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韶山灌区,于1965年7月动工,在华国锋同志的领导下,十万劳动大军凭着“愚公有移山之志,我们有穿山之志”的豪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胜利建成了总干渠和北干渠,并顺利通水灌溉。五十多年来,灌区灌溉着双峰、湘乡、湘潭、宁乡、韶山、望城、雨湖七个县(市)约2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00万亩农田,兼具工业供水,发电,航运,防洪排涝,养殖等综合利用功能,是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灌区内工程巍然壮观,气势磅薄,渠道阡陌纵横,群峦叠翠,水如明镜,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外来投资者理想的开辟场所。</p><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13日,韶山灌区项目南干渠顺利通水,韶山灌区项目全线实现顺利通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通过湘江左岸支流涟水中游修建的引水枢纽,引涟水灌溉涟水、涓水、靳水、紫云河4流域农田。共由水府庙水库、洋潭引水枢纽和灌区工程3大部分组成。灌区干渠总长240km,支渠230条,总长160km,斗渠298条,总长920km,通过9处隧洞和26处渡槽将众多水库、山塘连成一体。</p><p class="ql-block">灌溉湖南省双峰、湘乡、韶山、湘潭、宁乡、望城等县市2500平方公里范围的近6.67万公顷农田,兼具防洪排涝、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灌区水域常年水质优于中国一类水质标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为湘乡市、韶山市的城市水源之一,因湘江存在较严重的污染,湘潭市区也正研究将其作为湘潭市的第2水源的可行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工程的策划者与指挥者是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中共湘潭地委书记的华国锋。华国锋为渡槽题写了“云湖天河”四字,刻在渡槽与湘潭至韶山公路的立体交汇处的槽身上。华国锋也因为领导修建这一民生工程而再次得到了毛泽东的赏识。</p> <p class="ql-block">沁园春 </p><p class="ql-block"> 咏韶山灌区</p><p class="ql-block"> 作者:张正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韶灌逶迤,岱绕飞龙,惊世浩章。惯看洋潭坝,名扬四海,飞涟横渡,誉振三湘。十万民工,辛勤苦干,劈石开山慨勇慷。愚公志,赞竣工十月,史迹辉煌。</p><p class="ql-block"> 湘中如此荣光,引我辈儿郎岂敢忘。忆昔时干旱,饿殍遍野,今朝景象,瑞气呈祥。雨顺风调,丰登五谷,增产增收壮镇乡。而前看,喜繁荣华夏,令国之昌。</p> <p class="ql-block">“银田寺”渡槽跨过云湖和长韶公路,是通向毛主席旧居--韶山的大门。渡槽全长246米,是全灌区工程排架渡槽跨度较大,外形较美观的一座,柱子支架是八边形,嵌花纹,渡槽安装有路灯,两侧有人行天桥,栏杆的花饰精巧美观,华国锋同志题写的“韶山银河”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渡槽尽端的樟木山,被左干渠和韶山分渠三面环绕,浮光倒影,清澈如镜。这里原是一片荒丘,现已有排列成行的枫香与樟树,登高远望,阡陌纵横,山峦起伏,农舍俨然,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在通向毛泽东主席旧居--韶山的公路上,有一座名为“韶山银河”的渡槽横跨公路,渡槽右端建有一个韶山银河资料陈列室。室内共陈列着近百幅图片,真实地再现了韶山银河修建时的壮阔场面、宏伟的工程和巨大效益。整个工程经过的是山峦起伏的丘陵地区,当年,十万劳动大军凭着改变主席家乡自然面貌的雄心壮志,凭着“愚公有移山之志,我们有穿山之勇”的豪情,仅用10个月时间就劈开110多座山头,填筑90余处沟谷,胜利建成了韶山银河的主体工程,做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受益,树立了一个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好样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韶山灌区陈列馆始建于1966年,位于韶山市银田镇银河路192号(S208省道旁),坐落于韶山灌区左干渠“韶山银河”渡槽出口处。馆内运用图片、展板、雕塑、实景沙盘模型、3D影院等设备,多角度、真实地再现了韶山灌区修建时的壮阔场面,展示了韶山灌区工程的宏伟面貌和产生的巨大效益,展现了韶山灌区修建的时代精神和劳动人民的智慧。</p><p class="ql-block">韶山灌区陈列馆作为我省水利工程类唯一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不仅是展示韶山灌区建设历史、 </p><p class="ql-block">文化底蕴、辉煌成就和美好未来的窗口,是展示新中国水利建设成就和水利行业精神风貌的载体,更是充分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的重要基地。建馆以来,来灌区参观学习的国内外人员络绎不绝,灌区宏伟的工程及其修建时战天斗地的精神,使游客深受震撼和教育,共接待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人员上百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云湖天河</p><p class="ql-block">在320 国道与韶山至回龙桥公路的交汇处,湘潭县云湖桥镇云湖村境内,横跨公路,贯通大垅,连接两山,有雄伟的云湖天河展示在人们面前,这是韶山灌渠右干渠上的第六座渡槽,名叫“云湖天河”,是华国锋同志在担任韶山灌区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兼政治委员时题写的。</p><p class="ql-block">1965年7月1日至1966年6月2日韶山灌区主体工程修建并竣工。云湖天河渡槽只花了73天时间就顺利建成。渡槽全长470米,全部为简支结构构造,中间有16米长的两跨,一跨公路,二跨铁路。有12米长的33跨,两端各跨长8米和10米。当时有一首民歌这样描述:“一条天河落人间,飞渡云湖两岸边,汽车火车水下过,空中能游十吨船。”今天的云湖天河,一片田原风光,渠水流淌,两岸翠绿,百里渠道百里林,喜看稻菽千重浪。华国锋同志几次回湘潭视察时,都要来这里看一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