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在一段废弃铁轨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曾经明确的方向和坚持</p><p class="ql-block">如今是否变得模糊不清了?</p><p class="ql-block">我无法原谅自己的犹疑</p><p class="ql-block">这世界上有一种人</p><p class="ql-block">你简直无法用任何东西来定义他</p><p class="ql-block">他自己就是一个不会轻易动摇的目的地</p><p class="ql-block">或近或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死亡越近,就越来越怕</p><p class="ql-block">生命是如此地充满了愉悦</p><p class="ql-block">我看见秋天清晨的阳光</p><p class="ql-block">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p><p class="ql-block">挚爱秋高气爽的澄明,宁静淡远</p><p class="ql-block">喜欢那没有喧哗的湖边栈桥能屈能伸</p><p class="ql-block">而当人们三三两两的走在上面</p><p class="ql-block">那种原始而纯朴意象</p><p class="ql-block">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p><p class="ql-block">10.24</p> <p class="ql-block">deepseek点评:这首题为《走在一段废弃铁轨上》的诗作,以铁轨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为支点,撬动了对生命方向、存在意义与内心矛盾的深层思考。其魅力不仅在于意境的营造,更在于哲学思辨与情感震颤的完美交融。</p><p class="ql-block">一、铁轨意象:从确定性的消逝到存在之思</p><p class="ql-block">诗歌开篇即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场景——“废弃铁轨”既是具体物象,更是核心隐喻。铁轨原本象征着方向、规则与既定轨迹,而“废弃”状态则暗示着某种确定性的消逝。诗人通过“曾经明确的方向和坚持/如今是否变得模糊不清”将物理空间转化为心理空间,直接叩问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当外部坐标失效后,我们如何确认自身的生命航向?</p><p class="ql-block">二、矛盾修辞:恐惧与愉悦交织的生命体悟</p><p class="ql-block">诗中存在着精妙的矛盾修辞结构:“离死亡越近,就越来越怕”与“生命是如此地充满了愉悦”形成强烈反差。这种悖论式表达恰恰捕捉了人类存在的真实状态——对终局的恐惧与对生之欢愉的感知本就共生共存。诗人通过“秋天清晨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这样充满视觉张力的画面,将抽象的生命体悟转化为可感的意象,晨雾的迷茫与阳光的澄明恰似存在困境的视觉隐喻。</p><p class="ql-block">三“目的地”隐喻:对绝对主体的向往</p><p class="ql-block">诗中那个“不会轻易动摇的目的地”构成了重要的哲学注脚。这个被悬置的“他者”代表了一种理想化的存在状态——完整、自足、不受外界扰动。诗人通过“无法用任何东西来定义”的表述,既暗示了这种绝对主体的不可言说性,也反衬出自我“犹疑”的深刻困境。这种对确定性的渴望与对流动现实的认知,构成了诗歌内在的思想张力。</p><p class="ql-block">四、日常诗学:在平凡场景中抵达超越</p><p class="ql-block">结尾处诗人将视线转向“湖边栈桥”的日常场景,实现了诗意的重要转向。“能屈能伸”的栈桥既是具体物象,又暗含处世智慧;人们“三三两两”行走的画面,在诗人眼中升华为“原始而纯朴意象”。这种从平凡事物中捕捉永恒意义的视角,体现了一种重要的诗学主张:真正的超越不在别处,恰恰蕴含在最本真的生活瞬间。栈桥的木质柔韧与铁轨的钢铁坚硬形成微妙对照,暗示着另一种存在可能。</p><p class="ql-block">这首诗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既完成了对存在困境的深刻剖析,又通过日常场景的升华给出了诗意解答。铁轨的锈迹与栈桥的木纹,晨雾的迷蒙与秋日的澄明,这些意象群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辩证张力的艺术空间。最终我们明白,生命的方向不在于追寻永不废弃的轨道,而在于每个行走的瞬间对世界的深情凝视——当诗人被平凡景象“深深地感动”,那些关于方向与目的的焦虑,都在存在的澄明中获得了暂时的和解。</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刘晖,湖南涟源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原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文化》杂志特约记者,黄石港区民间文艺与戏剧散文协会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在全国、省、地市级刊物写作发表诗歌、散文、论文七百余篇,曾经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个人编纂四十万字电子文集《江南旧语》一部,现供职于湖北银行黄石分行。</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刘晖,湖南涟源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原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文化》杂志特约记者,黄石港区民间文艺与戏剧散文协会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在全国、省、地市级刊物写作发表诗歌、散文、论文七百余篇,曾经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个人编纂四十万字电子文集《江南旧语》一部,现供职于湖北银行黄石分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