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朗诵 ||《致橡树》作者:舒婷

寒梅

<p class="ql-block">请点击下方音频链接惠听↓</p> <p class="ql-block">《致 橡 树》</p><p class="ql-block">作者:舒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如果爱你-- </p><p class="ql-block">绝不象攀援的凌霄花 </p><p class="ql-block">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p><p class="ql-block">我如果爱你-- </p><p class="ql-block">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p><p class="ql-block">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p><p class="ql-block">也不止象泉源 </p><p class="ql-block">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p><p class="ql-block">也不止象险峰 </p><p class="ql-block">增加你的高度, </p><p class="ql-block">衬托你的威仪。 </p><p class="ql-block">甚至日光。 </p><p class="ql-block">甚至春雨。 </p><p class="ql-block">不,这些都还不够! </p><p class="ql-block">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p><p class="ql-block">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p><p class="ql-block">根,紧握在地下 </p><p class="ql-block">叶,相触在云里。 </p><p class="ql-block">每阵风过 </p><p class="ql-block">我们都互相致意, </p><p class="ql-block">但没有人 </p><p class="ql-block">听懂我们的言语。 </p><p class="ql-block">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p><p class="ql-block">象刀、象剑, </p><p class="ql-block">也象戟; </p><p class="ql-block">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p><p class="ql-block">象沉重的叹息, </p><p class="ql-block">又象英勇的火炬。 </p><p class="ql-block">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p><p class="ql-block">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p><p class="ql-block">仿佛永远分离, </p><p class="ql-block">却又终身相依。 </p><p class="ql-block">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p><p class="ql-block">坚贞就在这里: </p><p class="ql-block">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驱, </p><p class="ql-block">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致橡树》直白解读</p><p class="ql-block">1. 开篇否定依附式爱情:诗人明确表示,爱一个人绝不会像凌霄花那样,借着对方的优势抬高自己、炫耀自己;也不会像痴情的鸟儿,只会围着对方(绿荫)重复单调的讨好,毫无自我。</p><p class="ql-block">2. 超越单方面付出:诗人觉得,就算像泉源那样一直给对方清凉慰藉,像险峰那样帮对方衬托威严、增加高度,甚至像日光和春雨那样默默奉献,这些都还不够——因为这些依然是单方面的“给予”,而非平等的“同行”。</p><p class="ql-block">3. 核心:平等的“树之爱情”:诗人认为,真正的爱里,自己必须是和橡树并肩的木棉,以“树”的独立姿态站在一起。地下的根紧紧相握,天上的叶相互触碰,有风来时彼此“打招呼”,这种默契无需外人懂。</p><p class="ql-block">4. 各自独立又彼此支撑:橡树有坚硬的枝干,像刀、剑、戟一样有力量;木棉有鲜红硕大的花朵,既藏着深沉的情感(沉重的叹息),也有勇敢的力量(英勇的火炬)。两人会一起面对寒潮、风雷等困境,也会一起享受雾霭、虹霓等美好。</p><p class="ql-block">5. 爱情的真谛:他们看似是两棵独立的树(永远分离),灵魂却一辈子相依。这种“平等独立、共担共享”的感情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体现在:爱对方不仅爱他外在的伟岸,更爱他坚守的信念(坚持的位置)和扎根的土地(背后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致橡树》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1. 直接动因:一场关于两性认知的争执</p><p class="ql-block">1977年3月,舒婷在鼓浪屿陪同诗坛前辈蔡其矫散步时,因对方的一番言论心生触动。蔡其矫感叹自己邂逅的女性多有缺憾:外貌出众者往往头脑简单,富有才学者常常容貌普通,而兼具美貌与才情的又多显泼辣强势,难以契合理想中的择偶标准。这番带有传统审视视角的评价,让舒婷对其中隐含的性别不平等认知感到不满——她认为女性不应被当作供男性取舍的“完美标本”,两性关系应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这种强烈的情绪驱动她在当晚凌晨两点一气呵成写下诗作,最初题为《橡树》,次日便将草稿交给了蔡其矫。</p><p class="ql-block">2. 时代语境:思想解放浪潮下的个体觉醒</p><p class="ql-block">诗作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彼时文革刚刚结束,中国社会正处于思想解放的初期。十年动荡对人性与尊严的压制尚未完全消散,爱情曾长期被贴上“资产阶级感情”的标签,相关表达被视为禁忌,而传统两性关系中“男强女弱”“女性依附”的固化认知仍根深蒂固。</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也是当代诗歌的“黄金时代”,以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派”率先突破思想禁锢,通过诗歌重拾对个体情感与个性价值的表达。《致橡树》中对独立人格的强调,正是对这一时代背景的呼应——既是对传统婚恋中女性从属地位的反叛,也是对个体尊严与平等关系的追求,契合了社会思想复苏期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觉醒需求。</p><p class="ql-block">3. 发表与传播:从手稿到“国民爱情诗”</p><p class="ql-block">诗作最初并未立即发表,蔡其矫将手稿带至北京交给诗人艾青,得到艾青的高度认可——从不抄写他人作品的艾青特意将其抄录在册,并建议将题目改为《致橡树》,使诗歌的倾诉对象更明确。1979年,《致橡树》作为《爱情诗(九首)》之一,发表于当时最具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第4期。</p><p class="ql-block">借助《诗刊》高峰时54万册的发行量,以及社会对新鲜思想与情感表达的渴求,诗作迅速引发轰动并广泛流传。后来它两次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进一步奠定了其“国民爱情诗”的地位,成为一代青年对理想爱情的精神参照。</p> <p class="ql-block">舒婷,原名龚佩瑜,后改名为龚舒婷,1952年7月出生于福建龙海石码镇,祖籍为福建泉州,是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p><p class="ql-block">舒婷从小随母亲在外祖母家长大。1969年,她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插队到闽西山区,在知青生活中开始诗歌创作,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舒婷开始在《诗刊》等刊物上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专业从事写作。1983年,她凭借诗集《双桅船》获得第一届全国新诗优秀诗集奖,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p><p class="ql-block">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顾城、北岛等诗人同属一个创作群体。她的诗歌善用意象,具有多重情感表达、悲欢交融的特点,主题常围绕人的尊严和价值、赤子之心、女性的自觉意识等展开。其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会唱歌的鸢尾花》等,散文集有《心烟》《秋天的情绪》等。</p><p class="ql-block">此外,舒婷还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厦门文联主席、福建省作协副主席等职务。她获得过1993年庄重文学奖、全国首届新时期女性文学奖等多个奖项。</p> <p class="ql-block">寒梅简介:黑龙江省大庆人,中共党员。喜欢用心灵撞击文字, 用灵魂演绎声音。资深朗诵爱好者和正能量传播者。派派网朗诵艺术平台十周年元老级风云人,美篇平台艺术领域优质作者。朗诵特质见长于古诗文。其大部分作品发表于派派网朗诵艺术有声平台和美篇平台电台之声,其精品之作上百余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