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共赴成长‍‍——2025年秋语文学科“送培下乡”教研活动纪实

雩田中心小学

<p class="ql-block">  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场聚焦语文教学提质的“送培下乡”教研盛宴,于10月28日在遂川县雩田中心小学温情启幕。</p> 活动初心:聚光乡村语文教学的“提质之路”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以新课标为导向,瞄准乡村语文教学“目标模糊、方法单一”的痛点,通过骨干示范、精准指导,传递“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既赋能乡村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能力,也为乡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长搭台,夯实教学质量根基。</p> 课堂风采:四节精品课,各绽语文之美 <p class="ql-block">  当日的正和楼一楼报告厅,四节风格各异的语文课依次登场,为参会教师呈现了鲜活的教学范例:</p> <p class="ql-block">  曾美红老师的《天堂鸟》以细腻的品读带领学生触摸文字里的“动静之美”,让“大榕树的生机”与“群鸟的欢腾”在课堂里鲜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  王宇欣老师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富饶的西沙群岛》</span>借“画面式教学”解锁文本的“景美物丰”,带着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游览”西沙的瑰丽;</p> <p class="ql-block">  肖艳红老师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丽的小兴安岭》</span>以“四季画卷”为线索,串联起文本的修辞与情感,让“景随季变,美贯全年”的特点清晰落地;</p> <p class="ql-block">  徐艳梅老师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葡萄沟》</span>用生动的情境、趣味的互动,带着低段学生读懂“葡萄沟的甜”,让识字、品读与情感体验自然融合。</p> <p class="ql-block">  讲台上,青年教师正声情并茂地讲解着。而在讲台下,另一幕无声的戏剧也在上演。台下的听课老师执笔记划,目光随讲台动态流转,时而颔首,时而蹙眉思索细节。评委席上,几位评委端坐,或指尖轻叩桌面专注聆听,或翻看教案比对,眼神里藏着审视与考量。</p> 研讨深耕:思维碰撞里的“教学生长” <p class="ql-block">  课后,评课交流环节在正和楼多间会议室同步开展:学员分组研讨,聚焦课堂细节畅聊收获与思考;导师集中点评,从“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地、核心素养的渗透等维度,给出精准且实用的改进方向。思维的碰撞里,是教学经验的共享,更是乡村语文教学提质的新思路。</p> 活动余韵:以研为桥,共赴教育新程 <p class="ql-block">  从精品课展示到深度研讨,这场“送培下乡”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能的传递,更是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理念共融的纽带。未来,愿这份“以研促教”的热忱,持续照亮乡村语文教学的提质之路,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在优质的语文课堂里,遇见文字的温度与成长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文本编辑: 吕珍 康琪</p><p class="ql-block">审核、签发: 刘颂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