被海水啃噬出无数孔洞与沟壑,有的如兽口大张,有的似人影侧立,任人凭空想象。崖脚处,海蚀洞一个接一个,幽深莫测,潮水退去,只留下湿润的痕迹和偶尔滴落的水珠,叮咚一声,敲在石上,也敲在人的心上。</p> <p class="ql-block"> 游人三三两两,散布在礁石之间。有年轻的情侣蹲在浅水洼旁,指着水中的小螃蟹和螺贝,笑语轻扬;有摄影者架着三脚架,屏息凝神,等待光影的最佳角度;也有老人拄着拐杖,在子女的搀扶下,缓缓前行,目光里满是新奇与赞叹。孩子们最是欢脱,赤着脚在平台上奔跑,追逐着退潮后留下的小水洼,笑声清脆,与海浪轻拍礁石的节奏应和着。一位姑娘站在稍高处的岩石上,张开双臂,任海风吹起她的发丝和裙角,像要拥抱整片天空与大海。她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仿佛已与这天地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生活的琐碎,只有海、天、石,与人。五彩滩的美,不在于它有多绚烂夺目,而在于它用亿万年的沉默,讲述着自然的伟力与生命的渺小。它不迎合,不喧哗,只是静静地存在,等待有心人的到来。待我起身欲归,回望那斑斓的礁石,它们依旧沉默地躺在那里,等待着潮水又将其漫上,覆盖一切痕迹,只待下一个退潮,再次向世人展露它不为人知的容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