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创意社区 ∽上海桃蔓里小记

微不足道

<p class="ql-block">桃蔓里,名字很美,既有《桃花源记》的避世感,又带着别致的文艺气息。不像外滩或张园,有着明确且标志性的期待,像一个都市传说,一个藏在市井深处的创意花园。</p> <p class="ql-block">说起桃浦,在有些“老上海”眼中会有几分不屑:道路泥泞不堪、烟囱不断冒的黑烟、无法躲避的工业废气,混的姥姥不亲、舅舅不爱。今天我们去新晋迎客的桃蔓里,一起感悟:桃浦还是那个桃浦,但已经不是那个桃浦。</p> <p class="ql-block">桃蔓里,上海首个“盲盒主题”创意艺术社区,坐落于桃浦西路601号(地铁15号线武威东路站2号口)。步入其间,滨水而建的16幢独栋建筑红白相间,色调明亮,与蓝天绿水交相呼应,形成了别具风格的一处“桃源雅致”。有效填补了周边区域的艺术空白,将为市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p> <p class="ql-block">原本是李子园村村民宅基地,UBOX运营团队在进驻后,将一个个盒子般的村民住宅结合城市更新,打造成商墅,面积 220-240㎡/栋,包含3层空间(层高3.7米)及60㎡顶层露台,可灵活分割为办公、商业、展示的集艺术展示、文化交流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创意艺术社区。</p> <p class="ql-block">这些白色为主,点缀着红色装饰线条的“盲盒” 被打造为“盒作区”(文创办公)、“盒适区”(生活方式)、“盒奏区”(文化娱乐)三大功能板块。游览过程仿如拆解盲盒,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创意真的很美好,如果还会再来,但愿有如此享受。</p> <p class="ql-block">在摩天大楼的缝隙里,确实开辟了一方"桃源"。时间都仿佛慢了下来。可以在一个角落里,对着一件有趣的雕塑发呆,而这是标准化商场干法给予的。</p> <p class="ql-block">门口一看,空空如也。将工业记忆、里弄烟火和当代艺术揉在一起的这片热土,行走其间,同时感受到两种力量的拉扯与融合:一边是城中村的往昔记忆,一边是时尚之都现代脉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涵盖文化创意企业、休闲文娱、咖啡餐饮等丰富业态的美丽前景未来可期。</span></p> <p class="ql-block">这种极致的精致让人也有种微妙的疏离感。少了点亲切与自然,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被设计过"的氛围,散步都显得有点刻意。</p> <p class="ql-block">艺术小美好,独特的建筑造型、靓丽的色彩搭配,强烈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套句上海话,轧台型,蛮嗲额。</p> <p class="ql-block">方寸山当代艺术中心,是在已故雕塑艺术家余积勇先生工作室基础上改造而成,内部宛如一件巨型雕塑作品,钢结构穹顶交织着不规则玻璃切面,很是震撼。</p> <p class="ql-block">桃蔓里还留在桃浦,但桃蔓里的美丽却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UBOX 桃蔓里创意艺术社区和方寸山当代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2025 首届社区涂鸦大赛”。</p> <p class="ql-block">《归途》作者:Ukay</p><p class="ql-block">“以‘归燕’为主题,燕子的迁徙不仅象征空间的流动,也寓意着艺术家、主理人、艺术爱好者及周边居民之间的精神联结,无论身处何方,初心始终会回归,在这片艺术社区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See》作者:LEONone</p><p class="ql-block">“我用喷漆模拟出黄金材质,打造出这种3D立体效果,尤其是在阳光下,黄金的光泽会随着角度变化,仿佛这只猫在动一样。如果你在街头看到它,别急着走,停下来感受一下它的气场”。</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的无厘头瞬间·春》作者:绿色岩浆</p><p class="ql-block">“新的一年春天就像是盲盒,充满未知和希望,UBOX桃蔓里社区也正是一个充满创意和新的可能的盲盒社区”。</p> <p class="ql-block">眼下的桃蔓里,清爽、清静,尽管行人寥寥无几,我们却饱了眼福:现代建筑的简洁,街头艺术的灵动,室内环境的静美,让人流连。诸事开头难,接着再登攀,我们一起期待。</p> <p class="ql-block">离开桃蔓里,回到车水马龙的街道,一种轻微的着陆感扑面而来。仿佛从一场精心编排的梦境中醒来。这是一次非常愉悦的体验,满足了现代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提供了一个拍照、发呆、寻找灵感的绝佳场所,证明了城市更新的一种成功可能: 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因地制宜,为我所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