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箭扣长城

林清笑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7日中午,沂源的天空细雨蒙蒙,而我的心中却泛起波澜。这一天对我来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它将要实现十几年前的一个梦想——穿越长城箭扣。</p><p class="ql-block"> 将近12点,行装准备完毕。清点一下:身份证,手机,钥匙,登山杖,登山包,睡袋,劳保手套,雨衣,雨伞,饮用水,两天饭菜,零食,水果, <span style="font-size:18px;">备用药品</span>等。骑电动车出发,奔向齐商银行西门乘车。</p><p class="ql-block"> 天色昏暗,雨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老远看到阿甘、大唐在大巴车旁边等候,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向阿甘问好,阿甘接过我的行李,我停好电动车,上车。</p><p class="ql-block"> 担心晕车,我和认识的一位旅友换了座位,坐在靠前的位置。阿甘清点人数,算上司机和沂水的四位朋友,共30人。集合完毕,12点30分,准备发车。</p><p class="ql-block"> 天一直下着雨,乘客都进入了梦乡。一直到了天津服务区吃晚饭,雨还在下个不停。</p><p class="ql-block"> 休息片刻,再上车。也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到了天津静海区时,我被前边的彩霞惊呆了。</p> <p class="ql-block">  一条又宽又长的彩带挂在天边,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这海洋被旁边的树木、风车、房屋遮挡,若隐若现。车上的乘客全都被惊醒了,眼睛都盯着这金色彩带,唯恐它消失。这海洋仿佛是懂得大家的心意,持续地为我们照亮前进的路。俗谚说得好:“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北京的明天一定是个晴朗的天,明亮的天。我忽然记起,该录制下来,留下这一生未见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  快到目的地的时候,阿甘提醒大家打开导航。最后的一段路程,蜿蜒曲折,地势险峻,他让大家观察。</p><p class="ql-block"> 车子停在了农家小院附近停车场。大家带着兴奋的心情入住农家民宿,条件虽然简陋,但比想象得要好。虽然降温了,天气有些寒冷,但室内还不算冷,每个床上都有电褥子,贴心的老板早已打开。我打开从未用过的睡袋,钻进去,暖暖地进入了梦乡。</p><p class="ql-block"> 18日早六点半,大家在一楼共进早餐。稍候整理行装出发。虽然还未霜降,但北京却下霜了,田野里的草木覆盖着一层薄霜。虽然穿着羽绒服,还是觉得有点冷,我后悔没穿保暖裤。有的自我安慰说,走走就暖和了。</p><p class="ql-block"> 走到箭扣山舍,领队阿甘提出要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大家站在对面,摆好自己喜欢的姿势,听着阿甘的口令,开心留下美好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已快到长城箭扣段,继续前行。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个梯子,大家需要爬梯子翻过,梯子不高,很容易就翻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为防止掉队,也怕落在后面,我紧跟阿甘。走了十几分钟,浑身冒汗,才感觉穿得太多了。于是脱下羽绒服,系在登山包上。稍作休息,后面的都赶了上来,一会儿功夫,我就落在了后面。回头一看,看到了天问和金水畔,哈哈,真是有缘分啊,她俩是这次活动刚刚认识的朋友,我们仨住一个房间,于是我们仨结伴同行。后面还有一位不认识,她们都喊他陈老师,网名墨林。还有沂蒙山人远。我们边走边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到了吐水槽,这是长城的排水设施。在城墙底部有个半尺见方的通道,外面挑出长度一米左右的石砌吐水嘴。</p> <p class="ql-block">  还看到了火炕,是古代士兵取暖休息的地方。里面开满了金色的菊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已经大亮。长城周围重峦叠嶂,层林尽染,在阳光的照射下,阴阳分明,多姿多彩。群山起伏连绵,雄伟壮观,我们不停地拍照,录像。离队伍越拉越远了。</p> <p class="ql-block">  长城本是古代军队的防御设施,早在秦朝就开始修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稳固政权,捍卫疆域,保卫国土,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多是明清时代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箭扣长城一段是最险要的一段。箭扣长城的名称由来主要基于考古发现的明代石碑证据,证实其名称源于明代关口“贾儿岭口”的谐音演变,而非现代人所创;同时,其“W”状蜿蜒形态形似满弓扣箭,成为广为流传的意象补充。‌</p> <p class="ql-block">  长城墙体,敌台、蜂火台顶部连续凹凸形的矮墙称垛墙(垛口墙),又称雉堞。垛墙因形状凹凸如同锯齿而得名。垛墙为“垛”和"口”两部分,凸起为垛,通常高约1.8米, 宽约2米左右,便于守城将士隐蔽,凹下为口,在《守城录》中称女口,开口宽约0.6 米,高与一般人腰部平齐,用于观察与阻击,是长城上攻守兼备的防御设施。</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一观察拍照,离队伍越拉越远了。领队在不断地督促我们赶上去。</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终于到了最险要的地方—天梯。看到天梯石碑说明拍摄下来:</p> <p class="ql-block">  眼前山势突起陡崖上的墙体即是著名的“天梯”。工匠们巧妙借用这段坡度约70度,长度约150米的陡崖,先对山体进行修整,再在其上修建每一步高达4-50公分的台阶,其艰难程度不言而喻,充分展现了大国工匠不畏艰险、执着坚韧、敬业出新的精神。2017年箭扣长城一期修缮工程对“天梯”至“鹰飞倒仰”1000余米的墙体及5座敌台进行了维修。</p> <p class="ql-block">  挑战就在眼前,我们小心翼翼地攀爬。手脚并用, 一步一步,每一步都求稳,求实。靠近右边,便于用手攀住墙体,大天梯终于被成功拿下,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p> <p class="ql-block">  小天梯因长度短而得名,其难度更大。台阶隔得远,直上直下。我观察了一下墙体,感觉靠左边更安全。右脚迈上一个台阶,左手攀住墙体用力将左腿带上来。有的地方,左手攀不住墙体,只好靠自己的力气,将左腿慢慢往上带,必须小心,小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快到顶部时,左手都可以攀住墙体,这样很安全。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鼓足勇气,终于到达了顶部。“我登上天梯啦”我开心地喊道。同伴天问用墨林的手机给我录下了精彩的一幕,也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  因“鹰飞倒仰”地势险峻,且有岔路,阿甘让大唐留下接应我们。在大唐的带领下,我们绕过险峻的地段,很快穿过了这个地方。最后终于和大部队会师了,而大部队又继续前行,我们留下吃午饭。</p> <p class="ql-block">  吃过午饭,我们四人,天问,金水畔,墨林和我,被安排由木子李领着下撤。我们发生了分歧,天问不想下撤,想走西大墙,西大墙没有台阶全是石头路,直上直下,下坡更险峻;我考虑到旅途中一个个家人的嘱托:“注意安全,注意安全。”我犹豫了,决定不走西大墙,跟随木子李下撤,一同下撤的还有玲珑。</p><p class="ql-block"> 下撤了,我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快。却一不小心将脚崴了,好失败啊,明天的镇北楼将要泡汤。我一瘸一拐地往营地返回,走着走着,越走越平稳了,脚伤像是好了。</p> <p class="ql-block">  回到营地,天问和金水畔已经回来了。我连忙用凉水冲洗,金水畔有云南白药气雾剂,她热心地递给我,我感到一阵温暖。</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一起在一楼就餐。饭菜很丰盛,沂水的旅友热情地拿出红葡萄酒,雪佛兰忙前忙后地帮着老板端菜,老板非常感动,特意免费给我们添加了烤羊腿。我们吃着,笑着,说着,唱着……</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醒来,想到沂源户外穿越箭扣组织过12期,第1期由于报满,没有参与,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成行,昨天终于圆了我的梦想,于是吟诗两首,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b>圆梦箭扣</b>(通韵)</p><p class="ql-block"> 曾经箭扣心期望,今日终归美梦圆。</p><p class="ql-block"> 绝壁蜿蜒古关塞,层林尽染是天然。</p><p class="ql-block"> <b>破阵子・穿越箭扣</b>(通韵)</p><p class="ql-block">叠嶂曲折险要,长城陡峭蜿蜒。大小天梯如峭壁,箭扣城墙是险关。直穿在眼前。</p><p class="ql-block">两手攀爬稳健,四肢紧缩安全。信念如山凭勇气,不越长城心不甘。回眸笑众山。</p> <p class="ql-block">  19日当天,大部队去镇北楼,因脚伤没去。我想看看民宿附近的美丽风景,于是就拄着登山杖沿途观赏。远望蓝天白云,长城曲折连绵;近看朵朵野菊,美丽芬芳。不时传来乌鸦“啊、啊”的叫声,内心感到无比的澄澈。</p><p class="ql-block"> 雪佛兰打电话让我回营地收拾行李上车,当我上车时,大部队已经陆续赶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坐在返程的车上,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回望箭扣,已渐渐远去,而箭扣长城的美丽风光却在心中深深地打下烙印,挥之不去。于是,再赋曲一首,聊以抒怀:</p><p class="ql-block"> <b>【越调・天净沙】箭扣长城晨景</b>(通韵)</p><p class="ql-block"> 朝阳映照农家,</p><p class="ql-block"> 古城环绕山崖,</p><p class="ql-block"> 箭扣飞出对鸦。</p><p class="ql-block"> 风光如画,</p><p class="ql-block"> 路边忽见菊花。</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8日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