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阆中古城

金陵老孙

<p class="ql-block">久闻阆中古城之名,今年九月老俩口川北行中,特地来到阆中玩了四天,来个所谓的深度游。阆中地处嘉陵江中游,与丽江、平遥、歙县并列为中国四大古城。阆中三面临嘉陵江,四周被山环绕,风景秀丽如画,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始建于公元前314年,距今已有2300多年,战国时曾为巴国别都,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清初曾作为四川省会20年。</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融合三国文化(张飞镇守7年)、科举文化(保存完好的贡院)、春节文化(天文学家落下闳创《太初历》恒定春节)、风水文化(棋盘式古城布局)、红色文化等,被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古城内拥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张飞庙、贡院、华光楼)和22处省级文保单位,古街巷保存唐宋格局、明清风貌,近2平方公里古城区为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内的川北道署是明、清两代省级行政机构,现存遗址为清代复建。</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设立川北道台,辖保宁府、顺庆府等31州县,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驻守官员包括巡抚、布政使等2。清顺治三年(1646年)升级为“省府衙门”,至康熙四年(1665年)四川省会迁成都,阆中市充当省会2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阆中文庙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部分为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建遗存,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文庙坐北朝南,由照壁、泮池、棂星门、杏坛、戟门、大成殿、圣迹殿、东西庑、亭廊、西花园、圣域贤关等景观组成,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2019年1月10日,阆中文庙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中天楼又名四排楼,为阆苑十二楼之一,有“阆中风水第一楼”之美誉。始建于唐,民国年间拆毁,2006年原址重建, 2008年国庆前夕正式对外开放。为三层明清风格木楼,底层四通,楼高25米。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它北通北街、南通双栅子街,西通西街,东通武庙街。古人在修建中天楼选址时非常讲究,他们通过测量,计算出阆中古城四围东西走向山脉和南北走向山脉最高点在天空中交汇处映射到地面的位置,并在此修建了中天楼。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古城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贡院,原名为川北道贡院,也称四川贡院、阆中贡院,现存建筑部分为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1年)重建,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川北道贡院是清顺治年间举行乡试的场所,后作为川北道培养选拔人才的学校。该贡院建于清顺治九年(1653),历辛卯、壬辰、癸巳,甲午四科乡试,至康熙二年随省会迁入成都后废止,清嘉庆年间,川北道黎学锦重修后作为乡学之所,现存的贡院比较完整地保存了清初贡院的格局。2007 年贡院进行全面修缮恢复后,又充实了科学考试制度的实物、场景展示,使之成为了一处反映我国古代科学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是目前国内保存完好、格局完整的科举试院建筑。</p> <p class="ql-block">对作弊者的处罚。</p> <p class="ql-block">阆中张飞庙(汉桓侯祠)是纪念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始建于三国时期(公元221年),现存为明清建筑群,占地约5000平方米,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核心特色包括张飞墓冢、文身与武身塑像、岳飞草书《出师表》碑刻及“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传说,是研究三国文化与古代建筑的重要遗址。</p> <p class="ql-block">张飞于公元221年被部将所害后葬于阆中,追谥桓侯,祠庙初建于蜀汉末期,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现存主体为明清时期遗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门与敌万楼‌:山门悬“汉桓侯祠”匾额,敌万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高10余米,象征张飞“万人之敌”的勇武。‌‌</p><p class="ql-block">‌大殿与后殿‌:大殿为五开间建筑,内置张飞文身塑像及兵器文物;后殿连接墓亭,展示张飞武身像。‌‌</p><p class="ql-block">‌墓冢与园林‌:墓冢呈椭圆形,高8米,为张飞身躯葬处;墓后为园林及别院“聊园”,环境幽雅。‌‌</p> <p class="ql-block">张爱萍将军为张飞庙大殿题字:威宣剑阁</p> <p class="ql-block">桃园三结义</p> <p class="ql-block">鞭打督邮</p> <p class="ql-block">当阳桥一声退十万曹军</p> <p class="ql-block">义释川将严颜</p> <p class="ql-block">葭萌关大战马超</p> <p class="ql-block">蜀汉五虎将之一</p> <p class="ql-block">张飞墓冢</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内的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曾在此院驻扎。</p> <p class="ql-block">阆中男儿多壮志!</p> 风水馆内看阆中风水 闲逛古城 古城街巷掠影 <p class="ql-block">登锦屏山隔江远眺古城</p><p class="ql-block">阆中三面绕水四周环山,古城隔江与锦屏山相望。抵达古城的傍晚,锦屏山在晚霞映衬下格外迷人,可后来几日,秋雨绵绵,古城与锦屏山间仿佛隔着一帘雾纱。</p> <p class="ql-block">即使雨雾蒙蒙,我还是跨江登上锦屏山的石阶路。</p> <p class="ql-block">途径杜甫祠堂</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天文学家落下宏所建的观星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阆中人。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汉武帝时任待诏太史,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创制“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在天文学上有较大的影响。其在家乡阆中锦屏山上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民间观星台,改制了观测仪器浑仪。后来的天文历法家如贾逵、张衡、祖冲之等人,则是在落下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发展的。落下闳完善了古代天文学说浑天说,奠定了中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理论基础。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承前启后,对于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瞰碧亭观景。</p> <p class="ql-block">锦屏山下,与阆中古城相对之处就是此地又一个著名5 A景区——南津关古镇。因是白天的缘故,景区内静悄悄,据说晚上此地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隔江对面就是古城的“高层建筑”华江楼。</p> <p class="ql-block">阆中“滕王阁”。一提滕王阁,人们大都认为就是位于南昌的滕王阁,其实不然,阆中也有一个滕王阁。</p> <p class="ql-block">阆中滕王阁,位于阆中古城稍北的嘉陵江边,玉台山半腰。\滕王阁是一座气势宏大、黄碧灿烂、富丽堂皇的唐代风格歇山双重垂檐屋顶宫殿式古典建筑,系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所建造,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后拾级而上。</p> <p class="ql-block">途径滕王石塔,该石塔距今已有1300多年,为唐代建筑,雕刻精美,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登上滕王阁</p> <p class="ql-block">绕过滕王阁继续顺台阶而上。</p> <p class="ql-block">登上玉台山顶积翠亭。</p> <p class="ql-block">登高望远,俯瞰被嘉陵江环绕着的阆中城。</p> <p class="ql-block">阆中不仅坐落在山青水绿之中,誉为“阆苑"仙境”,而且它也曾是一片由革命者鲜血染红的红色区域。</p><p class="ql-block">阆中是红四方面军川陕苏区的主要区域,1933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留有强渡嘉陵江等重大战役遗迹。1996年为纪念当年牺牲的红军将士,当地政府建立了阆中红军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红军烈士纪念园集中展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的革命历史。现存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名录墙等核心设施,收藏烈士遗物300余件,载录烈士信息近8000名,是重要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革命烈士纪念碑:高19.36米,象征红四方面军1936年长征历程。</p> <p class="ql-block">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雕塑</p> <p class="ql-block">巴山女红军塑像</p> <p class="ql-block">缅怀英烈,向革命先烈致敬!</p> <p class="ql-block">墓区内有7790名红军烈士的墓碑,300多件红军将士的遗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