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辽宁省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馆藏文物总量达11.2万件(套),其中尤以《曹娥诔辞》《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北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瑞鹤图》等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辽代陶瓷、历代碑志、明清版画、古地图、清李佐贤《古泉汇》著录的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和影响。</p><p class="ql-block">沈阳2号地铁或多条公交线路可以方便直达…</p> <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丹桂飘香</p><p class="ql-block">辽宁省博物馆参观花絮</p><p class="ql-block">观看“山海共融和合共生”主题展,珍贵的文物、史料串联起的石火之光,文明初章…历史脉络,营造穿越历史时空的沉浸感,直观到感受辽宁地处环渤海和东北亚核心地带,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一脉,边参观、边拍摄记录整理并编辑美篇文章,分享辽宁省博物馆展出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山海共融和合共生”主题展前言</p> <p class="ql-block">文明初章</p><p class="ql-block">旧石器至战果时期</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中华文明具有连续不断的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辽宁地区约二十八万年人类活动史与近万年文化演进史,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石火之光 旧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距今28万年-约2万年</p> <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眼帘的大型展台,展出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金牛山遗址 大石桥永安镇</p><p class="ql-block">属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p> <p class="ql-block">鸽子洞遗址 喀左水泉乡</p><p class="ql-block">属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遗址 海城市孤山镇</p><p class="ql-block">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p> <p class="ql-block">旧石器时代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古国玉器 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距今8000-4500年</p> <p class="ql-block">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牛河梁遗址群中发现中国最早的坛庙冢复合祭祀体系,玉猪龙、C形碧玉龙等礼器印证早期神权制度雏形。</p><p class="ql-block">2024年与老同学、老朋友一行赴建平、朝阳、喀左“红山文化寻迹之旅”,参观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公园,整理拍摄照片编辑了美篇文章留下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玉器</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代表性考古学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主要分布于西辽河、大凌河流域,覆盖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p><p class="ql-block">该文化以1921年赤峰红山后遗址发现为起点,1935年首次发掘红山后遗址,1954年正式命名。重要考古成果包括牛河梁遗址群中坛庙冢复合祭祀体系、女神庙泥塑及玉猪龙等礼器,印证了早期社会分层和神权礼制雏形。</p> <p class="ql-block">丹东后洼遗址</p><p class="ql-block">后洼文化是辽东半岛黄海沿岸新石器时代较早的文化类型,其来源与全新世海浸导致的黄海岸边平原形成密切相关。后洼遗址距今约6000-5000年前,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重要考古遗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辽海方国 青铜时代</p><p class="ql-block">距今4000年-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中国北方青铜器主要指春秋战国时期分布于长城沿线及北方草原地带的青铜器群,以鄂尔多斯青铜器为代表,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文化特征,包括动物纹饰、实用兵器与车马器等,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生活与信仰体系。</p> <p class="ql-block">喀左青铜器窖藏</p> <p class="ql-block">辽海方国</p> <p class="ql-block">儒牛尊</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匕</p> <p class="ql-block">青铜剑</p> <p class="ql-block">陶罐</p> <p class="ql-block">高台山文化,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并于80年代末定名的我国北方一支早期青铜文化。主要分布于辽北地区,年代为夏代中晚期至商代晚期,与夏家店下层文化大体平行,并对其后的魏营子文化及夏家店上层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融合汇聚</p><p class="ql-block">秦汉魏晋时期 前221至581年</p> <p class="ql-block">边郡和合 秦汉郡县</p> <p class="ql-block">文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双鸟回首铁柄铁剑</p> <p class="ql-block">中间铜叉具</p><p class="ql-block">右侧兽纹柄铜剑</p><p class="ql-block">左侧鎏金熊纹铜扣饰</p> <p class="ql-block">1、镶金双牛纹铜饰牌</p><p class="ql-block">2、镶金镂空鹰虎熊铜饰牌</p><p class="ql-block">3、骑士提俘虏铜饰牌</p><p class="ql-block">4、镂空鹰虎熊铜饰牌</p><p class="ql-block">5、镂空双蛇纹铜饰牌</p> <p class="ql-block">西凤西岔沟墓群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车列图”壁画</p><p class="ql-block">【辽阳汉魏壁画】车骑出行篇</p><p class="ql-block">辽阳汉魏壁画,第一批入围国保,比敦煌早三百年的无上国宝。</p><p class="ql-block">辽阳古称襄平,为东北第一历史名城,汉魏之际,公孙氏主政,政局相对平稳,墓葬壁画题材丰富。</p> <p class="ql-block">网络下载的“车列图”</p> <p class="ql-block">公孙归附</p> <p class="ql-block">辽阳北园汉魏壁画墓</p> <p class="ql-block">官吏等场</p> <p class="ql-block">宴饮百戏</p> <p class="ql-block">铜鎏金木芯马蹬</p> <p class="ql-block">并同华夏</p> <p class="ql-block">还原出土文物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1金步摇世</p><p class="ql-block">2錾儿何纹弧形金珰</p><p class="ql-block">3 鎏金镂空铜带具</p> <p class="ql-block">南北互融</p><p class="ql-block">魏晋时期220-581年</p> <p class="ql-block">冯素弗墓</p> <p class="ql-block">万佛堂石窟</p><p class="ql-block">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县城西北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福山峭壁上,是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现存窟(龛)20余个、雕像430尊,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陶俑</p> <p class="ql-block">驮物卧式骆驼俑</p> <p class="ql-block">运动式陶俑</p> <p class="ql-block">统一辽东 668年</p> <p class="ql-block">精美三彩罐(拍摄许多坛坛罐罐可以作为绘画素材)</p> <p class="ql-block">三彩兽头是渤海三彩建筑构件,出土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上京城遗址(又称东京城遗址),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该构件柱口径40.5厘米,底外径58厘米,高11.4厘米,底厚5厘米,整体塑造为兽首怒吼状:兽口大张,上唇卷起,舌部微卷,四对臼齿对称分布,眼球突起分列两侧,鼻部朝天,双耳呈扇形褶皱,通体施黄绿釉彩。</p> <p class="ql-block">金石永契</p><p class="ql-block">金石契”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jīn shí qì,比喻坚贞不渝的友情,强调友谊如同金石般坚固、永恒不变。 该词源于古代文献,常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中描述深厚、忠诚的人际关系。</p> <p class="ql-block">精品 陶瓷展</p> <p class="ql-block">安辑北疆 辽金时期</p><p class="ql-block">916至1234年</p> <p class="ql-block">古风银面具主要指辽代契丹贵族使用的鎏金银覆面,其采用鎏金或纯银制作,面部轮廓清晰,眉骨突出,双目闭合,双唇紧闭,神态安详。耳下及鬓侧有系结孔洞,便于固定。 作为葬具,覆盖于死者面部,配合锦彩或金属丝网包裹躯体,体现“饰终之仪”的丧葬礼仪。</p><p class="ql-block">银质覆面代表辽代公主或贵族女性使用,金质则为男性身份。不同等级的墓葬规格与材质(金/银)对应不同社会地位。 </p> <p class="ql-block">青牛白马</p> <p class="ql-block">医巫闾山辽代帝陵遗址</p><p class="ql-block">医巫闾山,今简称闾山,地处今辽宁省锦州市境内,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医巫闾山历史悠久,由华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而成。相传舜时把全国分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闾山被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周时封闾山为五岳五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医巫闾山耶律楚材读书堂</p><p class="ql-block">耶律楚材(1190-1244)是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契丹族政治家、宰相,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12岁时曾在医巫闾山清安寺读书,后辅佐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推行汉法、保护中原文化,被誉为“治天下匠”,尊孔重教,修复孔庙,设立国子学,促进蒙古接受中原文化。</p> <p class="ql-block">陶釉小口瓶</p> <p class="ql-block">酱陶盂</p> <p class="ql-block">义县奉国寺</p><p class="ql-block">奉国寺的大雄殿、七佛塑像和建筑彩画三者并称“奉国寺三绝”,是集考古、绘画、雕塑等文化价值于一体的皇家寺院,建筑方法代表了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并为日后北京故宫的修造提供了成熟的建构方法。</p> <p class="ql-block">奉国寺,俗称大佛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是中国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奉国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现存有重建的外山门、清朝时期重建的内山门、牌楼、钟亭、碑亭、天王殿以及辽代时期保存至今的大雄殿等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奉国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17日,奉国寺以“辽代木构建筑”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p> <p class="ql-block">鸟首铜提梁铁壶</p> <p class="ql-block">三足铜足壶</p> <p class="ql-block">中华一统 1271-1911</p> <p class="ql-block">辽金东京</p><p class="ql-block">辽金两代设辽阳为东京,后金政权在此修筑都城四年,奠定政治军事基础。历史上共有洛阳、开封、辽阳等八处东京城,涉及东汉、唐、宋、辽、后金等政权。</p> <p class="ql-block">镇抚东北 元代 1271-1368年</p> <p class="ql-block">珍贵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辽阳行省 </p><p class="ql-block">1287年设立辽阳行省</p><p class="ql-block">元代行省职官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白釉陶罐</p> <p class="ql-block">白釉黑花诗文陶瓶</p> <p class="ql-block">白釉陶彩“风花雪月”</p> <p class="ql-block">精美国画 胡骑国立轴</p> <p class="ql-block">首边互市</p> <p class="ql-block">绥中元代沉船打捞水物</p> <p class="ql-block">1991年,辽宁省绥中县渔民在三道岗海域意外打捞出元代瓷器,引发水下考古发掘。该事件证实了磁州窑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外销贸易,特别是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展示了辽西走廊的环渤海航线繁荣。</p> <p class="ql-block">出水文物:以磁州窑瓷器为主(如白釉黑花龙凤罐、婴戏罐),铁器(占金属文物89%),以及松木船体残骸(长20-22米)。</p> <p class="ql-block">双层木制金漆云龙纹套盒</p> <p class="ql-block">辽东都司与李成梁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由明神宗朱翊钧敕令辽东巡抚周咏等人建造,用以表彰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功绩。该石坊高九米,宽十三米,为四柱五楼式结构,使用沉积砂岩建造,整体呈暗紫色。坊额镌刻“世爵”“天朝诰券”及李成梁官职名称,饰有鲤鱼跳龙门、犀牛望月等浮雕。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卧鹿座犀牛望月纹铜镜</p> <p class="ql-block">永乐天子铜铳</p> <p class="ql-block">万里同风</p><p class="ql-block">清代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清太祖高皇帝玉册</p> <p class="ql-block">弓箭</p> <p class="ql-block">弓箭囊包</p> <p class="ql-block">清高宗弘历 书四得续论 字迹</p> <p class="ql-block">清代,爱新觉罗·弘历(乾隆)《泥金书四得续论》行楷书,纸本,尺寸35.7x502.2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此卷为泥金纸上书写的手卷,长卷在章法布局上疏朗大气,落落大方,气韵贯通,字体端壮秀丽,运笔上讲究迟送涩进之法,弥补了泥金书在书写时迟滞的缺点。</p><p class="ql-block">乾隆一生纵情翰墨,在位期间每至一处,必作诗记胜,御书刻石。从此卷中可以窥见乾隆皇帝在书法艺术上的深厚功力。</p> <p class="ql-block">锡伯族西迁是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为巩固新疆边防实施的军事移民行动,约4000名锡伯军民从盛京(今沈阳)出发,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抵达伊犁,形成军政合一的戍边体系,对边疆稳定、民族融合及文化传承产生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新疆防务空虚,需强化伊犁驻防。锡伯族以善骑射著称,被选中执行“携眷永戍”政策,解决边防轮换与屯垦问题。</p><p class="ql-block">1764年4月分两批从盛京出发,经蒙古高原驿路,克服严寒、瘟疫、洪水等艰险,原定三年行程提前至1765年7月抵达。出发时4295人,途中新增755人,到达时共5050人。</p> <p class="ql-block">锡伯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总人口约19.2万,主要分布在辽宁(70.2%)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源于东胡鲜卑部,以1764年西迁戍边闻名,文化上保留独特姓氏系统、节日和骑射传统。</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遗产满族故里</p><p class="ql-block">永陵博物馆是清代皇室祖陵,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始建于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1659年(顺治十六年)定名永陵,是清朝关外第一陵。 </p><p class="ql-block">永陵最初作为努尔哈赤家族墓地,后经多次迁葬与修缮。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曾九次亲临祭祖。</p> <p class="ql-block">神秘的清朝皇家陵寝!盛京福陵,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福陵位于沈阳市浑河北岸的天柱山,距市区约十八公里,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沈阳东陵,为盛京三陵之一。</p><p class="ql-block">天聪三年(1629年)选定在盛京的东北郊外营建陵墓,总面积约19.48万平方米。福陵形制为外城内郭,由前院、方城和宝城三部分构成,自南而北渐次升高(即108蹬)。这既不同于明朝的陵墓,也不同于清朝入关后建造的陵寝。</p><p class="ql-block">福陵自民国十八年(1929年)起被代辽宁省政府辟作公园。除方城明楼曾毁于雷火后又修复外,其余皆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遗产沈阳北陵公园</p><p class="ql-block">清昭陵俗称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合葬陵寝。</p><p class="ql-block">清昭陵占地面积实测为318.74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清顺治八年(1651年)初建完成。后经康熙、乾隆各帝的增建和改建,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是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王陵寝。</p> <p class="ql-block">金漆钺</p> <p class="ql-block">汉满蒙文皇帝之宝信牌,又称绿头红信牌,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主题展借展),该信牌为努尔哈赤后金政权所制的木质信凭物,用于发布命令、传递皇帝诏谕。</p><p class="ql-block">信牌为圆形并设中央圆孔,顶端雕刻荷叶形纹饰,形成鲜明视觉特征。</p> <p class="ql-block">清帝东巡</p><p class="ql-block">“东巡”是指清朝统治者出关告祭祖先,拜谒陵寝、寄托孝思,还会考察沿途民情吏治、了解地方边备敌情、安抚少数民族、慰问勋旧遗族,同时赏赐、惩罚、免赋或是告赦天下等。“东巡”也是一项带有极强国务色彩的政治活动。</p> <p class="ql-block">科尔沁蒙古族妇女头饰</p> <p class="ql-block">孝庄文皇后朝服饰</p> <p class="ql-block">满蒙联姻,即清朝的满族统治者集团与蒙古王公之间长期持续的大规模通婚活动。满蒙联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清朝皇室娶蒙古王公之女为后妃或福晋,二是皇室公主和宗室格格下嫁蒙古王公贵族为福晋。该政策始于1612年努尔哈赤迎娶科尔沁部明安贝勒之女,历经入关前的雏形阶段、康雍乾时期的扩展完善阶段,直至清末逐渐减弱。</p> <p class="ql-block">木雕石榴灵芝如意</p> <p class="ql-block">龙纹白铜东布壶</p> <p class="ql-block">龙首鎏金白铜执壶</p> <p class="ql-block">马头琴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潮尔”,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它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琴箱多蒙以马皮、牛皮或羊皮,琴弦早期用马尾制成,现多用尼龙弦替代。</p> <p class="ql-block">缂丝释迦牟尼像立轴</p> <p class="ql-block">海棠山岩摩崖石刻关公造像</p> <p class="ql-block">“福寿双全”铜镜</p> <p class="ql-block">《怒容钟馗图》是清代画家高其佩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图绘钟馗立像,双目有神,虬髯竖起,右手指向画外,与双目所视一致。左脚前踏,身躯配合协调。衣纹飞扬,线条勾勒柔中带刚。</p> <p class="ql-block">多语种文字并用,和合共生</p> <p class="ql-block">浩然气 王尔烈书</p><p class="ql-block">王尔烈(1727年-1801年),别名仲方,字君武,号瑶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中二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等职,晚年掌教沈阳书院。工诗文,善书法,乾隆嘉庆年间以词翰书法闻名,被誉为「关东第一才子」,《辽阳县志》称其“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万木草堂是近代中国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1891年在广州创办的著名学堂,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其名称寓意“培植万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是戊戌变法的策源地。</p><p class="ql-block">走进主题展,看到并摄影的无声的文物图片,都在诉说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p> <p class="ql-block">漫步博物馆,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心灵沉静,思绪飘扬。每次博物馆之旅,都是心灵沉淀与时光穿梭,历史印记与未来憧憬在此交汇。</p> <p class="ql-block">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北京九三阅兵式新华社新闻摄影展</p> <p class="ql-block">向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而英勇奋斗的先烈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参观辽宁省博物馆沉浸于千年文物中,深感历史厚重与文化自信,激发对中华文明的敬畏与自豪,还会再来辽宁省博物馆走走看看。 </p><p class="ql-block">(图文介绍选自百度网资料,增加阅读知识性) 2025/10/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