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5周年

九九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p><p class="ql-block">为援助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密切配合,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把侵略军从鸭绿江和图们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一举收复朝鲜北部广大土地,奠定了这场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基础。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多次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和细菌战。中朝军队不仅把战线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下来,而且还进行了多次进攻战役,迫使侵略者停战谈判,使他们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国的安全,捍卫了远东和世界和平,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p><p class="ql-block">6月27日,美军正式参战。同时,美国海军第七舰队驶入中国台湾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台湾。</p> <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分别发表讲话和声明,反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和入侵我国领土台湾。</p> <p class="ql-block">1950年9月15日至28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与釜山守军形成夹击,导致朝军从胜率90%骤降至溃败。‌‌</p><p class="ql-block">美军仁川登陆后,中国政府通过广播警告美国:如果跨过三八线,中国就会出兵。三八线,就是底线。</p><p class="ql-block">10月1日,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并大举北进。与此同时,美军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1日晚,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请求苏联和中国出兵给予军事援助。</p><p class="ql-block">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人民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同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分两个阶段。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为第一阶段。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连续进行5次战役,把帝国主义侵略者从鸭绿江和图们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一举收复了朝鲜北部广大土地,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迫使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接受停战谈判,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为第二阶段。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依靠坚固阵地,边打边谈、打谈配合,先后粉碎了敌军多次局部进攻,并取得了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的胜利;同时,也主动地对敌军发动了多次战术性进攻,直至战役进攻。经过长达两年零一个月的战略相持,逼着美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同意签订停战协定。</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27日上午10点,交战双方正式在《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上签字。《协定》规定,签字12小时(即27日晚22点)后正式生效。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志愿军以1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进行阻击,集中5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给“联合国军”以突然性打击,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第一次战役历时13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1.5万余人,首战告捷,取得了以劣势装备同现代化优势装备美军作战的初步经验,并为尔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志愿军伤亡1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西线6个军主力在清川江地区,东线3个军在长津湖地区出其不意发起反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放弃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线”以南。</p><p class="ql-block">此役志愿军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胜利,共歼敌俘获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另外,缴获击毁各类炮1000余门、坦克装甲车200余辆、汽车3000余辆,缴获各型飞机6架。顺利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敌占区,一举将“联合国军”打退回三八线以南地区转入防御,彻底挫败了麦克阿瑟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狂妄企图,沉重打击了“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为抗美援朝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经七昼夜进攻,突破“联合国军”的“三八线”既设阵地和纵深防御,向前推进80~110公里,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占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并适时停止了战役追击。</p><p class="ql-block">此役共歼敌19000多人。志愿军伤亡8500余人(含朝鲜人民军2700余人),敌我伤亡对比为1:0.43。</p> <p class="ql-block">【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发动的攻势,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防御战役。</p><p class="ql-block">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一部兵力在西部战线顽强抗击,集中6个军在东部战线(横城地区)实施反击,但未能打破“联合国军”主要方向上的进攻。</p><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遂在全线转入运动防御,抗击消耗“联合国军”。3月14日,中朝人民军队撤出汉城。4月21日,将“联合国军”扼制在“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p><p class="ql-block">此役历时87天,歼敌7.8万人;志愿军战斗减员5.3多人,敌我伤亡对比1:0.67。中朝人民军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胜利完成了防御任务。</p> <p class="ql-block">【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集中1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三八线”,直逼汉城;接着志愿军又转移兵力于东线,而后中朝人民军队向北转移,至6月10日,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p><p class="ql-block">此役,志愿军和人民军连续作战50天,共歼灭“联合国军”8.2万余人,志愿军和人民军伤亡8.5万余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经过连续5次战役,志愿军和人民军共歼敌22万多人,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并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从而根本改变了朝鲜战争形势,迫使“联合国军”转入战略防御,并被迫接受了苏联政府1951年6月23日所提出的关于谈判停火与休战的和平建议,与中朝两国开始了朝鲜停战的谈判。</p> <p class="ql-block">【朝鲜停战谈判】是公认的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经过58次大范围、733次小范围谈判,两易会场,五度中断,前后历时749天。</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美方称为三角山战役(Battle of Triangle Hill)。是役,志愿军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以劣势装备挫败敌人大规模进攻。战役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p><p class="ql-block">1952年9月18日,志愿军在沿“三八线”附近地区的整个战线上开始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攻占了“联合国军”许多营以下阵地。为改变战场的不利态势,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精心策划了“金化攻势”,即美第9军动用美国陆军第7师,韩国陆军第2师及第9师,夺取五圣山南麓的三角峰和“狙击岭”,进而威胁五圣山。</p><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防守地约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志愿军防守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双方随后不断向上甘岭地区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岭发展为局部战役规模。激战持续至11月25日结束。在持续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p> <p class="ql-block">【金城战役】1953年7月13日至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南地区对南朝鲜军实施的进攻作战,是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次战役。</p><p class="ql-block">1953年6月中旬,南朝鲜李承晚集团破坏停战谈判达成的战俘遣返协议,强行扣留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2.7万余人。</p><p class="ql-block">7月13日21时,志愿军集中第20兵团和第9兵团共6个军24万人,配属1104门火炮及火箭炮、坦克,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发起进攻。战役中以1900余吨炮弹实施火力急袭,首次在火炮数量和炮火密度上超过敌军,经1小时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前沿阵地,第68军第203师穿插分队奇袭首都师“白虎团”团部并缴获“虎头旗”。至15日晚突入纵深最远达18公里,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16日转入防御后,击退“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1000余次反扑。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致电祝贺战役胜利。至27日停战协定签署时共歼敌5.3万余人,缴获坦克45辆、火炮423门,南朝鲜军4个师遭重创。</p><p class="ql-block">此役通过拉直金城战线,粉碎了南朝鲜当局的军事冒险,直接促成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导致美韩战略分歧加剧,为战后半岛局势稳定奠定重要基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27日上午10点,交战双方正式在《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上签字,《协定》规定,签字12小时(即27日晚22点)后正式生效。</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27日22时、7月28日上午9时30分和下午1时,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分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减员36.6万余人,其中阵亡11.57万余人、战伤22.1万余人、失踪和被俘2.9万人。</p><p class="ql-block">至2014年,经过民政部、总政治部梳理汇总各方面档案资料,最终确认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该数字包括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牺牲和失踪的志愿军官兵、支前民兵民工、支前工作人员,以及停战后至志愿军回国前帮助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生产建设牺牲和因伤复发牺牲的人员。</p> <p class="ql-block">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涌现出30余万英雄模范和功臣,35万余人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各级勋章、奖章。除彭德怀司令员外,还有胡修道、伍先华、杨春增、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杨根思、许家朋、李家发、杨连第、杨育才等11位同志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共和国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p><p class="ql-block">爱国主义精神‌: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民族尊严奋不顾身。 ‌</p><p class="ql-block">‌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以弱胜强创造战争奇迹。 ‌</p><p class="ql-block">‌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 ‌</p><p class="ql-block">‌革命忠诚精神‌:为完成使命慷慨奉献一切。 ‌</p><p class="ql-block">‌国际主义精神‌: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奋斗。 ‌</p> <p class="ql-block">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进一步锤炼了经过严酷战争洗礼的人民军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