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木渎古镇北宋始建镇,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汉族水乡文化古镇,已有2500多年历史。镇域总体空间结构是“三楔两片”。“三楔”包括穹窿山、天池村、五峰村等农村地区,七子山、砚台山、真山生态保育区,灵岩山、天平山、天池山、穹窿山风景区。“两片”指两大城镇集中建设片区,包括木渎镇区和藏书镇区。镇区形成“一心、两轴、六组团”的空间结构。“一心”指金山路和(苏福路)中山路交汇区域的木渎镇综合公共服务中心,打造全镇行政办公、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地;两轴”指金山路城镇发“展轴和(苏福路)中山路城镇发展轴;“六组团”指古镇组团、金山路组团、长江路组团、藏书组团、春秋古城组团、胥江南组团。</p> <p class="ql-block">苏州的地铁相当发达,可能到达大多数景区。</p> <p class="ql-block">2005年9月木渎镇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是一个具有 2500 多年历史的园林古镇。相传春秋时代,吴王悦西施美色,于灵岩山建筑"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工程浩大,聚材三年,"积木塞渎","木渎"便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严家花园背靠灵岩山,面朝香溪,为江南古典园林代表。其前身为清乾隆年间诗人沈德潜的“竹啸轩”寓所,道光八年由钱端溪购得扩建为“端园”,光绪二十八年木渎富商严国馨购得后由香山帮匠人姚承祖主持重修,更名为“羡园”并因园主姓氏得名严家花园。园林占地16亩,以五进主体建筑为中轴,含门厅、怡宾厅、尚贤堂等,其中尚贤堂为明代东山镇移建的楠木厅。该园历经乾隆六次下江南驻跸之所。</p> <p class="ql-block">虹饮山房,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因园门为弧形,形似彩虹,且园内建筑飞檐翘角,似彩虹高挂,故名虹饮山房。虹饮山房是乾隆皇帝在木渎古镇的民间行宫,因为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都在虹饮山房留下了有关帝王的传说和行宫档案史料,而且园内的秀野园有“小灵岩”之称,小隐园有“草堂别墅”之誉,还有“双溪、叠嶂、双厅、八景”之称。</p> <p class="ql-block">木渎古松园是一座集古松、古桥、古亭、古塔等古建筑于一体的园林景区。园内的古松树是该园的一大特色,被誉为“江南第一古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