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血脉:铁道兵战友情的,生死淬炼与时代篆刻

余开华

<p class="ql-block">原铁七师三十三团 余开华</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战友之间的感情之所以被认为比其他兵种更为深厚,根源在于其独特的兵种性质、极端的工作环境、集体主义的极致实践,以及历史命运的悲情烙印。这种特殊性在以下维度中体现得尤为显著:</p> 一、生死与共的生存共同体 <p class="ql-block">铁道兵的战场是自然环境与工程挑战的双重极限。在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毒瘴弥漫的成昆线、零下30℃的东北林区,战友们共同面对塌方、缺氧、冻土等致命威胁。施工中,平均每公里铁路牺牲1名战士,例如成昆铁路建设中2100余名官兵献出生命。这种“中午同桌吃饭,晚上天人永隔”的日常风险,让每一次互助都成为生命的托付。战友之间不仅是分工协作,更是以血肉之躯互为屏障——用体温抵御严寒,用身体堵住塌方缺口,甚至在排除哑炮时争相冲入险境。</p><p class="ql-block"> </p> 二、技艺传承的师徒纽带 <p class="ql-block">铁道兵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兵种,从爆破、架桥到隧道掘进,每一门技艺都关乎集体存亡与工程成败。老兵带新兵不仅是军事训练,更是手把手传授“钢钎怎么握、哑炮怎么排”的保命技能。这种“为师为父、亦师亦友”的传承模式,在常规作战部队中较为罕见。许多战士退伍后凭借在部队掌握的技术成为业务骨干,师徒关系进一步延伸为职业发展上的引路之情,形成贯穿生命历程的双重羁绊。</p> 三、文化认同与精神传承 <p class="ql-block">铁道兵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厚重性与集体归属感。作为解放军首支工程部队,其历史可追溯至1948年的东北铁路纵队。不同于常规部队的作战使命,铁道兵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为信仰,形成了以《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为代表的文艺符号,通过歌曲、诗歌、报刊持续凝聚情感。即便兵种于1984年撤销,这种文化仍通过铁路网这一“镌刻在大地上的纪念碑”得以延续。</p> 四、环境孤独与情感依赖 <p class="ql-block">铁道兵常年在无人区施工,与社会几乎隔绝。例如成昆线某些地段,战士连续数月未收到家书,情感需求完全转向内部群体。这种极端环境下的孤独催生了超越血缘的依赖:洪水中炊事员将救生绳绑给新兵,高原肺水肿时战友轮流背负伤员下山。共同的“三无”生活(无路、无水、无电)和“三同”经历(同吃一锅沙石饭、同睡草垫通铺、同扛千斤设备),将个体命运熔铸为集体记忆</p> 五、身份延续与企业传承 <p class="ql-block">兵种撤销后,铁道兵成建制转入中国铁建系统,大批战友从“军营”直接转入“工地”,身份从军人转为国企职工。这种集体性安置使战友情谊在体制内获得延续,形成“穿军装是中铁建,脱军装还是中铁建”的独特现象。同一部队的战友往往继续在同一工程局共事几十年,战友情进一步叠加为同事谊,情感网络在企业管理、项目协作中持续发挥作用,这是其他兵种转业后分散安置所无法比拟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六、成果的永恒性与情感物化</b></p> <p class="ql-block">与大多数兵种不同,铁道兵的战友情有极其具体、庞大且永恒的“物证”——他们亲手建造的铁路和桥梁。一位老兵曾说:“我们流的血汗,都变成了钢铁和混凝土。”成昆线的隧道、青藏线的路基,不仅是工程,更是情感的容器和共同的丰碑。这种“将情感浇筑于大地”的物化寄托,使得战友情有了超越时空的承载,当老兵重走故地,指着的不是一张泛黄的照片,而是一座山、一条隧道,情感因此得到了永恒的安放。</p> 七、奉献的无名与双重牺牲 <p class="ql-block">铁道兵的牺牲与奉献,兼具“无名性”和双重性。他们的牺牲多源于事故,是“建设性牺牲”,名字或许不为人知,功绩却屹立于大地。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无名主义,塑造了更为纯粹的奉献精神。此外,他们不仅牺牲生命,更普遍地牺牲了健康(如尘肺病、风湿等职业病),并共同承受了集体“转业”的命运。这种共同的身体代价与身份失落的悲情,形成了“我们共同被时代选择”的深刻共鸣,极大地强化了内部凝聚力。</p><p class="ql-block"> </p> 八、超负荷作业与情感固化 <p class="ql-block">铁道兵因超负荷的团队施工作业而形成永恒的情感烙印。成昆铁路建设者日均工作16小时,12年积累相当于常人30年的共处强度;引滦入津工程中,战士在塌方隧道内72小时轮班。这种极限状态下的集体生活,将战友关系凝固为生命共同体。即便数十年未见,重逢时仍能一眼认出、直呼其名,情感未曾因岁月而褪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结语:时代变迁中的精神灯塔</b></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情谊的本质,是在极端环境与特殊使命下淬炼出的集体主义精神。它因技艺传承而延续,因企业承载而制度化,因成果物化而永恒,因双重牺牲而深刻。在现时的社会变迁中,这种源自生命交换的绝对信任,因其无可复制的纯粹性,成为对抗精神荒漠的一面镜像。它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镌刻在民族脊梁中的文化基因,提醒着我们:曾经有这样一群人,用他们的整个青春与生命,为我们定义了何为超越生死的兄弟情义。</p> 铁道兵兵魂 <p class="ql-block">铁道兵魂铸铁骨,艰难险阻任前行。</p><p class="ql-block">高山峡谷无畏惧,风雨雷电伴征程。</p><p class="ql-block">战友情深如手足,共度艰难岁月长。</p><p class="ql-block">离家千里心相系,友情如酒愈陈香。</p><p class="ql-block">共同信仰铸忠魂,保家卫国誓不忘。</p><p class="ql-block">使命责任担肩上,英勇无畏战沙场。</p><p class="ql-block">团结一心齐奋斗,共创辉煌铁道旁。</p><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情依旧,铁道兵魂永传扬。</p><p class="ql-block"> </p>