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共和国记忆——【西南军区補训八师三十九团】颁发的立功证</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这是一份我馆收藏到的1952年7月7日由西南军区補训八师三十九团政治处颁发给黄旺青同志荣获的丙等立功证,前面说过每支部队因文化人才原因,设计风格也各异,其中有不少设计人才在新中国成立后,已经逐渐成长为画家、版画家、漫画家等。所以你还别小看这张小小的立功证书,他反映出的信息量可不一般?其一: 帮助我们了解到了,我军不同时期立功证书的设计风格、时代背景等;其二: 了解到部队的人才分布情况;其三: 这些证书虽然反映的信息量简短,一旦汇集多了,他能从中分析出我军的政治思想、治军理念、战略决策等、其四: 这种激励措施,是我军独创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不仅代表着我军的精神意志,而且把全国人民的精神意志都凝聚在了一起,是前所未有的,他让【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阶级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难怪有不少国外“收藏家”也在收集我们的革命文物,他们难道仅仅是为了喜欢和爱好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话归正壮,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南军区補训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补训师是军队中专门负责新兵训练和向作战部队输送兵员的单位,核心职能包括接收、训练新兵,并将其补充到前线部队以维持战斗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1949年西南军区(原第二野战军)在组建过程中,确实存在新兵补充和训练的实际情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一、补充训练体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1949年渡江战役期间,西南军区为快速扩充兵力,采取了以下措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1)学生兵招募:从重庆地区招募6000多名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学生参军,这些学生兵被分配到不同部队,增强了部队的科技作战能力。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扩军委员会运作:各省、专区、县三级设立扩军委员会,通过政策宣传、体格审查等方式动员新兵。例如云南省扩兵委员会下设多个小组负责具体工作。 1949年11月西南战役结束后,原属第二野战军的第18兵团被撤销,其番号由第60军兼并。此时西南军区下辖的第18军、第60军等部队仍需补充新兵以维持战备需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二、主要职能与运行模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1)新兵训练与补充:接收来自地方征召的新兵,进行基础军事训练(如队列、射击、战术等),合格后输送到前线作战部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补训师通过各级扩军委员会组织征召,确保兵员质量和及时补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武夷山坑口革命历史陈列馆(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武夷山市云飞红色收藏博物馆(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馆藏品 欢迎光临指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