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真如寺位于上海普陀区真如镇,占地13320平方米,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寺院。初建于南宋嘉定年间,香火兴盛,为沪上有据可证的历史最为久远的寺院之一,嗣后兴起的真如镇亦因寺而得名。真如寺在历史上遭受多次战火破坏,原来颇具规模的建筑大部遭毁,至建国初,仅存大殿和一棵古银杏树。1950年文物调查时,发现幸存的大殿,从建筑营造法式和大殿的梁仿上遗存“时大元岁次庚申延佑七年癸未季夏月己已二十乙日巽时鼎建”的墨迹,考证为元代古建筑,是上海寺庙中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建筑,1959年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政府拨款落架大修,恢复元建时的原貌。社会动荡时期,全市寺庙遭受侵占破坏,市文管会在大殿放置距今五千年的上海古人骨骸和鸦片战手时置于吴淞口的抗英大铜炮,将大殿作为文物仓库,大殿才免遭破坏。1996年报国家文物局,经国务院认定大殿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在建筑和佛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体现了佛教建筑艺术的中国化进程。</p><p class="ql-block">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真如寺迎来了新生,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真如寺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完好地保存了元代遗构大殿,救治了面临枯死的七百多年古银杏树,保护了不可再生的历史瑰宝。完成了寺院一期修复扩建工程,先后动迁了原寺院范围内的学校、医院、エ厂、居民区,以真如寺大殿为中心,新建了天王殿、圆通殿、念佛堂、真如佛塔、藏经楼、东西厢房、沿河长廊、钟鼓楼、山门等建筑。二期的功能改造,优化配置,天王殿、观音殿、钟鼓楼、长廊屋面安全隐患修缮,融入真如寺文化元素的转经筒,重塑天王殿四大天王和哼哈二将,殿堂内佛像装金、斋堂改造、地藏殿伽蓝殿空间合理优化,僧寮改造,古刹换新颜。</p><p class="ql-block">真如寺自恢复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抚今思昔,爱国爱教之情油然而生,如今真如寺不仅是传播宗教文化的道场,更是佛教中国化的缩影、走进真如寺香火表袅,钟声悠悠,诵经声不绝于耳,多元文化的融合仿佛置身于过去、现在、朱来的交汇点,古老的寺院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