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道331东北段,沿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边境公路,全长约30000公里,串联起一路无数的极致风光:四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图门江),三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两极(最北极,最东极),最大的草原,东方的马奇诺防线,二战最后结束的地方,穿越大小兴安岭,北国风光,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盘山道绕着青山,江水映着国界,<span style="font-size:18px;">说走就走,此生必驾G331,</span>开启一场山水与时光的边境漫游。</p> <p class="ql-block">线路:</p><p class="ql-block">南京→林州→ 武安市→ 正定县→ 蔚县→ 乌兰察布→ 二连浩特→ 锡林浩特→ 热水塘(克什克腾旗)→ 巴彦查干→热水塘→ 东乌珠穆沁旗→ 阿尔山→ 海拉尔→ 额尔古纳市→ 莫尔道嘎→ 漠河→ 北红村→ 塔河→ 黑河→ 齐齐哈尔→ 五大连池→ 孙吴县→ 嘉荫县→ 萝北同江市→ 抚远市→ 饶河县→ 虎林市→ 绥芬河→ 珲春市→ 延吉市→和龙市→安图县二道白河镇→ 临江市→ 集安巿→ 绿江村→ 丹东巿→ 本溪市→ 盘锦市→ 葫芦岛市→ 千西县→ 天津→曲阜市→南京</p> <p class="ql-block"><b>D1、9月4日,南京→林州</b></p><p class="ql-block"><b>早7:00南京出发,中午徐州吃饭,晚19:30到林州,宿林州陌上雅居丽豪酒店。</b></p> <p class="ql-block">今天启程最长40+天行程———G331边境公路秋之约大环旅途,经过徐州,在东来土菜馆午餐。</p> <p class="ql-block"><b>D2、9月5日,林州→武安市</b></p><p class="ql-block"><b>风景在路上,打卡东太行,宿武安布莱赐大酒店。</b></p> <p class="ql-block">告别南京的秋老虎,进入秋意渐浓的河南林州,在林州红旗渠纪念碑前打个卡,继续向河北武安出发 。</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风景如山水画卷秀美。</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片高粱、小米地,沉甸甸的果实吸引着我们,争先恐后地打卡。</p> <p class="ql-block">绽放的向日葵仿佛在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b>闯入北方“小张家界”的绝壁仙境,武安东太行。</b></p> <p class="ql-block">谁说北方没有惊心动魄的山水…</p><p class="ql-block">邯郸武安的东太行景区直接颠覆认知…</p><p class="ql-block">丹霞赤壁劈开云海,玻璃栈道悬空300米…</p><p class="ql-block">这里是被低估的“北方喀斯特”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走进东太行,看云卷云舒、看砂岩峰林、绝壁栈道和变幻云海中的奇险俊雄。</p> <p class="ql-block">东太行景区,是AAAA级景区,位于河北邯郸武安市活水乡境内,东邻古武当山、南靠京娘湖、西观七步沟景区、北联长寿村,距离武安市区约40公里,距离邯郸市区70公里,S202省道毗邻。</p> <p class="ql-block">东太行因所处太行山东麓而得名。由中景信集团投资打造,修建在海拔千米上的绝壁玻璃栈道,堪称太行山人工奇观,最高海拔1428米,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同属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东太行景区,是一处集太行山雄、奇、险、峻和巧石、云海、清幽、变幻于一体的山岳型自然景区。</p> <p class="ql-block">东太行,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站在山顶,放眼望去,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登山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每一步都充满了成就感。途中偶遇的野花和小溪,更是为这次旅程增添了几分乐趣。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大自然的魅力,总是能让人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p> <p class="ql-block">视频:东太行。</p> <p class="ql-block"><b>D3、9月6日,武安市→正定县</b></p><p class="ql-block"><b>打卡:苍岩山悬空寺,宿正定骏怡酒店。</b></p> <p class="ql-block"><b>走过苍岩山,去看看悬崖边缘的神秘古老建筑,悬空寺。</b></p><p class="ql-block">在雄奇的太行山谷之上悬空建寺,非常壮观。</p><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章子怡拍《卧虎藏龙》纵身一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乘坐缆车首先来到玉皇阁</p> <p class="ql-block">先看看还在修建中的卧佛寺……</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苍山顶</p> <p class="ql-block">井陉苍岩山悬空寺、1400多年的隋桥唐楼。桥楼殿是福庆寺主体建筑之一,也是我国三大悬空寺之一,石桥为隋代建筑,略早于赵州安济桥。桥上的楼殿为唐代建筑。在古时候就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惟苍岩”之说,这里也是卧虎藏龙与黑神化悟空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b>D4、9月7日,正定一日游</b></p><p class="ql-block"><b>打卡:开元寺、临济寺、广惠寺、天宁寺、正定博物馆、隆兴寺,宿正定骏怡酒店。</b></p> <p class="ql-block">正定县,隶属河北省石家庄,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都是郡、州、路、府治所,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公元前770年为鲜虞国都城,后为中山国辖内东垣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后始设东垣县,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改为真定县,清雍正1723年为避皇帝名讳,改称正定县。</p><p class="ql-block">正定县历史上建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素有“古代建筑博物馆”美称。其中四座古塔风格迥异,具有极高的建筑学、美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开元寺·</b><b>须弥塔</b></p><p class="ql-block">正定古城开元寺虽小,但处处是精品。</p><p class="ql-block">拥有半座唐代木构的开元寺钟楼,其内悬挂唐代古钟,留存至今的唐代原版木门,满满都是时间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须弥塔,古称雁塔,俗称砖塔。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高42.5米,是一座砖石结构的九级密檐式方塔,自下而上依次收分。平面呈正方形,通体为砖石结构。下面为石砌方座,底层四角有八尊石雕力士像。塔身造型保留明显的唐塔风格,具官式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三门楼建于唐如意年间(692年),原为一座石、木混合结构的二层楼阁,现仅存下层石柱。石柱上镌刻有佛经、佛像、供养人像、赞语提名和碑文等,为研究唐代雕刻技艺、民众信仰、粟特人移民情况及开元寺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史料。</p> <p class="ql-block">寺内有最大最重的赑屃,所伏石碑已被毁,所见部分残件碑文被刻意抹去了人物信息,历史的真相留给后人揣摩。</p><p class="ql-block">主殿在后,塔、楼左右对立的寺庙布局,让人能一感唐代寺庙布局的独特。</p> <p class="ql-block">窃窃私语的石狮子们萌态十足,引人驻足。</p> <p class="ql-block"><b>佛教临济祖庭——临济寺·澄灵塔</b></p><p class="ql-block">临济寺又名临济塔院,始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唐代成为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祖庭,佛教禅宗五家分别为:沩仰宗、曹洞宗、临济宗、云门宗和法眼宗。</p><p class="ql-block">据说临济名称来由是因为其临滹沱河侧,遂得临济之名。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驻锡此寺。</p><p class="ql-block">临济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一派的发祥地,也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1983年,国务院确定其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临济寺澄灵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寺内澄灵塔是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的舍利塔,始建于唐,是一座八角九级密檐式塔,高30.47米。古塔造型挺拔峻秀,雕饰华丽,梁思成先生赞誉为“清晰秀丽,塔中之上品”。现存澄灵塔即为金大定年间重建的佛塔遗存,历史上又称青塔。</p> <p class="ql-block">澄灵塔巍然矗立,唐风古韵犹存,一砖一瓦都诉说着1200年的历史。晨钟暮鼓间,仿佛能听见禅音回响。</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本寺第一重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建筑。是1983年以来,由国家拨款,中日僧众及信士布施、捐赠建造,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额。</p><p class="ql-block">殿内正中供着樟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像,两旁为其弟子,迦叶和阿难,释迦牟尼背面是观世音菩萨。北墙东边为文殊菩萨,西边普贤菩萨。东南角供地藏菩萨。殿的东西两侧为十八罗汉木雕像。</p><p class="ql-block">踏入临济寺大雄宝殿,肃穆之感油然而生。纪念碑铭记着佛教文化的传承脉络,从印度到中国,在正定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绽放出独特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广惠寺·华塔</b></p><p class="ql-block">在正定古城有一座近千年的古塔,游客在很远就能被其有别于其他塔的独特造型所吸引,这座塔就是广惠寺华塔。</p><p class="ql-block">华塔,又名多宝塔,正定“四塔”之一。是正定广惠寺现存的主要建筑,始建于唐贞元年间,现为宋代遗存。</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在《正定调查纪略》中明确指出:“若由形制上看来,这华塔也许是海内孤例。”他特别强调其主塔与四隅小塔组合的独特布局,以及第四层圆锥形塔身布满高浮雕的罕见设计,认为这种建筑形式在中国现存古塔中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广惠寺华塔的始建年代众说纷纭,一说可追溯至唐高祖时期,亦有记载称其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经唐代修缮后毁于金代皇统年间,最终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重建成形。尽管历史迷雾重重,但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根据建筑形制与风格,采信了“金代重建”的结论。</p><p class="ql-block">广惠寺华塔高40.5米,为四层八角楼阁式砖塔,其最大特色在于顶层的“花束形”塔身。这一部分占全塔高度的三分之一,以砖砌内胎为基,外塑力士、海兽、狮、象、佛、菩萨等造像,并间隔单檐亭式小方塔,形成参差错落的雕塑群。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曾赞叹其“五彩缤纷、光彩夺目”,堪称宋辽金时期华塔类型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真正形成花塔类型是在宋、辽、金时期,元代以后濒于绝迹。全国现存花塔为数不多,广惠寺花塔雕饰最为精美,造型极为独特,著名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称其为“海内孤例”,古建筑史学家张驭寰认为正定华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金刚宝座塔。</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广惠寺华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探秘千年古刹,天宁寺·凌霄塔</b></p><p class="ql-block">正定天宁寺,这座历经沧桑的千年古刹,以凌霄塔闻名于世,是正定古城内不可错过的历史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主体建筑是凌霄塔,寺外还有几座亭,相互映衬。进门处有一棵很大的泡桐树,大大的淡紫色的花瓣落了满地。门口有两个表情特别可爱的石狮,象是两个小孩儿在斗气似的。风正刮得大,塔上的风铃玎玲作响,很涤荡心灵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凌霄塔,正定现存的四座古塔之一,是正定四塔中最高大者。因其巍峨挺拔、直插云际,故名凌霄。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当地百姓俗称木塔。</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元年刊《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当时寺院规模宏大,轴线分明,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凌霄塔、后殿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晨钟暮鼓,香火鼎盛。直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天宁寺还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群:“正殿五间,前承抱厦三楹,殿后浮图九级(即凌霄塔),高插云际,屹然,为一郡之观,与须弥、澄灵、多宝诸塔相辉映”。</p><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寺院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p> <p class="ql-block">凌霄塔,始建于唐代宗时期,古名慧光塔,现存为宋、金建筑。塔高40.98米,塔平面呈八角形,九级砖木混合结构的密檐楼阁式塔,矗立在八角形台基上,可供人登临。一至三层为砖结构,斗拱是砖仿木结构;四至九层为砖木混合结构,斗拱、檐飞、角柱皆为木制;第五层开始塔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逐层收杀。</p><p class="ql-block">其精妙之处在于塔心室四层以上保留着对稳定塔身极为有利的塔心柱结构。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塔》指出“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正定天宁寺木塔尚存这一种结构形式。”</p> <p class="ql-block"><b>走进正定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一尊造像就是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p><p class="ql-block">正定博物馆绝对是被严重低估的宝藏!</p><p class="ql-block">国家二级博物馆,河北省十佳博物馆,免费参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正定博物馆镇馆之宝,</b><b>北齐双弥勒造像龛。</b></p><p class="ql-block">比丘尼员度门徒等造龙树屏成铺双弥勒佛坐像</p><p class="ql-block">(河清元年建忠寺比丘尼造双佛造像)</p><p class="ql-block">北齐·河清元年(562年)</p><p class="ql-block">石家庄市藁城区北贾同村建忠寺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正面为双弥勒并坐于须弥座上,半结助跌坐式。上身内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后有舟形大背光,背光上绘出圆形项光和火焰纹,飘舞着过去七佛。佛两侧侍立两弟子,其中一弟子残;两胁侍萨立于善提树外侧的莲台上,两侧蟠龙缠绕。正中由两升龙、两童子擎托一小宝塔。围绕七佛有六体飘逸而下的飞天,须弥座下有站立的两童子,手托佛足。</p><p class="ql-block">背面为龙树下二思维菩萨并坐于背屏之中,左右均有缩写是菩萨。两身飞天飘逸于空中,双手托佛宝。下方须弥座有彩绘,底座为神王龛,雕刻四身神王,中有一立佛。</p><p class="ql-block">底部有发愿文:“河清元年八月廿日,建忠寺比丘尼员度门徒等上为国主檀越、边方一切、七世西(息)忘(亡)、师僧父母、过去见在、缘际道俗有形之背(类)敬造白玉弥勒趺坐像一身,通光夫三尺七寸,愿使有缘之徒,生生世世值佛闻法,常住快乐。施地造建忠寺主贾乾德。”</p><p class="ql-block">按照目前考古发现而言,这一类“龙树背龛”式的造像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地区,地处东魏-北齐都城邺城一带,出土了诸多类似的造像,在20世纪50年代于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大量的北朝至隋唐造像,以是“龙树背龛”式造像最早考古发掘的出土实例,此后在蠡县、藁城、城台均有类似造像出土,在山西太原华塔村、河南新乡时代华庭遗址亦有少量出土。</p><p class="ql-block">该类造像一般见于公元6世纪中期,北齐天保末年以后流行,并对周边的造像产生了影响,随着577年北齐的灭亡,以及北周的灭佛运动,到后期杨坚毁城迁民的政策打几下,流行了20多年的“龙树背龛”式造像最终淹没在历史的舞台中,这件双弥勒佛坐像是目前考古发掘的唯一一件出土实物。</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境生象外•造像艺术展</p><p class="ql-block">简直是佛造像爱好者的天堂,从北魏到宋代的石雕、铜像都有,尤其“透雕彩绘思惟菩萨”像,细节美到无语!</p> <p class="ql-block">金铜佛像从北魏到清代全收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瓷韵华章•陶瓷艺术展</p><p class="ql-block">白釉剔花荷莲鹿雁纹瓷罐、褐彩卧鹿瓷枕、超多宋元时期的精品,体现正定曾是北方瓷都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b>定窑白釉剔花荷莲鹿雁纹瓷罐,是正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b></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构图繁满,形象丰富,技法上也是精雕细刻,古陶瓷研究专家穆青先生谓此器“构图满而不乱,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平”,如此精美的大型定窑剔花作品极为罕见,代表了定窑剔花工艺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b>走进隆兴寺,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b></p><p class="ql-block">隆兴寺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寺院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于寺内铸造一尊七丈三尺金铜千手观音菩萨像,并盖大悲宝阁。自此大兴土木进行扩建,历时百年,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气势恢宏的宋代佛教建筑群落成,被誉为“海内宝刹第一名区”,深得历代封建皇室的青睐。清朝康乾时期两次奉敕大修,寺院形成了东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帝王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赐额隆兴寺并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隆兴寺占地面积135亩,寺院建筑依南北中轴线作纵深布置。南端为一座高大的一字琉璃照壁,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等十几座殿阁,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气势恢宏,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典型实例。同时寺内还汇集了大量的雕塑、壁画、碑刻等艺术分電琳提點然傳肥盃,股乘匆+柔碧卖嘉修;查代建绒自在观音,我国现存最早的宋代转轮藏,“楷书之祖”隋龙藏寺碑,精美绝伦的铜铸毗卢佛像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赞誉: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隆兴寺。</p> <p class="ql-block"><b>正定隆兴寺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称为隆兴寺“六绝” 。具体如下 :</b></p><p class="ql-block"><b>1. 独特造型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是现存中国古建实例中十分少见的十字布局,为“世界古建筑孤例”。</b></p><p class="ql-block"><b>2. 五彩悬塑观音:又称倒座观音,位于摩尼殿内槽北壁,为北宋原塑,观音像神态娴静,面容端庄,被鲁迅先生称赞为“东方美神”。</b></p><p class="ql-block"><b>3. 宋代转轮藏:位于转轮藏阁内,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体量较大的转轮藏,直径达7米,为北宋时期的木质转轮藏经装置。</b></p><p class="ql-block"><b>4. 龙藏寺碑:刻于隋开皇六年(586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碑刻,被誉为“隋碑第一”“楷书之祖”。</b></p><p class="ql-block"><b>5. 铜铸千手千眼观音像:位于大悲阁内,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通高21.3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古代铜铸佛像。 目前在维修,P6是网图。</b></p><p class="ql-block"><b>6. 铜铸毗卢佛:为明代铜铸,不到7米高,却铸有1027尊小佛,号称“千佛绕毗卢”,是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b></p> <p class="ql-block"><b>摩尼殿,六最之一。</b></p><p class="ql-block">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面阔和进深均为七间,重檐歇山顶,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平面布局呈十字形。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卷刹、侧角和升起,与宋《营造法式》相近。为隆兴寺现存古建筑中价值最高的一座,隆兴寺六最之一。</p><p class="ql-block">1977年至1980年由国务院拨款进行了落架复原性重修。</p> <p class="ql-block">石香炉</p><p class="ql-block">此石香炉为宋代雕制,由炉身、炉座两部分探置而成,通高1.4米。炉身正面浮雕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四周待立药师十二神将,手持宝杵、宝剑、宝棒等兵器,给人以威武勇猛、栩栩如生的感觉。寺庙中早期的香炉保存下来的并不多,此座以佛教题材为雕饰的宋代石香炉保存至今,实沩罕见。</p> <p class="ql-block">壁画</p><p class="ql-block">摩尼殿内各壁满绘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除内槽东西扇面墙内壁的“十二圆觉菩萨图”和“八大菩萨图”为清代补绘外,其余皆为明代遗存。现存面积约422平方米,为四抱厦绘护法“二十四尊天”。檐墙生动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槃等整个过程,称“释氏源流图”。东、西扇面墙分别绘“西方胜景”和“东方净琉璃世界”。壁画采用沥粉贴金的艺术处理,色彩艳丽,层次清晰,在现存明代寺观壁画中实属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b>上图为五彩悬塑自在观音像: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b><b style="font-size:18px;">,是隆兴寺六最之一。</b></p><p class="ql-block">五彩悬塑长15.7米,高7.5米,以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壁塑艺术形式,将观音说法的道场——普陀洛珈山壮观热烈的场景微缩于壁面。居坐正中的观音菩萨,突破了宗教佛像的呆板作风,形体曲线柔美,姿态优雅端庄,是诠释宋代观音造像世俗化特点的上乘之作,故被誉为“东方美神”。又因其坐南面北,与大殿坐向相背,又称“倒坐观音”。</p> <p class="ql-block">牌楼门</p><p class="ql-block">牌楼门,面阔一间,庑殿顶,曾被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珍品”。现存建筑为1986年依据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中的文字及照片复建。南面题额“妙庄严域”,即赞美佛门乃绝妙善美之境地。北面题额“通津宝筏”,比喻佛法为普渡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之宝船。</p> <p class="ql-block">戒坛</p><p class="ql-block">戒坛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为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建于清康熙年间,石坛为明代遗存,面阔、进深皆为三间。戒坛是寺院用以举行受戒仪式的坛场。</p> <p class="ql-block">铜铸双面佛像</p><p class="ql-block">此铜铸双面佛像系明弘治六年(1493年)锵造。面南者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双手做禅定印,面北者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左手作禅定印,右手做慈悲印,二者均为民间广为尊崇的佛像。在药师佛像下莲座正中阴刻铭文“大明弘治六年真定县滹沱河南古城村善女吕氏讳旺谨造”。此种形制的造像在汉传佛教寺院中极为少见。</p> <p class="ql-block">转轮藏阁</p><p class="ql-block">建于北宋,是一座平面近似正方形的二层楼阁。在建筑结构上采用大弯梁和移柱造、叉柱造的做法,被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赞为“木构建筑之杰作”。元、明、清均有重修。1956年由国务院拨款进行了落架复原性重修。</p> <p class="ql-block"><b>转轮藏,</b><b style="font-size:18px;">是隆兴奇六最之一。</b></p><p class="ql-block">此转轮藏即一座可以转动的木质藏经橱,为宋代遗物。直径7米,由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构成,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转轮藏为南朝梁(497-569年)善慧大士始创。因佛教中有推其旋转一周与诵读佛经同功之说,后世皆有造立,但保存下来的实物较少。此宋代转轮藏则为现存实物中时代最早者,堪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转轮藏。</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p><p class="ql-block">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此殿为一座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青瓦覆顶的单檐歇山式建筑。临济宗第二十五代嗣祖沙门梦堂和尚主持修建。梦堂,为隆兴寺明代高僧。</p> <p class="ql-block">慈氏阁</p><p class="ql-block">慈氏阁建于北宋,是一座平面近似正方形的二层楼阁。内部梁架结构采用减柱造,简洁明朗,檐墙内立柱为宋《营造法式》所记永定柱的唯一实物例证。元、明、清均有重修。1958年由国务院拨款进行了落架复原性重修。</p><p class="ql-block">慈氏是梵语弥勒的意译,故称该建筑为慈氏阁。阁内所供弥勒菩萨像,高7.4米,系北宋时期独木雕制。弥勒头戴天冠,着菩萨装,手作说法印,身后饰高8.8米的火焰纹背光,以示佛光普照,法力无边。1995年采用修残补缺、随旧着色的方法进行了复原性修复。</p> <p class="ql-block">木雕弥勒菩萨</p><p class="ql-block">慈氏是梵语弥勒的意译,故称该建筑沩慈氏阁。阁内所供弥勒菩萨像,高7.4米,系北宋时期独木雕制。弥勒头戴天冠,着菩萨装,手作说法印,身后饰高8.8米的火焰纹背光,以示佛光普照,法力无边。1995年来用修残补缺、随旧着色的方法进行了复原性修复。</p> <p class="ql-block"><b>龙藏寺碑</b><b style="font-size:18px;">,隆兴寺六最之一。</b></p><p class="ql-block">此碑为中华名碑之一,全称《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刻立于隋开皇六年(586)年,碑文记述了恒州刺史王孝仙奉敕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情况。其书体方整有致,用笔沉挚有力,刚柔相济,结体严谨安雅,上承南北朝之遗韵,下开初唐诸家之先河,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被历代书法家所推崇,有“楷书之祖”“隋碑第一”之称。</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原为正定八大寺院之一一崇因寺的主殿,1959年迁建于此。此殿面阔、进深皆为五间,重檐歇山顶、青瓦覆盖、绿琉璃瓦剪边。檐下悬挂清乾隆皇帝御书“毗卢佛殿”匾额。</p> <p class="ql-block"><b>铜铸毗卢佛,隆兴寺六最之一。</b></p><p class="ql-block">毗卢,为梵文“毗卢遮那”之略称,意思是“光明普照”。此铜铸毗卢佛像为明代万历皇帝与其生母慈圣皇太后御制,高6.42米,由三层四身相连、面向四方的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共雕饰一千尊小佛的圆鼓型莲座摞置而成,通体共有佛像1072尊,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格局。此尊造像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做工精良,为一件难得的明代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大觉六师殿(遗址)</p><p class="ql-block">大觉六师殿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原为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单檐庑殿顶建筑,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金、元、明、清均进行过重修。民国初年因年久失修而坍塌。据《隆兴寺志》记载,大殿的佛坛上原供有七尊佛像,即释迦牟尼佛及其成佛之前的六位先师: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他们在佛教中合称“过去七佛”,因而大觉六师殿又俗称“七佛殿”。</p> <p class="ql-block"><b>兴隆寺大悲阁内供奉着千手千眼铜铸观音像:为隆兴寺六最之一,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古代铜铸佛像,因大悲阁正在修缮中,我们遗憾错过。</b></p> <p class="ql-block">正定隆兴寺 —— 凝固的宋式美学</p><p class="ql-block">踩着青砖步入隆兴寺时,檐角铜铃正被春风吹得叮咚作响。这座始建于隋开皇年间的古刹,因赵匡胤敕造22米高铜佛而闻名,虽遇大悲阁修缮遗憾错过千手观音,但七进院落里仍藏着半部中国建筑史。👍</p> <p class="ql-block">正定夜晚,四塔同框。</p> <p class="ql-block"><b>D5、9月8日,正定→ 蔚县</b></p><p class="ql-block"><b>打卡:飞狐峪一炷香(北太行奇观)、暖泉镇西古堡,宿蔚州大酒店。</b></p> <p class="ql-block"><b>飞狐峪,古称飞狐陉,是太行八陉之一。</b></p><p class="ql-block">飞狐陉全长40余里,南端是涞源,古称飞狐县,陆游的《长歌行》中:“何当凯还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说的就是这里。</p><p class="ql-block">飞狐陉是古代连接华北平原与山西北部及蒙古大草原的重要通道,是穿越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处的一条古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b>暖泉古镇西古堡</b></p><p class="ql-block">河北省蔚县西部的暖泉古镇,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堡、六巷、十八庄”的宏伟格局。这座古镇因拥有四季恒温的神奇泉水而得名,是蔚州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风貌。</p> <p class="ql-block">西古堡是暖泉镇“三堡”之一,也是唯一拥有两座瓮城的古堡。瓮城是古代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这里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坚固之堡”。</p> <p class="ql-block">漫步其中,青石街巷、厚重城墙、古戏楼台的遗韵,无不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坚守。西古堡不仅是研究古代防御体系和晋商文化的活态样本,也是体验北方古村落风貌的理想去处。</p> <p class="ql-block"><b>D6、9月9日,蔚县→ 乌兰察布</b></p><p class="ql-block"><b>打卡:蔚州南安寺塔、蔚州署、鸡鸣驿、长城大境门,宿乌兰察布罗德艾兰酒店。</b></p> <p class="ql-block"><b>蔚州南安寺</b></p><p class="ql-block">南安寺,位于蔚县城南门内西侧,南安寺塔孤零零地矗立在略显杂乱的一条小胡同里,虽然从远处看塔,高大巍峨、气势很足,过去一看方知挤在非常逼仄的南安寺内,塔的周围,多是破旧的民房,新旧交织间,更显其与周遭环境的不协调。</p><p class="ql-block">南安寺塔是河北蔚县一处珍贵的古塔,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32米,坐落在一片民居之间,石砌的须弥塔座上雕有兽头和篆字,塔身首层设有砖雕的假门和花窗,转角处雕有小塔,工艺精细。</p><p class="ql-block">南安寺塔是城内最为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魏,后为辽代重建物,因坐落在南安寺,故名南安寺塔。</p> <p class="ql-block"><b>河北蔚州署,一座被遗忘的州衙。</b></p><p class="ql-block">蔚州署位于河北张家口市蔚县蔚州古城内,始建于明代的蔚州署,与玉皇阁、南安寺塔构成北方罕见的州级衙署建筑。</p><p class="ql-block">作为华北现存完整的明清州衙,这里的仪门比故宫午门还早建12年,却鲜少人知。这座冷清的“活态衙门博物馆”,正上演着比平遥更隐秘的时空折叠。</p> <p class="ql-block"><b>一座鸡鸣驿,半部邮驿史。</b></p><p class="ql-block">鸡鸣驿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功能最齐全的古代驿站。它被誉为“世界第一邮局”和“邮政考古的活化石”,在中国邮政史和古代交通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始于元代(约1219年),成吉思汗在西征路上开辟驿路,在此设“站赤”(蒙古语“驿站”之意),明清两代是它的鼎盛时期,特别是明成化八年(1472年),朝廷夯筑城墙,奠定了今日的规模,清代时更是成为北京通往西北地区的官方重要军事要塞和邮驿枢纽。</p> <p class="ql-block">鸡鸣驿古城在鸡鸣山下,因鸡鸣山得名。鸡鸣驿建造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目前规模成型于明朝。鸡鸣驿随着历史的推移,先后承担了驿站、军事堡垒、贸易通道、旅游重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逃亡西安途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夜宿城内的“贺家大院”,山墙上“鸿禧接福”四字至今清晰可见。城内</span>仍有“慈禧西逃下榻处”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中国鸡鸣驿邮驿展览馆</p><p class="ql-block">1905年,詹天佑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勘测京张铁路路线,最后确定“西直门一沙河一南口一居庸关一八达岭一怀来一鸡鸣驿一宣化一张家口”走向,工作期间曾夜宿鸡鸣驿。</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城墙周长近2公里,11米高的砖墙至今巍然挺立,无人机俯瞰超震撼!</p><p class="ql-block">电影级场景:《血战台儿庄》《血战长城》等影片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b>打卡万里长城第一门———大境门!</b></p><p class="ql-block">出关了,从河北张家口市到内蒙古乌兰察布。</p><p class="ql-block">张家口大境门,长城四大雄关之一(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b>D7、9月10日,乌兰察布→二连浩特</b></p><p class="ql-block"><b>打卡:辉腾锡勒黄花沟、乌兰哈达火山,宿二连浩特和悦智慧酒店。</b></p> <p class="ql-block"><b>从乌兰察布→二连浩特,路过辉腾锡勒黄花沟草原。</b></p><p class="ql-block">辉腾锡勒草原(“风车草原”)位于乌兰察布市以西的察哈尔右翼中旗,距乌兰察布集宁区约80公里,1.5h。</p><p class="ql-block">蒙语意为“寒冷的山梁”,它是一片平均海拔2100米的高山草甸草原,夏季非常凉爽,被誉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的核心区”。这里不仅有典型的高山草甸草原,同时,它也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之一,无边绿野上耸立着巨大的白色风车阵,很壮观。草原深处隐藏着成千上万个海子(湖泊)。核心景区就是黄花沟,黄花(金莲花),景色层次比外面的平坦草原更加丰富多样。</p> <p class="ql-block">打卡国家地理杂志推荐-乌兰哈达火山</p> <p class="ql-block">乌兰哈达火山是草原深处的天然奇观,是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行走在此,宛若火山草原的星际穿越,切身感受异域星球般的荒凉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乌兰哈达火山地带,被称为中国最神秘的地方。去不了火星就来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乌兰哈达火山一共有六座火山,保存最好的为五号和三号,上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就是五号,边上是网红被挖掘的六号,景区有很多人租宇航员服拍照。</p> <p class="ql-block"><b>D8、9月11日,二连浩特→锡林浩特</b></p><p class="ql-block"><b>打卡:北疆第一门、二连浩特国门,宿锡林浩特。</b></p> <p class="ql-block"><b>二连浩特国门</b></p><p class="ql-block">二连国门,被誉为祖国的北大门,矗立于中蒙边境, 门楣上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站在中国与蒙古国交界的辽阔戈壁上,眼前的景象仿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一扇高21米的巨型门楼横跨在两条铁轨之上,门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扇被称为“中国北疆第一门”的国门,不仅是地理分界线,更像一座架设在荒漠中的时光隧道。</p> <p class="ql-block">国门横跨铁路,共4层,高21米,长71.4米,宽13米,建筑面积2406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登上二连国门,站在国门顶层向北远眺,具有俄罗斯建筑风格的蒙古国边城扎门乌德火车站大楼,具有民族特色的居民小木楼及具有草原风情的蒙古包群尽收眼底,通过高倍望远镜,蒙古边城扎门乌德可以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国门下方的中蒙铁路,是连接首都北京和乌兰巴托、莫斯科的铁路交通大动脉,被誉为“欧亚大陆桥”。</p> <p class="ql-block"><b>一路向东,正式进入G331,内蒙古段启程。</b></p> <p class="ql-block">视频:最美的风景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b>D9、9月12日,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热水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打卡:见子庙. 贡格尔草原、经</b><b>达达线/热阿线/热水塘,</b><b style="font-size:18px;">到克什克腾旗,宿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至云雀拾光酒店。</b></p> <p class="ql-block"><b>探秘北国名刹,锡林郭勒盟贝子庙。</b></p><p class="ql-block">锡林郭勒盟贝子庙:草原上的藏传佛教瑰宝</p><p class="ql-block">贝子庙是藏传佛教圣地。它的规模,历来被称为锡林郭勒盟地区第一大寺,是锡林郭勒盟佛教文化的一大宝库,享有“北国名刹”声誉。</p> <p class="ql-block">贝子庙坐落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北部的额尔敦陶力盖敖包山南坡下,背靠敖包山,俯瞰锡林河,与繁华市区仅一步之遥,形成“古刹与新城共生”的独特景观。作为锡林浩特的城市发源地,素有“先有贝子庙,后有锡林浩特”之说。</p> <p class="ql-block">历史传奇:乾隆年间的草原佛光。</p><p class="ql-block">贝子庙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由当地贝子巴拉吉尔道尔吉主持修建,前后耗费174万两白银,历经七代活佛扩建,终成锡林郭勒盟第一大寺。鼎盛时期驻寺喇嘛超1200人,被誉为“山麓千僧”,并与西藏拉萨、山西五台山保持密切宗教往来。1947年,这里曾作为中共锡察巴乌工委驻地,在解放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晋升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b>今天,我们一路向东,穿行在最美公路达达线上,遇见初秋的贡格尔草原。😊</b></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零距离接触草垛子,爬上爬下,开心无比。😀😀</p> <p class="ql-block">一路风景,一路歌,醉在草原上。</p> <p class="ql-block"><b>D10、9月13日,克什克腾旗→ 巴彦查干→克什克腾旗(热水塘)</b></p><p class="ql-block"><b>打卡:热阿线很黑村零起点、黄岗梁、阿斯哈图石林,宿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至云雀拾光酒店。</b></p> <p class="ql-block">热阿线起点很黑村拍照打卡,继续沿线出发,进入黄岗梁。</p> <p class="ql-block"><b>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梁秋色初染。</b></p><p class="ql-block">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大兴安岭的余脉,它藏着太多惊喜,去过一次就忘不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自然景观的大集合!茂密的原始森林里,落叶松和云杉肆意生长,森林氛围感拉满。高山草甸上野花烂漫,溪流湖泊清澈见底。而且还是内蒙古境内唯一能同时看到森林、草原、沙地三种景观的地方,站在主峰瞭望台,这三种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路边,有牧民烤羊肉串,撸串加美景走起,风景也很美。</p> <p class="ql-block"><b>阿斯哈图石林</b></p><p class="ql-block">意为“险峻的岩石"(蒙古语:阿斯哈图),以亿万年冰川之力雕琢,在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的莽莽草原上,崛起一片举世罕见的花岗岩石林奇观。这里是中国唯一的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更是全球独有的横向层理冰石林,与云南石林的垂直纹理遥相对话,演绎地球史诗的壮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阿斯哈图石林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产生的,所以也被称为“冰川石林”。大约在2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这里的岩石受到了冰川运动的强烈影响。同时,该地区的岩石为花岗岩,其垂直节理发育,在长期的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如今形态各异的石林景观。</p> <p class="ql-block">石林造型奇特,有的像塔、有的像人、有的像兽,如“擎天双柱”“三秭妹”“鸵鸟”“比萨斜塔”等,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这些石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呈现出群体分布的特点,有的石林相互连接,形成了曲折幽深的通道;有的则分散在草原之上,与周围的环境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视频:阿斯哈图石林</p> <p class="ql-block">离开石林,原计划我们应该去下一个住宿地,结果内蒙的雨真厉害,昨夜一场暴雨把路冲垮了,绕另一条路又限高,结果只好回去昨晚住的地方,还好宾馆条件还行,快十点多终于到达住地。</p><p class="ql-block">旅行的路上突发情况在所难免,接受并保持快乐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b>D11、9月14日,克什克腾旗→东乌珠穆沁旗</b></p><p class="ql-block"><b>打卡:乌拉盖天上草原,宿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盖迎宾馆。</b></p> <p class="ql-block">风景在路上,沿途的蓝天白云美爆了。</p> <p class="ql-block">路过西乌旗草原“99号公路”零起点。</p> <p class="ql-block">在乌拉盖草原放飞自我。</p> <p class="ql-block"><b>D12、9月15日,东乌珠穆沁旗→阿尔山市</b></p><p class="ql-block"><b>打卡:天边草原乌拉盖、乌拉盖草原九曲湾,大兴安岭宝格达山秋色上线了,宿阿尔山市哈拉哈宾馆。</b></p> <p class="ql-block">早晨8点,从东乌珠穆沁旗出发阿尔山,经过天边草原乌拉盖九曲湾、大兴安岭宝格达山,风景在路上,下午17:30到达阿尔山市。</p> <p class="ql-block"><b>乌拉盖草原九曲湾,“大地的指纹”。</b></p><p class="ql-block">乌拉盖河在这里划出九个近乎完美的弧线,从高空俯瞰,如天神挥毫的草书,又似大地跳动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乌拉盖九曲湾旅游区所在的乌拉盖河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内陆河,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西麓山地,由许多泉水汇集而成,全长360千米,流经乌拉盖全境210千米,似一条银色的哈达镶嵌在绿色的草原上。</p><p class="ql-block">宽阔的河谷平原上,乌拉盖河水像随风扭动着的蓝色飘带,蜿蜒曲折、自由流动。这一段河,当地人形象地叫“九曲十八弯”,简称“九曲弯”。</p> <p class="ql-block">九曲弯景区是乌拉盖河最为蜿蜒曲折的河段,也是最迷人的一段。河边绿草茵茵、野花丛生,香气袭人,成群的牛羊点缀其中;河畔生长的红柳更是为其增添了一丝别样的风采,不知道用婀娜多姿形容她是否恰当,但是九曲弯带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样一种绰约多姿的美。</p> <p class="ql-block">风景在路上,沿途经过大兴安岭宝格达山,秋色已上线👍</p> <p class="ql-block"><b>D13、9月16日,阿尔山一日游</b></p><p class="ql-block"><b>打卡:阿尔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宿阿尔山哈拉哈宾馆。</b></p> <p class="ql-block"><b>在阿尔山深处,藏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兴安隧道碉堡。</b></p> <p class="ql-block">南兴安隧道碉堡~二战遗址</p><p class="ql-block">南兴安隧道碉堡是伪满洲国时期根据日本关东军的要求,把白阿铁路延伸到中蒙边境地带,巩固边境地带防守,完成军事占领,大肆掠夺大兴安岭森林资源而修筑的军事设施。</p><p class="ql-block">1935年6月,隧道从东西两侧开挖掘,1937年6月贯通。全长3218.5米,成s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为止内蒙古最长的铁路隧道~</p><p class="ql-block">隧道设计者是天津籍的姐弟二人,当时去修建隧道的所有劳工都是中国人。史料记载和幸存者讲述,建造隧道的五百余名中国劳工全部被杀害。碉堡下层还有关押劳工用的水牢。据说日军战败投降临撤退时,曾企图用炸药炸毁它,但隧道的建筑工艺非常高,非常坚固,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坏,日军的阴谋没有得逞。</p><p class="ql-block">南兴安碉堡总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共有6层,里面有执勤室、发电室、弹药库、宿舍、卫生间、仓库、盥洗间、浴池等,堡垒四面设有100多个射击扎。在隧道出口和公路旁,山上山下火力交叉配置,形成了完备的防护体系。</p><p class="ql-block">隧道现在它仍是火车出入阿尔山的唯一通道。</p> <p class="ql-block"><b>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b></p><p class="ql-block">打卡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秋景,一夜大雨到早餐时都没有停歇,等我们去了阿尔山景区,蓝天白云的,人品杠杠的😀</p><p class="ql-block">当第一缕秋风拂过大兴安岭的脊梁,阿尔山便迎来了它一年中最华美的篇章。仿佛大自然在此耗尽了所有的金色颜料,肆意挥洒,将这片土地渲染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真可谓“满城尽戴黄金甲”。</p> <p class="ql-block">阿尔山的秋日,金色的落叶松、天池与不冻河交织成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漫步林间,薄雾与阳光交织,夕阳西下,金色与晚霞交相辉映,让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缠绕在山间。漫步于林间小道,脚下是厚厚的、松软的金色松针,踩上去沙沙作响,那是秋日最动听的私语。抬头望去,兴安落叶松笔挺地站成一片金色的森林,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在地面上跳跃、流淌。偶尔,一片金黄的叶子挣脱树枝的怀抱,如蝴蝶般翩翩起舞,最终轻轻落在肩头,带着一丝微凉的秋意。</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一个蓝房子也成了网红打卡点🤭</p><p class="ql-block">登上高处俯瞰,整个阿尔山尽收眼底。连绵起伏的山峦被金色覆盖,层层叠叠,一望无际。那金色从浅黄到深橙,从橘红到金黄,浓淡相宜,错落有致,仿佛是上帝打翻了调色盘,将世间所有的金色都汇聚于此。偶尔点缀其间的墨绿色松柏,更显得这片金色格外耀眼。</p> <p class="ql-block">秋日的阿尔山,是一场金色的盛宴,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在这里,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眼都让人沉醉。它用最纯粹的金色,洗涤着人们的心灵,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只想静静地沉浸在这片金色的梦幻之中,不愿醒来。</p> <p class="ql-block">阿尔山哈拉哈河,微风拂过,水面泛起粼粼波光,金色的光影在水中荡漾,恍若梦境,河边的芦苇也染上了金边,与岸边的金黄树林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绝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b>阿尔山市印象</b></p><p class="ql-block">阿尔山市是我国最小的一个市,就一条街,市人口大约4万人。</p> <p class="ql-block">阿尔山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辖县级市,位于内蒙古东部、兴安盟西北部,地处大兴安岭西南山麓,阿尔山市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93.434千米,其名“哈伦—阿尔山”源自蒙古语,意为“热的圣水”,因丰富的地热资源得名。</p> <p class="ql-block">阿尔山站,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日式风格建筑,被誉为“中国最小、最精致、最美的火车站”。</p><p class="ql-block">阿尔山站始建于1935年6月,1937年7月竣工,原名温泉站,同年10月1日更名阿尔山站,由日本关东军修建,作为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的组成部分,用于掠夺大兴安岭资源。</p> <p class="ql-block">秋色怡人,美景太多,明天我们将告别阿尔山,出发海纳尔,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