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九)

星辰

<p class="ql-block">  童年记忆(九)</p><p class="ql-block">出生于6、70年代农村的儿童,除了运动和活动外的,最常见的还有:</p><p class="ql-block"> 1:滚铁环:滚铁环是中国传统民俗体育活动,汉代已现于百戏之列,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游戏器具由铁质圆环(直径30-70厘米)与推柄(长约60厘米带弯钩)构成,多取材废弃铁桶铁圈,有的铁环套两三个小环以增强声响,玩家通过铁钩控制铁环滚动并发声。该游戏可单人练习或多人竞赛,常见形式包括直线竞速、绕圈转弯及接力赛,规则要求铁环倒地后需原地立起继续,否则被淘汰。随着电子游戏普及,滚铁环活动虽逐渐减少。</p><p class="ql-block"> 2: 翻纸牌:翻纸板游戏(又称打纸板、打四角板或打油板)是一种20世纪60-90年代流行的儿童竞技游戏,主要通过折叠纸板进行拍击或弹射对战,以翻转对方纸板为胜。</p><p class="ql-block"> 游戏道具与制作:‌纸板类型‌:‌四角板‌:最常见,用纸张(如烟盒、旧书页、报纸)折叠成正方形,方法包括:单纸十字折叠法:将长方形纸对折后,依次折出四个直角三角形并相互叠压固定‌。双纸架十字法:用两张对折纸条架成十字,再折角压实‌。‌三角板‌:折叠成三角形,插入开口固定‌。</p><p class="ql-block">玩法规则与技巧:</p><p class="ql-block"> ‌ 核心规则‌:两人对抗,通过猜拳决定攻击顺序,以拍打法或弹射法使对方纸板翻面,获取数量多者胜‌。</p><p class="ql-block">‌常见技巧‌:</p><p class="ql-block">‌扇‌:利用纸板拍地产生的风力扇翻对方纸板‌。</p><p class="ql-block">‌带‌:用厚纸板大力击打,以力量带翻对方‌。</p><p class="ql-block">‌冲‌:瞄准纸板与地面空隙斜插掀翻‌。</p><p class="ql-block">‌策略‌:根据纸板材质(厚薄、大小)调整力度和角度,如厚纸板适合拍打,轻薄纸板多用弹射‌。</p><p class="ql-block"> 3:打陀螺:打陀螺是许多人的童年记忆,其玩法和意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中演变,成为承载集体回忆的文化符号。 ‌</p><p class="ql-block"> 玩法演变</p><p class="ql-block">陀螺最初为木质倒圆锥形,顶部系绳后通过抽打使旋转,现代发展为塑料、铁制等多种材质。古代儿童用鞭子抽打维持旋转,演变出"冰尜""打老牛"等别称;现代则出现发射器发射型陀螺和手捻陀螺。 ‌</p><p class="ql-block">记忆场景</p><p class="ql-block">‌制作过程‌:用枣木削成圆锥形,嵌入钢珠增强耐磨性,用布条搓绳制作鞭子。 ‌</p><p class="ql-block">‌竞技乐趣‌:农村孩子常在晒谷场或堂屋比赛,通过撞击比拼"攻击性",甚至用粉笔在陀螺上绘制图案增加趣味性。 ‌</p><p class="ql-block">‌情感价值‌:陀螺不仅是玩具,更是社区活动载体。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代际传承的文化记忆。 ‌</p><p class="ql-block"> 4:老鹰捉小鸡游戏:</p><p class="ql-block">老鹰捉小鸡,又称“黄鹞吃鸡”“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与的益智娱乐游戏。游戏中需用猜拳确定老鹰、母鸡及小鸡角色讨论,小鸡列队于母鸡身后并抓住前者衣物躲避抓捕。老鹰需避开母鸡阻拦,捕捉第三只之后的小鸡,母鸡可通过推拽、张开双臂跑动阻挡老鹰。若小鸡队伍散开或被捉住,则游戏结束,角色按规则轮换。该游戏在柯尔克孜族、满族等民族中有多种变体形式,如“老鹰吃仙鹤”“老鹞叼小鸡”等。学校可通过在有限场地组织活动,通过侧身跑、躲闪动作锻炼身体协调性,并培养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游戏中老鹰掌握主动权,但需遵守不得侵犯母鸡的规则限制。</p><p class="ql-block"> 5:堆雪人:有一次,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滚出了一个还算满意的雪球作为雪人的身体。可是,当我准备为雪人装上五官和手脚时,却发现这一切都成了难题。我跑遍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才找到了一些合适的材料来装扮雪人。最终,我用小柿子做鼻子,用木炭做眼睛,用陈皮糖拼成嘴巴,还巧妙地利用水桶和鞭炮为雪人增添了特色。最后,我还用老爸的鱼线和鱼钩为雪人造了一个机关重重的“堡垒”。</p><p class="ql-block"> 虽然现在的我已经长大,但每当回忆起那些童年的趣闻乐事,心中仍然充满了温暖和感动。那些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